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实践

作者: 颜文娟

实验是高中地理学科常见教学方式之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课上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为达到教学要求,应该主动分析地理实验,打破固化模式,增强思维认知。本文以“气旋(低气压)与反气旋(高气压)”的教学为例,进行研讨。

一、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

1.课标要求及目标。

学生要能理解示意图,准确解析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通过分析图表掌握天气现象。在教学中,为深层次感受天气系统的影响范围和空间,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验设计,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其对气旋(低气压)与反气旋(高气压)的理解能力,让其在分析天气现象之际,培养与提升实践力,掌握高中地理实验技巧。

2.实验案例设计。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首先要准备好气旋(低气压)与反气旋(高气压)的实验器材,即大矿泉水瓶1个、小矿泉水瓶4个、剪刀1把、热水1小瓶、打火机1个、蚊香1盘、冰块1勺、泡沫片1片等。然后,分别设计气旋与反气旋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参与和总结中掌握实验目的、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总结。

实验1 气旋的模拟实验

首先,剪掉大矿泉水瓶顶部和小矿泉水瓶底部,并在大矿泉水瓶中下部同一水平线均匀地打4个口径一致的小孔,孔的大小与小矿泉水瓶口一致,将小矿泉水瓶口插入孔内。安装完成之后,便可以往大矿泉水瓶里灌水,水面位置要比孔的位置低。然后,将四个点燃的蚊香分别放进小矿泉水瓶中。让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并观察烟雾的运动方向,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实验中烟雾垂直和水平流动的原因。

实验2 反气旋的模拟实验

反气旋的模拟实验和气旋的模拟实验安装步骤一样,安装完成之后,将冰块放在泡沫盘上,并一块放入大矿泉水瓶中。将点燃的蚊香分别放进大小矿泉水瓶中。此时,学生要观察烟雾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原因,以此推导出反气旋的原理。

二、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实践总结

1.转变教学思想,培养实验意识。

在高中地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气旋和反气旋实验教学模式单一。要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通过气旋和反气旋模拟实验,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掌握低气压和高气压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问题解析能力。

2.坚持先练后导,培养自主能力。

有些学生容易将气旋的低气压和反气旋的高气压知识点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实验教学模式,坚持先练后导原则,鼓励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准备实验工具。教师先观察再指导,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使其加深对地理常见的天气现象——气旋和反气旋的理解,进而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3.完善实验评价,提高协作能力。

地理知识点复杂且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开启气旋和反气旋实验教学之际,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教师在讲解气旋与反气旋实验之后,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创新评价机制,使学生加深对地理实验内容的理解,针对相关知识点,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在延伸探索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而言之,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实验思维,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实际变化规律,在实验探索中更直观、准确地了解气旋(低气压)与反气旋(高气压)的内容,自主分析相关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在实验模拟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分析天气变化,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推动地理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