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中考复习效率的策略研究

作者: 张海萍

提高数学中考复习效率的策略研究0

[ 摘 要 ]中考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全部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学核心内容的本质,并能够将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文章分析了中考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图形的相似”为例,探索如何从整体视角出发,通过创新教学情境和设计典型问题来优化个体知识结构,提升中考复习效率.

[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复习策略

中考复习教学现状分析

1.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在中考复习课中,部分教师遵循以下流程进行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图;其次,精心挑选一系列典型习题,并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点,提炼出基本的解题策略;最后,提供大量重复性习题以加强学生的掌握程度.表面上看,大多数学生似乎能够顺利地完成练习.然而,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他们在解题时往往存在依赖固定模式的倾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被教师牵着走,难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过分依赖教师,这无疑会妨碍个体知识体系的构建,并且不利于学生获得深入的理解,从而影响他们解题能力的提高.

2.大搞“题海战术”,影响学习信心

在中考复习阶段,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积累更多的解题方法,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解题信心,从而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因此,为了达成“见多识广”这一目标,部分教师将学生引入了茫茫题海 . 殊不知,机械重复的练习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容易造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 在中考复习教学中,若想帮助学生摆脱“题海”的束缚,教师应精心挑选典型习题,把控好题目的数量和质量,重视凸显解题的通用方法,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3.情境陈旧,影响学习兴趣

在新知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此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而在中考复习教学中,部分教师或直接照搬新知教学时使用的旧情境,或直接照搬一些中考真题,使得复习教学缺乏新意,影响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课堂复习效率.因此,在中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主思考、主动交流、建构知识、归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中考复习教学的新探索

笔者以“图形的相似”复习为例,谈谈如何从整体视角出发,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借助典型问题的解决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增强中考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1.借助图形变换,提炼基本图形

在本节课复习前,通过课前导入,学生已经整理归纳出了一些基本图形.若通过师问生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直接梳理知识,学生也能给出许多相似的基本图形,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难免会增加数学课堂的枯燥感和抽象感,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后期的灵活迁移.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图形相似性的内容融入图形变换的主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图形变换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这有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相似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发展,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在本节课复习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活动:用硬卡纸制作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并摆一摆,看看学生能得到哪些相似图形,并说一说图形之间的关系.

师生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摆,并在白纸上画出摆出的图形,接下来组内互动交流,最后集中展示.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呈现了如图 1所示的相似图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如 X 字型、A 字型、旋转型等 .将图形分类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不同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理解相似图形的几何构成.

4.归纳梳理,完善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是靠教师灌输形成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因此,在中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以构建起个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本节课复习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从知识技能、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此建构知识体系.

(1) 相似的预备知识: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性质、内外项以及比例尺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 相似的研究内容:相似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如间接测距离、透镜成像、三角函数等).

(3) 相似的研究方法:通过运用类比、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逐渐掌握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等.通过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对称变换,构建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基本图形的深入理解、探究和应用,加深对相似知识的理解,并逐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归纳并总结知识框架图,随后安排时间让学生深入反思,识别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互动交流,教师旨在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克服学习障碍,并逐步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提升思维能力.中考复习教学建议

在中考数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勇于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参与复习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使他们主动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逐步构建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为将来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中考复习教学应着重关注以下三点.

1.关注知识体系的完善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中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将相关或相似的知识通过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迁移.例如,在本节课复习教学中,教师从图形变换的角度出发,相互关联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通过分析不同种类相似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点串联成线、编织成网,构建数学知识的网络结构.

学生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各不相同 . 因此,教师应避免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强加于学生,而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感悟,逐步完善他们的个人知识体系,并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2.关注问题设计的典型性

数学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刷题是永远刷不完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数学的核心知识,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典型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复习教学中,问题设计应承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另外,问题的设计应当凸显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彰显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例如,在本节课复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图形变换的角度提炼出相似图形,并对这些图形进行归纳和梳理,分析不同类型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采用联系的、全局的视角来理解相似图形的构成.该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掌握相似图形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考复习教学中,问题设计切勿追求难、追求多,应控制好题目的质量和数量,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探索、去归纳、去感悟,从而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将相关知识、方法等学懂、吃透,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关注活动创设的新颖性

在中考复习教学中,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通常沿用过时的问题情境.这些陈旧的问题情境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影响了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善于将数学知识融入不同的问题情境之中,以此增加课堂的新鲜感,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成深度学习.

例如,在本节课复习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借助任务驱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另外,教师并未让学生仅通过口头陈述来识别相似图形,而是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并尽可能多地发现这些图形.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最终引导他们对所发现的不同图形进行分类.该设计不仅为复习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元素,而且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思考、交流和归纳等过程,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条理化,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综上所述,在中考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策划教学活动,仔细挑选适宜的练习题,并创新教学环境.这样,学生便能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提高中考复习效率,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