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作者: 胡见前 陈小平 雷艳平[摘 要]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摆脱落后产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大力度科研创新,这就需要高层次“双创”人才的支持。基于此,高校必须承担起“双创”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重任。在培育“双创”人才专业理论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同时,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培养思想政治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大学生,推动高层次人才走创新创业之路,进而促进“双创”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双创”经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伟大建党精神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21C1119)
[作者简介] 胡见前(1976—),女,湖南双峰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陈小平(1971—),女,湖南洞口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雷艳平(1975—),女,湖南桂阳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2-0149-04 [收稿日期] 2023-04-27
在新时代背景下,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智能制造行业的兴起使得“双创”经济应运而生。“双创”经济关键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形成创新创业产业链。在“双创”经济引领下,高校要承担起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在教育内容方面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强化理想信念,形成砥砺奋斗精神。
一、“双创”经济引领下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培育正确价值观
高校在培育“双创”人才、推动“双创”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双创”经济下,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有助于加强思政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渗透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端正思想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
(二)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目标
在“双创”经济引领下,高校注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相结合。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站位,使其深入了解历史,并对照现实,在远大理想目标指导下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方向,从而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活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激发干劲,提升创新创业动力
在“双创”经济引领下,高校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信心,引导大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意识,使其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激发干劲,提升创新创业动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双创”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并获得相应的“双创”成果,为其日后就业、创业打下基础[1]。
二、“双创”经济引领下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原则
(一)围绕区域经济推进教学改革
“双创”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校所培养的大多数人才均能留在相应区域范围内就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因此,在“双创”经济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合应结合“双创”经济区域合作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创新教学思路、助力教学改革及完善教学内容,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内在驱动力。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案例相结合,促使大学生形成精神力量与创新创业实践间的科学认识,能够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从思想认识层面确定创新创业的目标和信心。
(二)集体教育与个性指导相结合
“双创”经济背景下,围绕创新创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融合伟大建党精神,坚持集体教育与个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双创”方面的普及性知识,促使全体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意义,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实现人生价值。个性指导针对学生个体,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及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双创”方面小有成就,但是产生了骄傲、浮躁的不良心态,此时,教师可以融合伟大建党精神,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使其端正心态,带领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2]。
(三)思政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在培育人才时,常常注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即便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也以理论教育为主,缺少实践教学,即使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想法和思路,也难以开展实际操作。在“双创”经济背景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融合伟大建党精神时,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围绕“双创”的相关要求,在指导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创业时,葆有自己的初心理想,不能偏离了人生价值观的正确方向,通过引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评价学生的思想态度、责任意识和项目价值等,使学生明白,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发和实践要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
三、“双创”经济引领下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可以自主自觉地利用各类新型的技术手段开展“双创”活动,而且他们更愿意发挥自我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寻求自我满足感,“双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让大学生提前接触和了解社会,为未来求职就业和自主创业打好基础。在“双创”经济引领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高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并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为大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助力。为了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并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作用,可以通过如下路径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一)融入“双创”教育目标,更新教育理念
在“双创”经济引领下,社会经济发展更为活跃,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善于进行思想创新和理念创新,用全新的眼光和视角看待问题,找到事物发展的新方向,加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可以承担“双创”重任。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试错”的可能性,创新实验或创业失败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但是成功的话,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跃度,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高校在开展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时,积极构建“双创”教育目标,完善教育计划,让“双创”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创新创业教育思维,并将创新创业与学习报国、实现个人理想相结合;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促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建党建国历史、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激发大学生的干事创业热情,让大学生认识到当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更要发挥新一代青年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
(二)深挖建党精神要义,充实教育内容
伟大建党精神本身蕴含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念,展现着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担当的不竭追求,体现着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本色,熔铸了共产党人忠诚于党、不负人民的无上情怀。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个分支,是推动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不竭动力,其所蕴含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及创新性的特征与新时代“双创”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呼唤“双创”精神,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必然要承担起“双创”育人的重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并挖掘伟大建党精神培育“双创”人才的价值,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及素养。在“双创”经济引领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深挖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要义,从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必要重构课程体系,形成红色教育方案,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将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用自身的青春来书写奋斗之路。另外,“三全育人”作为提高学生思政综合素养的核心理念,为实现立德树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具体实施依据,为了发挥全方位育人成效,高校应积极开展“大思政”教育,并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拓展教育形式
在“双创”经济引领下,高校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大学生“双创”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创新创业知识作为就业教育的一部分内容组织开展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及新的创业就业形式,并促使大学生形成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遇到问题时积极探索最优解法。当前,社会呼吁创新型人才,也急需创业型人才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为此,高校应积极拓展“双创”教育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双创”教育内容及形式。除了结合就业指导教育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伟大建党精神教学也在渗透“双创”教育方面的内容,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双创”人才助力。“双创型”人才有着新奇的想法和点子,形成创新创业的方案和计划,行事作风干练、有逻辑性,是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正因为如此,更需要确保“双创”人才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过关,促使其形成家国情怀,在开展“双创”实践时要考虑到国家、社会及人民的利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诚信交往,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努力拼搏奋斗,最大化地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四)促进企业思政育人,深化校企合作
在“双创”经济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战胜各种困难挫折,能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除了高校内部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生的“双创”态度之外,高校还应进一步深化与企业间的合作,让企业参与思政育人体系中来,担当思政育人主体,在大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为其提供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降低学生的“双创”风险。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可以借鉴用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思政教师先与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为企业育人导师提供伟大建党精神方面的专题培训,同时,让企业育人导师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开展的伟大建党精神与“双创”教育的融合点,从而在带领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继续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学肯干的积极态度,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以及坚韧不拔、创新钻研的实干精神。当学生实践结束后,也具备了更高的创新创业水平[4]。
(五)量化教育考核标准,形成激励机制
在“双创”经济引领下,高校融合伟大建党精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量化评价考核标准,形成激励机制,提高教育实效。比如,教师将“双创”思维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中,让学生了解思政素质本身还包含创新素质,从而促使学生敢于打破陈规,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将“双创”理念、行动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考核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此外,为了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大学新生入学时,为学生开展相应的职业测评,了解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待,之后每年测评一次,了解学生的成长及发展需求。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学校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创业活动取得一定的成绩,并获得相应的成长,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包括“双创”方案指导、项目设计、“双创”办公空间的提供、“双创”项目的资金申请等。另外,通过有效的激励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创新创业,最终在相应的创新创业项目中获得成长和经验,提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