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审辩式思维开展高三地理复习*

作者: 罗华明 施洋

【关键词】高中地理;审辩式思维;高三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7-0093-0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1]1941年,美国学者爱德华·格拉泽提出了审辩式思维的概念,认为这种思考能力包含三个要素: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角度;逻辑探究和推理论证的学问;运用这些方法的技巧。[2]审辩式思维是用“审视的眼光”看待问题,用“辩证的思维”思考和解答问题。[3]在审辩式思维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会成为更有效的学习者。审辩式思维的本质就是不断质疑、包容异见、勇于担当、笃学明辨。在高三地理复习课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发展为主线,营造真实有效的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质,引导他们自主构建与自我完善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审辩式思维的核心就在于提倡“严密的逻辑性与审慎的自主性”。当下的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没有与审辩式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忽略了审辩式思维在学科能力培育、高阶思维生成等方面的影响和效用。

一、解惑释疑,提升区域综合课融通度

质疑是审辩式思维形成的必备条件,质疑的本质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即在面对他人看法或者权威观点时能够发问: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是真实有效的吗?理由与观点有没有关联度?从理由到观点的推论过程合乎逻辑推理吗?

以高三地理区域综合复习课为例,由于涉及的知识点繁杂而琐碎,课堂教学常常表现出头绪多、结构散、主旨性不强、思维发展浅表化等问题。为避免出现如此情形,教师需要整合教材框架体系,以思维发展统领全局,引导学生在质疑反思中解惑释疑,建构有理解力和可迁移的知识结构,提高复习效率。以2024年江苏高考地理卷第24题为例(题目略),该题以江苏、安徽两省略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区域类型、区域内部差异、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区域协调发展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答题思路要建立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融通、自然要素之间的融通、区域优势与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融通等基础之上,将问题引向深入,让隐性思维外显为明晰的思路脉络,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零散思维系统化,以期学以致用,达到融会贯通、迁移发散的目的。

二、劣构情境,增强专题复习课丰富度

劣构情境以真实地理事像为背景,存在着多元的、不确定的甚至矛盾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渠道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日常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大多数是良构情境,劣构情境较少。因此,广大地理教师应该从培育审辩式思维的角度,有意识地设置劣构情境,让学生习惯于在多样的、不同的观点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

以“丹霞地貌”专题复习为例,该地貌也称作红层地貌,“赤壁丹崖”是其最显著的景观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来渲染“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情境氛围,带领学生探究我国丹霞地貌的空间分布特点。学生通常认为,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红层地貌也仅仅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事实上,红层地貌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湿润区、半湿润区还是干旱区、半干旱区,都有其踪迹,但相对集中于我国东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继续追问学生:造型奇特、闻名遐迩的张家界地貌是不是丹霞地貌?如何区分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在我国境内,典型的砂岩地貌还有哪些?教师可以在点评、引导的基础上适度补充拓展,进一步增强课堂的丰富度。

三、疑义相析,提升试卷讲评课延展度

高三复习阶段,试卷讲评课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提高复习效率。但是现实中试卷讲评课存在内容拖沓、前后知识联系不紧密、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忽略了思维培育这一主线,尤其是没有注重审辩式思维对课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审辩式思维鼓励自我反省,但也不排斥共享合作。

以2024年江苏卷第15—17题组为例,该题以“景迈山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型等相关内容。讲评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有关农业社会的错误认识,相互找错、纠错,重新整合和巩固主干知识,以便将问题进一步引向纵深。疑义相析、互评互纠的过程,实质是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地理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推断,并建构地理信息解释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拓展、审辩式思维升华的过程,更是极大提升试卷讲评课效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2]王世赟.审辩式思维是什么,怎么教[N].中国教师报,2019-10-23(3).

[3]凌云霄,刘兰.促进学生审辩式思维发展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人类活动与气候”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3):49-52.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