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交叉融合助力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周扬

摘  要:农林经济管理是研究农林业经济运行规律及其管理机制,以及“三农”问题宏观管理政策的综合性学科,是国家学科目录中与乡村振兴战略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该文系统阐述新时代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性,明确农林经济管理二级学科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机遇与挑战;农经学科特质、“三农”问题复杂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性和目标任务艰巨性驱动农林经济管理必然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响应农业农村发展转型和学科创新发展需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强化理、工、管多学科融合。

关键词:多学科交叉融合;农林经济管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026-05

Abstrac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is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discipline in the national discipline catalog 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on the necessity of promoting the cross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discipline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in the new era of major strategic need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larified the areas that secondary disciplines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need to focus on in response to national major strategic nee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iscipline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to serve the major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unt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the complexity of the issues related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s well as the systematic natur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challenging goals and tasks, drov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with other disciplines. In respons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f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disciplin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such as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Keywords: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personnel training;China

农林经济管理是研究农业、林业经济运行规律及其管理机制,以及“三农”问题宏观管理政策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历史悠久但极具活力的学科[1]。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到30年代的农业经济学系或农村社会学系,其于1997年正式被列入国家学科目录,成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农业经济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2个二级学科[2]。几十年来,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秉承“经世济邦”的优良传统,以农村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农业农村管理的知名学者、领导干部、专业人才、社会精英和实践工作者,为解决“三农”问题、培育“三农”专业人才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3]。

根据“配弟-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上升。随着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完成,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渐缩小,西方发达国家曾一度兴起的农业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研究不断走向没落。随着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繁荣,农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面临转型[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西方国家一样,随着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份额的不断下降,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也面临政策影响力减弱、学科边缘化、研究对象萎缩和研究队伍锐减等现实问题[4]。然而,西方国家农业经济学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再需要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服务支撑[5]。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政策由城市偏向转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国家学科目录中与乡村振兴战略最直接相关的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农业经济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特质决定了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本身的跨学科特性[6-7]。推进涉农相关国家战略落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知识生产不断分化的时代,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推进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各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学界对如何促进多学科交叉服务乡村振兴缺乏系统的科学认知。本文系统阐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推进农林经济管理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进一步探讨新时代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期拓展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推进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

一  乡村振兴战略驱动农林经济管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性

学科特质和新农科建设驱动农林经济管理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是文理渗透、经管交叉,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其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社会调查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跨学科交叉综合分析是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特色。农林经济具有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根本特点,决定了农林生产类型、方式和组织形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农村快速转型发展还会引发系列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生态环境问题。农林经济管理跨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理论依据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但其研究领域不可避免会与农学、林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三农”问题、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都离不开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5]。此外,由于农业与乡村具有多功能性特质和多元价值,农林经济管理研究不可避免会与生物技术、食物与营养科学、环境科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联合。新农科建设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发挥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作用,推进新农科与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更好地支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性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艰巨性驱动农林经济管理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乡村振兴不仅涉及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牵涉到社会、环境、教育、卫生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乡村振兴需要综合利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来提高乡村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增强农村社会稳定性。乡村振兴还需要结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和规划。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和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可以提供对农村社区发展、农民就业、农村社会治理等问题的深入认识,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环境科学、资源管理、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乡村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多学科交叉合作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综合利用各学科的优势,解决复杂的农村问题,实现全面而可持续的乡村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在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这需要农业科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协同合作。

新时代赋予了农林经济管理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重大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如何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是国家学科目录中与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进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肩负着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级农林经济管理人才的重任。新时代,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研究亟需深度剖析农林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农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创新发展农林经济理论,强化农林经济领域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交叉,以及农林经济管理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和工学的跨学科大尺度交叉融合。

二  新时代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重点选题方向

农林经济管理下设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部分院校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相关文件的规定在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农村金融、农村与区域发展、食物经济与管理、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和农商管理等二级学科[8-10]。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建设目标驱动下,各二级学科均有其关注的重点领域。

(一)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是研究农业生产再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要素以实现最佳效益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农业部门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宏观和微观管理决策[10]。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经济组织与制度、农业资源配置与环境管理、农业产业链与供应链管理、农户经济行为与生计策略和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保护政策等。新时代,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会更侧重于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需求问题,如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战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多功能性和极端情形下粮食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研究等领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关注的重点领域[11]。当前,交通条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约束大幅度减弱,需要重新审视农业生产、地租与交通距离的关系,即现代农业区位论。

(二)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以林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相关学科所组成的科学体系,涵盖林业经济、林业管理和林业政策三个领域。其以林业经济学为核心内容,运用经济理论解释林业经济活动运行规律。由于林业经济活动客体的不断拓展,推动林业经济学研究与经济学、社会学、福利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12]。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除了关注林业生态经济、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领域外,还需关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路径与实现机制、林业碳汇与双碳目标、国家公园治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和生态资产核算等内容。

(三)  农村与区域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