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得体会

作者: 陈烈光

基于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得体会0

[摘   要]文章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所开展的相关活动,从推动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进、任务驱动、课堂实践及课题研究等方面阐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体会。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项目培训;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6-0079-03

2019年10月,汕尾市教育局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汕尾市教育系统首届“京汕杯” 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随后,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启动初中骨干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笔者作为初中化学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加了相关培训。经过一年半的项目培训,笔者对项目培训有以下几点心得与体会。

一、以推动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北师大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初中化学)是基于北师大王磊教授领衔的化学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团队有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在汕尾地区基础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和推广的,旨在培养汕尾地区初中一线化学教师、推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专项培养项目。培训活动中,北师大指导专家团队展示了化学学科能力构成模型(如图1),引导学科教师围绕“核心知识及活动经验—学科认识方式—研究对象及问题情境—学科能力活动及表现”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进,并依托“智慧学伴”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情进行监测,做到精准判断、精准分析、精准辅导和精准设计,从而为授课班级中不同学科能力水平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宜的教学目标、活动任务等,落实学生学科能力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任务。

项目培训的开展以教师课堂教学改进为抓手。培训活动流程如下:常态化化学学科核心概念主题说课—现场教学展示—专家团队点评指导—参训教师根据专家指导进行教学设计改进,再进行改进后的展示交流与研讨。根据项目培训安排,每位参训教师依照化学学科21个核心概念主题分成若干主题小组,每位教师在培训中均需完成一个核心概念主题的教学实践尝试。如笔者基于自身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梳理出“物质存在、保存与转化”主题核心概念复习课的说课内容(如图2)。

说课设计分析了教学内容。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物质存在、保存与转化”主题是初中化学中很重要的核心概念,本主题教学以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为基点,以物质性质及转化为脉络进行知识梳理与建构,致力于通过研究物质的存在、保存与转化等为生产和生活应用提供依据。“物质的存在、保存与转化”主题与课标的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常见物质性质与变化、性质与转化等息息相关,涉及的知识点多且零散。本主题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促使学生把分散于各章节的相关内容依据其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并构建知识链,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笔者借助“智慧学伴”精准判断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从知识经验、整体表现、具体测试题答题情况等维度分析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点和发展点。说课设计基于“智慧学伴”对笔者授课班级——陆丰市金厢中学九(4)班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笔者分析总结了2020年第一学期期末总测所反映出的学生化学学科能力表现及核心素养表现(见表1)。经过一个学期的化学知识学习,在学科能力方面,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发展速度较快,应用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迁移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较慢;在核心素养方面,学生在“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方面的表现较好,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方面的表现较差。

从期末的化学成绩来看,九(4)班的及格人数为11人,不及格人数为29人,其中最高分为78分。若将能力水平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卓越”等等级,则九(4)班有9人为“不合格”,7人为“合格”,18人为“良好”,5人为“优秀”,1人为“卓越”。这表明学生基础不扎实,整体知识水平不高。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部分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辨识记忆等低阶层次,概括关联与说明论证的能力明显不足,分析解释、推论预测、简单设计等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笔者基于化学学科能力构成模型(如图1)和学情分析,明确与“物质的存在、保存与转化”主题相关的能力要素与学习指标(见表2),以及这一主题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以初中常见物质为例,说明论证物质的存在、保存由物质的性质决定,基于物质的转化认识物质的性质,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存在、保存、制备、检验和分离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物质的能力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基于精准分析进行教学流程设计(如图3)。

在专家的指导下,参训教师转变了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传授化学知识而忽略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的做法,致力于提升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这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以任务驱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项目培训活动开展以来,参训教师均接收到项目组安排的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任务。在培训中,专家指出:“任务驱动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笔者回想自己的教学实践后发现的确如此。笔者还发现在教学中,若能有效利用任务驱动,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性。

项目培训通过备课、磨课等形式,促使教师优化教学方式。这有利于教师提高认识水平,明确认识角度并丰富认识方式。

三、以课堂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项目培训活动中,笔者结合北师大王磊教授领衔的化学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团队得出的有关研究成果及相关学情分析进行精准教学设计并将其付诸实践。以下是笔者所作的“物质的存在、保存与转化”主题核心概念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环节一】以自然界中金属的存在形式构建情境,引出物质性质与物质存在之间的关系,以习题来分析物质性质与物质保存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物质的存在、保存与转化都基于物质的性质。

【环节二】以初中常见物质“两酸”“两碱”“五单质”“四氧化物”为主线,让学生自行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与回顾,并绘制这几类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归纳初中常见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

【环节三】以课堂练习来检验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迁移创新能力。

【环节四】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经过实践教学,笔者对学情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能够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

四、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笔者进行了基于“智慧学伴”分析跟踪学生化学学习表现的实践研究,以使团队成员能更好地掌握“智慧学伴”平台的应用方式,能运用“智慧学伴”精准分析学情,并充分运用其中的资源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发展。参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检验参加培训以来的教学改进成效及习得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参训教师要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践行指导专家的意见;要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学习指标,预测课堂教学效果,并结合学科项目培训目标及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以实现精准备课、精准辅导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参训教师要基于课堂反馈情况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再次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探究课堂中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经过一年多的项目培训,在学科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笔者通过积极参与备课、磨课、说课展示、教学改进研讨及现场教学等,提高了各项专业素养及学科教学能力。同时,笔者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没有及时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在归纳、反思、总结时,难以做到有效地提炼教育教学经验等。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  王磊,周冬冬,支瑶,等.学科能力发展评学教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28-34.

[3]  胡久华,王磊.初中化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磊,支瑶.化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6(4):46-56.

[5]  李晓庆,余胜泉,杨现民,等. 基于学科能力分析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学伴”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4):20-26.

[6]  王磊,魏艳玲,胡久华,等. 教师教学能力系统构成及水平层级模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8(6):9.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