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研究

作者: 王赞宇

[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新高考背景下,将职业生涯教育有效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一是将职业教育理念融入地理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二是开设地理选修课,加深学生对特定职业领域的了解;三是为学生提供生涯指导与相关资源链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持续指导和帮助。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高中地理;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36-0010-04

在新高考背景下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结合,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新高考改革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专业方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1]。新高考对选考科目的设置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发展方向,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新高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科目,这种灵活性使得职业生涯教育成为高中阶段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理作为选考科目之一,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更与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密切相关。例如,对希望未来从事城市规划或旅游管理等职业的学生来说,地理学科知识将是他们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其次,新高考背景下的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帮助学生搭建连接地理学科与实际职业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职业生涯。通过学习地理,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地球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有关气候变化、资源管理和城市发展等问题。

最后,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要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元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新高考通过提高教育的灵活性为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地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世界的宏观认识,还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地理学科知识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一、新高考与职业生涯教育

(一)新高考

新高考(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是我国针对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阶段进行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地成长,并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新高考实行“3+1+2”模式,即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3门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考试,然后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从选择性考试科目物理和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再选科目中任选2门参加考试。这种模式旨在减少学生应试的压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学科学习,从而使普通高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新高考强调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通过增加开放性题目和实践性评价,促使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改革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多元要求,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生涯教育

原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最早提出生涯教育,他认为从广义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任一门课程、活动都是生涯教育;从狭义的角度看,生涯教育是帮助学生选择职业生涯角色、设立生涯目标、进行生涯规划以寻求最佳发展路径的专门性课程和活动[2]。对于高中生而言,职业生涯教育很重要,因为良好的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作出更为明智的选择。高中地理职业生涯教育能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明确职业方向和目标,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社会培养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

结合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以及高中地理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学科优势,探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高中地理课程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影响

(一)教材内容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

地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连接点,涉及的职业领域较广泛、类型较丰富。职业生涯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入需要教师立足地理学科特性,充分结合教材内容深挖地理学科知识点,从传统的机械式“教”教材转化为创造性地“用”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蕴含丰富的职业生涯教育资源。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二册为例,“人口与地理环境”“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等章节都包含了与各类职业密切相关的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涉及人口研究、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区域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兴趣、明确职业目标,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在城市规划师、交通运输管理者、旅游策划人员等职业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科与未来职业生涯的紧密联系。通过深入学习高中地理教材,学生不仅可以扎实掌握地理学科知识,还可以获得对未来职业方向的启示。

(二)课程实践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引导

基于职业生涯教育进行学科化的职业体验活动是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要途径[4]。除了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中的职业生涯教育资源挖掘,地理学科知识与地理实践的整合也能对职业生涯教育起到重要的影响。多样化的课程实践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以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为例,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人口普查与数据分析、城乡模拟规划、文化地理调查、产业区位研究等活动,通过丰富的课程实践让学生不仅可以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相关职业的初步认识,从而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

(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职业生涯教育巧妙渗透其中。例如,以农业地理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时,可以适当引入与现代农业相关的职业(如农业技术员、农产品市场分析员等),介绍这些职业的特点、任职要求和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为了使职业生涯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从业人员走进课堂,让他们通过讲述自己的职业经历,分享自己的职业体验,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更直观、全面地认识相关职业。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农业相关的项目学习任务(如设计农产品包装方案、制定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等),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科知识,进而提升相关职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职业生涯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尝试,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地理学科知识,拓宽地理视野,而且能使学生提升职业认知,为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做好铺垫。

又如,教师可在课前给以后想从事与大气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布置一项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分别观察校园里旗杆的影长并观测风向、风速。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则总结气象专业就业方向和所需的职业能力。

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还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地理选修课中拓展与深化职业生涯教育

高中地理选修课是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另一重要平台。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与职业相关的地理选修课程,如“GIS与地图制图”“旅游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职业发展、了解职业需求的机会。在选修课中,教师应注重创设职业情境,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情境中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职业能力。同时,选修课还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职业体验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职业见习、模拟职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入职业情境,了解职业特点,评估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以学校高三年级目前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选修3“旅游地理”课程是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绝佳选择。这门课程不仅涵盖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还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例如,学生可以研究某个成功的旅游景区是如何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或旅游景区是如何利用民俗学来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的。此外,园林学的引入能让学生掌握如何设计旅游景观以增强游客的体验,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旅游行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游客行为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这些内容能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使他们了解企业的内部运作,并在未来获得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选修6“环境保护”课程同样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探讨环境科学与职业实践的机会。该课程深入探讨了环境工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策略、环境卫生工程及其重要性,以及环境化工技术的工业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学习如何应对环境挑战,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监测和维持生态平衡。例如,通过研究具体城市或工业区的污染治理项目,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环境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学习到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

例如,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课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测绘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观摩GIS技术人员的工作,了解这一职业的任职要求和工作流程,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基本的技术操作,亲身体验该职业。通过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学习和职业体验活动,学生能够对相关职业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这能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和专家讲座等方式,学生不仅能获得理论知识,还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和规划能力。地理选修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能力,指引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相关资源链接

在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教师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地理学科知识,还要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相关资源链接[5]。构建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体系,学校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多措并举。学校可以在校内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给中心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负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职业评估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国内外各个地理学院的链接,让学生通过访问这些网站了解地理学科的课程设置、科研成果等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对地理相关专业的了解。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推荐研究地理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让学生了解地理学最新的研究动态,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此外,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地理相关行业协会官方网站和地理专业人才招聘网站的链接,让学生了解地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趋势,关注地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岗位需求,为未来就业作准备。

在校外,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地理实践项目提升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可以聘请地理学专家担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与地理学科相关的职业发展情况,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持续指导和帮助。

四、结语

本文系统探讨了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其对地理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策略能加深学生对多种职业的认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多元的选择和参考视角。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评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更加明智地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教师在推动职业生涯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致力于创新教学策略,不断寻找和开发地理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将抽象的地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研究对指导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为未来地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巧俐.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2):21-22.

[2]  孙宏博,任国荣.生涯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9):73-76.

[3]  唐泰清.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23(34):120-122.

[4]  苏茂新,卢京花.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4):81-82,84.

[5]  靳思佳,董进国.基于生涯规划教育的高中地理职业体验活动设计[J].教育观察,2022(29):83-86,100.

(责任编辑    陈    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