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杨东生 钟文婷 王立英 杨春苗摘 要: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校企合作与药学专业的培养密切相关,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同时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校企合作应作为高校药学类专业培养的一个重中之重,促进药学人才的培养和产业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是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该模式提出围绕学校、企业和政府来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企业互动、合作授课、合作实践三个方面加强开展实践教学。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学校、企业、政府齐心协力,共同构建实践教学生态体系,培养出具有实操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中药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095-04
Abstract: Pharmacy is a practical discipline,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pharmacy majors so that students can accumulate mor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practice, upgrad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ccommodate the market demand and development trend better while making a much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Therefor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ught to be a top prior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pharmacy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imulate the cultivation of pharmacy tal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he field of pharmacy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for which it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framework for practice education around the school,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through three aspects: enterprise interaction, cooperative teaching, and cooperative practic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pharmacy majors requires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to jointly set up a practical teaching ecosystem and cultivate pharmacy professionals with real-world skills.
Key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harmacy major; practical teaching; training;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药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药学类专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极具活力的教育模式[1]。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该模式探索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实践基地建设、课程改革、导师指导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等。以上途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药学类专业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药学人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校企合作已越来越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校企合作模式在药学类专业培养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推动药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学校、企业和政府可以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为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学生与企业的互动,高效率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铺平了更加宽阔和广泛的道路[3]。
本研究将采用围绕学校、企业和政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企业互动、合作授课和合作实践等途径,加强药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该模式的理论依据在于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旨在解决校企合作模式在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合作机制改进、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效果评估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旨在提出可行的建议和策略,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效果,推动药学人才的培养和药学产业的发展。
一 校企合作在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以药学类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为例,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展实践课程,学生与医生、护士等医疗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患者用药方案制定和药物监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与专业医疗团队的合作,了解到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挑战和需求,提升了职业素养。此外,校企合作模式在药学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中也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学校与制药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室和药物研发中心,为学生提供了更真实的实验环境和丰富的实验资源。学生能够参与实际的药物研发项目,学习到真实的实验操作和研发流程,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在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该模式提供了更为真实和复杂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学生参与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项目,从中学习药物配方的优化和安全性评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次,校企合作模式强化了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举例来说,学校与医院合作,让学生参与患者用药方案制定,使学生将所学的药物学理论与实际患者的用药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 校企合作模式是重中之重
(一) 校企合作可以为高校药学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药学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实践是其重点之一。而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比如通过与企业合作调研,参加企业的生产生活实践,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实际了解到不同领域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专业要求需要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药品研发、质量检测、制剂等各种实践操作。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实验室中实践操作,学习到更多的实践技能。同时,企业也可以从中挑选到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二) 校企合作可以开拓药学类师生的视野和职业发展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带来实践经验和研究资源,还可以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例如,凯普生物与汕头大学医学院正式签署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旨在双方在科研合作、联合培养人才与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校企合作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形式的企业,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交流,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等信息,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职业发展。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寻找人才,从药学专业的人才池中选取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4]。
(三) 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药品的生产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和技能。学校发挥科研实力,可以保证药品的标准化和质量的安全性。例如,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和厦门万泰共同研发了首个获批的国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校企合作有效提高了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如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等,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建立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经历,使得学生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四)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药学类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已经成为现代医药行业的重要支柱。而学校的药学类专业也需要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展药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苓桂术甘颗粒获批上市,这是国内首个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为经典名方新药注册探索了新路径,实现了药品的快速上市。校企合作可以让高校和企业在研发、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动药学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使得药学产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5]。
三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搭建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一) 学校平台
学校是实践教学的直接承担者,因此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尤为关键。学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吸取社会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确保学生学到与实际工作相符合的专业技能。学校还应与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生需要实际参与到企业的药品生产、销售、监管等各个环节中,获得实际应用技能。考核体系应清晰、细致、科学合理,兼具定量和定性,如调查问卷、学生日报、实验报告等。而且为了确保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质量,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考核机构,实施评估,向企业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共同分析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双方合作的深入。
与企业合作开设药品生产实践课程。学校可以邀请本地或者全国知名的药企合作,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开设药品生产实践课程,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到真实的药品生产环境,了解药品生产的流程和规范,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建立药品生产线实践基地。学校可以寻找合适的企业合作,将企业的生产线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进入现场实践,实际操作生产线,熟悉生产流程,了解GMP的操作标准,掌握操作规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开设行业应用实践课程。学校可以合作药企开展行业应用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对商品化药品有更直观的认识,接触行业先进技术,提高学生的行业敏感性,更好地迎合行业发展趋势[6]。
(二) 企业平台
企业是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的主体,具有深厚的行业内部资源与优势。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提高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场地。企业应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实用性的实践指导,分享自身经验,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企业的运作模式、业务流程与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企业要与学校达成强有力的合作,共同建设实习和实训教学基地。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专业技术、管理经验等支持学校开展教学活动,与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