指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评价策略
作者: 郭敏
[摘 要]课堂评价是贯彻“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和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通过实际观察和案例分析,发现目前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评价主体错位、评价语言片面、评价目标笼统、评价标准模糊和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制作评价工具、设定评价量规、关注过程评价等,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效果,帮助学生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7-0054-03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是师生共同作为评价主体,以教学活动为支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监控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指向课程育人的一种评价。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评价主体错位、评价语言片面、评价目标笼统、评价标准模糊、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降低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弱化了评价调控学习进程、提升学习质量的作用。本文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为例,阐述目前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背景:英语课堂评价存在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关注到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特价值。然而,笔者在课堂观摩过程中发现,评价语言不够全面、评价目标设定不够精准、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手段不够多样化等问题或多或少影响到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
1.评价主体错位
【例1】执教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时,教师提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在一个学生回答“Spring. In spring, it is warm. We fly kites. We go boating. I like spring”后,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T: He did a good job. How many flowers can he get?
Ss: Three/four/five...
T: But for me, I think he can get five flowers. Do you agree?
Ss: Yes. (学生犹豫了一下,但都同意老师的观点)
T:Wow, congratulations! You can get five flowers. Perfect! Five flowers for you!
案例中的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但这样利用自己的评价诱导学生改变看法,反而让评价失去了反馈教学效果的真实性,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评价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2.评价语言片面
【例2】执教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 时,教师先引导全班学生阅读Su Hai与Mike的对话,并在平板上完成Read and match的匹配练习,在学生完成后,再在大屏幕上呈现学生的练习情况。
T: Let’s take a look. What’s your points? Wow, you are excellent! And these children, you got 90 points. Congratulations!(引导全班学生听对话并跟读)
T:(在大屏幕上展示90分以上的学生名字)You are great! You are wonderful!
在后面的活动中,教师依旧只“点赞”表现优异的学生,忽视了那些需要帮助纠正错误的学生。
3.评价目标笼统
【例3】在执教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 Story time时,教师设定了“能阅读、理解、概括文本信息,提炼出‘过去与现在对比’活动的语篇关键信息,完成思维导图,并能基于思维导图和关键词,运用目标语言复述Mike一家过去和现在生活的不同”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师这样组织课堂评价:“Can you challenge to retell the changes of Mike’s family based on the mind-map and the key words? ”但是,指令重复了三遍,学生依然不知道要参照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关键词以及评价量表(评价维度包括语言准确、流利、有感情、有创新)来复述Mike一家人的生活变化,而是直接朗读课文,更没有关注到情感、创新这两个评价标准。
4.评价标准模糊
【例4】执教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教师要求学生扮演狮子和老鼠时要做到“Say loudly, speak fluently and act vividly”。课堂对话如下: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performance?
S1: Very good!
T: So how many points will you give?
S1: I will give 10 points, because they say very good!
T: Yes. They can say loudly, speak fluently and act very funny. So you give them 10 points.
这里,教师并没有给出“Say loudly, speak fluently and act vividly”具体、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印象,用匮乏的语言(very good)来评价他人表现。
5.评价手段单一
【例5】执教五年级下册Project 1 Around our city时,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帮助Mary设计去学校的路。在一组学生发言后,教师这样进行评价:“You did a good job. From your voice, I can feel that you know the map very well. Mary will be happy with your help. ”在另外一组学生发言后,教师依然只从自身的角度去进行评价,没有预留一些时间让其他学生去表达意见、输出看法,评价手段单一。
二、归因:英语课堂评价现状分析
1.主体地位不重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颁布以来,大部分英语教师虽然都意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评价权,但却不能把“让学生评价”与“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区分开来。如例1中,学生没有在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等之间建立系统的联系。此外,学生对评价什么、为什么评价、怎样评价、评价有什么价值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导致评价收效甚微。也就是说,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仍然被漠视。
2.评价语言不丰满
笔者听课时发现,很多教师常使用诸如“You did a good job/Yes or no?/Nice”“I love your beautiful voice”等评价语言。但是,“good”“beautiful”等词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如果教师不及时对这些词进行具体、针对性解释,学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长此以往,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动态生成。
3.目标撰写不规范
写好目标是每一位英语教师的基本功。好的评价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根据“目标=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表现”,对照例3中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看出目标撰写上无明显问题,但从目标的可检测程度上来看,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表现的表述还不够清晰、明确。比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理解、概括、提炼文本的关键信息等,需要教师进一步制订细致、精准的评价目标。
4.标准设定不具体
评价标准的设定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水平和学习结果。不少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深入揣摩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一方面,评价标准提出随意化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不断涌现出评价标准的“拿来主义”。思维定式是造成这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比如,很多教师把观摩课例上的评价标准“拷贝”下来直接使用,但评价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教师割裂了评价标准与学习目标、学情分析、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三、对策:英语课堂评价提升路径
1.基于评价目标,制作评价工具
目标决定内容选择,评价工具的制作需在评价目标的基础上细化评价内容,从而让评价目标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进而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词句,教师制作听音跟读评价表(见表1)。借助该表,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听音跟读的评价目标和具体要求,在既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活动,达成评价目标。
评价工具可以有效防止目标的模糊泛化,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有理有据。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将评价工具(表)提前分发下去,并进行细致的解读。这样,在Listen and follow环节中,学生就能快速从表中提炼该活动的三个评价指标——准确、流利和生动,从而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2.分析学生学情,设定评价量规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与否,决定了评价标准是否具有层次性和适切性。小学英语活动任务大都具有开放性,通过评价量规详细描述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量规包含权重、维度、描述、指标、等级和案例等元素。如例2要求学生介绍Mike和Su Hai父母的工作,通过对话、图片等教学资源,多角度了解Mike与Su Hai父母的不同工作在属性、地点、价值方面的差异性,从而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感受职业的伟大。该评价量规以学生为主体,将任务水平划分为“讲解得清晰完整”“讲解得一般”“讲解得不够清晰完整”三档(见表2)。
3.关注过程评价,彰显学生主体
应试教育下的评价大多为终结性评价,而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将重心转移到过程性评价上。相较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认知过程和成长过程,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能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调整学习状态,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大胆分享自己的评价和思考。这样的过程性评价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纠偏的学习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丰富评价方式,润色评价语言
评价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评价工具(表)、评价量规,更包括课堂上常见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口头评价、动作评价、书面评价。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一个竖起的大拇指表示对学生能力的认可。但不是所有这样的评价方式都能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和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采取追问、转折、重复、回应等不同表达方式来应对不同水平、不同风格的学生,提升自己的教学机智。
综上所述,本文以英语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理念为背景,针对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通过制作评价工具、设定评价量规、关注过程评价和丰富评价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评价主体错位、评价语言片面、评价目标笼统、评价标准模糊和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升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效果,促进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雅静.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低效现象的原因透析及改进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11):7-11.
[2] 吴菊.“教—学—评”一体化的英语单元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3(18):34-36.
(责编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