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美好信念,厚植语文根基

作者: 史春妍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猜字、看拼音、借助图画等方式自主识字;学习在语境中随文识字,发现汉字“有、又、做”中的“手”,积累和梳理相关和手有关的汉字。学习正确书写和使用汉字“和”“又”。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从文本中寻找明显信息,尝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思考,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3.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创造”,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树立用好两件宝,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寻找两件宝

一、借助已有经验,理解课题中的“宝”

师:同学们好,你们成为小学生已经快一个学期了,你们学会了读书,还学会了写字,真棒呀!有两位大家熟悉的朋友也赶来为你们祝贺。(出示孙悟空、哪吒图片)

生:哇,是孙悟空和小哪吒!

师:瞧,他们还带来了各自的宝贝,你们认识吗?

生:孙悟空带了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帮他打妖怪。

生:金箍棒还能变小藏在耳朵里。

生:哪吒的宝贝是风火轮,它能带着哪吒在天上飞。

师:是啊,这些宝贝都很珍贵,用处、本领都很大呢!同学们,你带宝贝来了吗?

生:没有。

生:我只带了语文书。

师:语文书也是宝哦,学好语文,能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自带宝贝,还不止一件呢?(出示课题,生读。)

师:“件”是个生字,谁会记?

生: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牛”。

师:我们平时会说一件什么?

生:一件衣服。

生:一件裤子。

师:裤子不能用“件”来说哦。

生:要说一条裤子。

师:是的。还有呢?

生:一件事情、一件物品。

师:我们的两件宝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儿歌,找一找。

二、尝试自主识字,学习朗读儿歌

师:(出示课文)这首小儿歌自己能读吗?

生:能读。

师:里面有很多字呢,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可以看拼音。

生:可以看这个字像什么。

师:你们可真聪明,能想到我们之前学过的方法,在识字4中,我们学过很多的汉字像图画,可以看它像什么来猜字。我们还可以看看把这个字放在句子里,联系前后的词语来猜。还可以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同学或问老师。会学了吗?自己读一读吧。

(生自己读儿歌,同桌互当小老师互教生字。)

师:自己读完小儿歌的同学送一个微笑给

我,我就知道你完成任务了。

(生读好后坐端正)

师:拿出小手数一数,这首小儿歌有几句话?

生:有5句话。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有5个小句号。

师:你真棒呀,连句号都认识。一句话说完,我们就会标上一个句号。下面我想请同学读儿歌,一人读一句。

生:(读)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生:(读)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生一字字地唱读)

师: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词语连读,听老师读。(师范读,生再读。)

生:(读)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生:(读)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生:(读)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把“创”读成平舌音了)

师:请同学看好这两个字的声母,“创”是翘舌音,“造”是平舌音。你再读一读这个词。

生:创造。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读书挑战赛,你可以挑战读两句,可以挑战读三句,也可以挑战读五句。谁想来挑战?

生:我来。我要挑战读五句。

(生朗读课文)

三、寻找明显信息,找出“两件宝”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儿歌读正确,读通顺了。现在你找到“两件宝”了吗?

生:找到了,是双手和大脑。

师:(板书:双手、大脑)“双”字里有两个

“又”,“又”最早就是一只手的样子,两个“又”就是——

生:就是两只手。

生:就是双手。

师:人有双手,也有大脑。(出示:有)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这个字。

生:有。

师:(出示手抓肉的图片和汉字“有”)“有”字里面也藏着一只手,你找到了吗?

生:是横、撇。

师:看看这只手里有什么。

生:手里有肉。

师:下面的“月”就表示肉。再认一认这个字。

师:“横、撇”也表示手,(板书:横、撇)你还在哪些字里见过这样的手?

生:“左”字里面有。

生:“右”字里面有。

生:“友”字里面有。

师:“友”字有两只手,和你旁边的同学握握手,两只紧握的手就是朋友的“友”。

师:还有一件宝呢?用手指一指。

(生一边说,一边指大脑。)

师:(出示:和)你能用上“和”把两件宝连起来说吗?

生:双手和大脑。

师:你还会用“和”说什么吗?

生:老师和学生。

生:桌子和椅子。

……

师:同学们真能干,读完儿歌一下子就找到了两件宝。

学习活动二:认识两件宝

一、抓住“会”字,了解两件宝的作用

师:这两件宝有什么本领?它们会做什么呢?(板书:会)自己读一读儿歌,用眼睛找一找。

(生自己读句子,寻找有关信息)

师:请你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师:双手会做工。(出示:做)“做”字里面也藏着一只手,(标红反文旁)人会用手做很多的事情。你会做什么?

生:我会写字。

生:我会扫地。

生:我会弹琴。

师:(出示各行各业的人们)手会干这么多的活,做这么多的事情,这就叫“做工”,(板书:做工)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词。

生:做工。

师:大脑会什么呢?

生:大脑会思考。

师:(板书:思考)思考就是——

生:思考就是动脑筋。

师:像你们这样动脑筋、想办法就叫“思考”。双手和大脑各有各的本领呢,可真是我们的两件宝呀!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夸夸我们的两件宝?(指名读)

二、抓住“用”字,懂得手脑并用的道理

师:怎样用好这两件宝呢?(板书:用)(出示后半部分课文)自己读一读,在书上找一找,用小手指一指有关的句子。

(生读、找)

师:找到了吗?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生:(读)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师:(出示“又”)认读,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中间就可以用“又”连起来。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为什么要用手又用脑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这一次我们不仅要在书中找答案,还可以联系你的生活,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同桌交流)

生:如果我们只用手,不动脑筋,那事情就办不好。

生:如果我们只用脑子想,但是不去做,那样的话也不行,事情也没有做。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这样都是不行的。像你们这样读书上的句子,想生活中的例子,这样才能真正把书读懂,这就叫“思考”。你们真会读书!

师:奖励大家玩个小游戏,用作业纸上的圆圈变魔术,看你能变出什么。

(配音乐,倒计时1分钟,学生用水彩笔画画。)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生:我用圆画了一个车轮。

生:我用圆画了一个甜甜圈。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像你们这样想出新方法,做出新东西就叫“创造”。(板书:创造)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读)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师:我们的祖先勤劳智慧,有很多伟大的创造发明,你认识他们吗?(出示仓颉创造出了汉字、黄帝创造出了车和船、鲁班造伞等图片。)

(生读)

师: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用手又用脑,不断地去创造,创造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播放现代化的成果)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词。

生:(齐)创造。

师:同学们好好学习,用好两件宝,争取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话。

(生齐读)

学习活动三:使用两件宝

一、用好两件宝,学习书写汉字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汉字。(出示:能)你能用上这个字夸夸自己吗?

生:我能画画。

生:我能跳绳。

生:我很能干。

师:同学们都很能干,我们用手又用脑,能读好书也能写好字。我们先来看看,我们随文认识的字,你还记得吗?(出示本课要认的字,生认读。)

师:我们还要写两个字。(出示读书写字图)写字不仅需要用手又用脑,还要用眼看。(出示“和”字的笔顺)请同学们看仔细,用手书空,自己学,记住这个字。

(生书空)

师:请同学们再看,“口”字写到“和”字中,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动画:孙悟空吹了一口气,“口”变小,落在“和”字里。)

生:“口”字变小了。

师:我们一起写一写“和”。(范写“和”,生在作业纸上写字。)

师:我们再来写一写“又”,“又”字中有个新笔画“横撇”,(课件演示从哪吒的混天绫上飘出“横撇”)写得时候要注意,“横撇”的“撇”要飘起来,轻轻收笔写出尖。(范写“又”,学生在作业纸上写字。)

师:这两个字同学们会写、会用吗?看看图,读一读句子,想一想该怎么填。(出示教材上的插图及句子)

老师(   )同学一起做手工,用手(  )用脑,共同来创造。

(生答)

二、用好两件宝,鼓励拓展阅读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小儿歌《两件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爷爷写给同学们的,(出示陶行知的照片)他还写了《自立歌》《小孩不小歌》,夸赞那些动手又动脑的同学呢。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回去自己读一读,再和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师:下节课我们要学习背诵《两件宝》,关于背儿歌,你们有哪些妙招可以分享呢?下节课我们交流,我们还要写好剩下的两个生字。下课!

责任编辑 张 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