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真情 妙笔巧生花
作者: 苏红【设计理念】
统编语文教材七(下)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点为“学习抒情”。写作部分给出的策略是:一要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二要恰当地运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根据课前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对抒情方式和抒情方法的体会不深,理解不够准确,很少能有意识地运用。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宗旨是:设计学程,让学生在“做”中区分两种抒情方式,继而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创设交际语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抒发感情;读思结合,在现场写作与评改中完成知识建构,提升抒情能力,达成学习目标。具体分四步走:“现场交流,懂得抒发真情”“经典品析,领会抒情方法”“视频回放,学写抒情片段”“运用抒情,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实录】
一、现场交流,懂得抒发真情
师:同学们好!刚才课间走进咱们班,老师看到同学们或认真地看书,目光炯炯,或几个人围在一起探讨学习问题,或抬头端详我这个新来的老师,面带粲然笑意,再看看黑板报上赫然写着的“正青春,一起拼”,我的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我觉得是“春天”跑进了咱们班,停驻在同学们的笑脸上,也跃进了我的心里。我能与这样青春有活力的你们一起交流,心里泛滥着一种热情。谁能理解我此刻内心的雀跃呢?同学们,刚才老师是在干什么呢?
生(笑):抒发感情。
师:也就是抒情,情动于中而表现在语言上。刚才,我跟同学们抒发了初次见面时的喜悦、激动之情。课前,老师请大家写了一个抒情片段,我发现,大家对抒情并不陌生,但还有提升的空间。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抒情呢?现在,请同学们对我这个新来的老师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感情。如果觉得陌生,还不够了解我,就抒发一下对自己班级语文老师的感情。徐老师与大家朝夕相伴,同学们跟他的感情一定很深厚。现在,选我俩中的一个抒发一下感情,好吗?想一想,然后大声说出来。
生:老师,您好!您的声音很清亮,有一种力量,使我心情愉悦,精神振奋。
师:你注意到了我的声音特点,谢谢你的夸奖!
(众生笑。)
生:我想对徐老师抒发一下感情。徐老师每天陪伴我们,给予我们慈父般的关怀,在他身边,我们感到温暖与舒适。
师:不错,你点出了徐老师陪伴你们的时长、关爱的程度和自己的感受。还有其他同学要抒情吗?
(没有学生举手。)
师:我们初次见面,刚才两位同学就主动面对老师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情,很棒!咱们中国人比较内敛含蓄,常常不好意思抒情,或者还不太会抒情。这一节课,我们就要学会抒情。
二、经典品析,领会抒情方法
师:下面,我们细读课本第50—51页,理解常见的抒情方式和抒情效果。读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两种,怎么理解。
生: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即为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则是间接抒情。
(板书: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勾画出来。我们再看一看,恰当的抒情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师:下面,我们看几段学过的课文中的文字,深入理解抒情方式和抒情技巧运用的效果。
屏显: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再塑生命的人》)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生:直接抒情。
师:作者怎样直接抒情的?
生: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直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
师:用第一人称直接表现人物内心的活动,抒发的情感更加强烈鲜明,真实可感。
(板书:内心独白。)
屏显: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土地的誓言》)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生:直接抒情。前面说“为她而战斗到底”,后面变成“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通过变换人称,抒发了思念故乡并为之战斗的强烈情感。
师:作者具体是怎样直接抒情的呢?
生:“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两个感叹句表达了强烈的情感。作者还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两个“必须”,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一个“她”,隐含把土地拟作母亲的意思,表达了对故乡土地的深情。
师:人称的变化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情感发展到高潮时,人称就变成了“你”,作者直接向抒情对象进行情感宣泄。
(板书:变换人称、巧用句式、善用修辞。)
屏显: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说和做》)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作者是怎样抒情的?
生:间接抒情。写闻一多先生在生死关头毫不畏惧,抒发了对他的敬佩之情。
师:抒情往往建立在叙事的基础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事抒情。后一句是在议论中抒情。跟原文比,同学们发现这里少了什么内容?
生:少了“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生:原文更好。作者通过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了闻先生的从容姿态,表现了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突出了对他的敬佩之情。
师:叙事中,细节描写会突显人物形象,也更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悲欢与爱憎等感情。由此,我想到了《说和做》里面对四方竹纸本子的细节描写,突出了闻先生治学一丝不苟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闻先生的敬佩之情。所以同学们要注意,聚焦细节不仅可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还可以描写与人物相关的物的细节。
(板书:聚焦细节。)
屏显: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秋天的怀念》)
师:同学们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有何表达效果?
生: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作者通过写北海菊花的多彩灿烂,借景烘托了“我”领悟母亲教诲之后的成长,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客观景物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这是借景抒情。
(板书:借景抒情。)
师:抒情的表达技巧还有很多,齐读课本第50页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师:是的,这种种方法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体会、积累和运用。刚才,我们借助学过的几篇课文中的语段,理解了抒情方式和抒情技巧。现在,再请同学们对老师说几句话,要运用一两种抒情技巧,抒发此刻内心的真实情感。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
生:您的盈盈笑脸如阳光一样熠熠生辉,让我感到温暖;您的清亮声音似潺潺泉水流入我的心田,让我感受美好。我期待跟您交流,享受这春天般美好的课堂。老师,谢谢您!
师:兼用两种抒情方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了对老师的喜爱、赞美之情。亲爱的同学,谢谢你!
生:我还是对我们的徐老师抒发一下感情吧。(众生笑)徐老师每天都会早早地到校等着我们。看到我们走进教室,他看似威严的脸庞瞬间变得柔和起来,浑厚低沉的问好声携着晨曦,播撒在我们心头。徐老师,想起那一个个美好的清晨,我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们更幸福的孩子吗?
师:我要给这位同学点赞。他有意识地运用了两种抒情方式。最后两句仿得很好。写作,就是从仿写开始的。这一段话说得太动人了,这对徐老师来说,应该是最深情的表白了。
(学生大笑。)
三、视频回放,学写抒情片段
师:下面,我们走进北京冬奥会,观看高亭宇的比赛。
(播放视频。)
师:假如你是现场的一位解说员,你如何抒发观赛时的心情?
(学生思考。)
师:这段视频里主要有几个场景?
生:四个场景——比赛中、登上领奖台、接受采访、身披五星红旗环绕冰场。
师:现在,我们试着写一小段抒情文字,三四句即可,要结合最让你动情的一个场景抒情。请看屏幕要求。
屏显:
分工要求:一、二两组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三、四两组用间接抒情的方式。
具体写作要求:①确定“动情点”;②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的心情;③选择一种抒情方式,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抒情;④写作时间5分钟。
(学生写作,用时5分钟。)
师: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
生:只见他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向前冲去,两手不停地前后摆动,双脚在冰面上不断交替前行。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坚定的神情。整个场馆的人都把目光锁定在他身上,不肯放过一个细节。一位新的冬奥会冠军将要诞生!终点线在向他呼唤!看!他冲过去了!
师:请同桌结合写作要求评点一下。
生:我的同桌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他描写了高亭宇的比赛镜头,抒发了敬佩之情。动作细节中流露出真情,很有感染力。
师:你评点得很恰当。如果加一句直接抒情的语句,要怎么说?
生: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敬佩?
师:好!运用反问直接抒发内心的敬佩之情。还有谁展示一下?
生:你看!他向前冲,向前冲,矫健的身姿太帅了!“唰、唰、唰……”冰刀在洁白的冰面上飞速划过,留下道道痕迹。他的双眼如猎鹰,紧盯前方目标。现在他快速摆臂,用力蹬冰,全力加速!他在我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师:有细节描写,有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拟声词,太棒了!谁能把他的最后一句改一下,变成排比句,使情感更加强烈?
生:老师,我试一下。“啊,你是一道闪电,划过雪白的冰面;你是一阵疾风,在我们心中掀起滔天波澜;你是中国速度,领跑在世界的前列。”
师:精彩!不仅变成了排比句,还有比喻,人称也转变成了“你”。人称的变化表明情感达到了一个高潮。再加一段试试。
生:我加一段直接抒情的语句。“看!高亭宇一直遥遥领先!34秒32,新的奥运会纪录诞生啦!高亭宇赢啦!太棒了!高亭宇,你在冰雪世界里创造了奇迹!你是我们的骄傲!”
(学生鼓掌。)
师:高亭宇夺得的这枚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速滑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刚才,“现场解说员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比赛中这个“动情点”,或直接或间接地抒发了对高亭宇的赞美之情,解说精彩,抒情到位。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结合视频中的其他“动情点”,说一说,写一写。
四、运用抒情,解决实际问题
师:下面,我们变换一种身份,运用抒情,解决问题。请看屏幕。
屏显: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学校准备在下一个寒假组织同学们参加“冰雪运动冬令营”。但有的同学不了解,有的同学不喜欢……请你结合速滑或花样滑冰比赛,写一段抒情文字,激发同学们参与冬令营的热情。
师:我们看一下题干中的要求。所给情境是你身边的同学不了解冰雪运动,对冰雪运动不感兴趣;抒情的目的是激发他们参与冬令营的热情。下面,我们先一起观看两段视频,看完之后再写作。注意要兼用两种抒情方式,至少运用三种抒情技巧。
(播放速滑视频和花样滑冰视频。)
(学生写作,用时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