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美容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作者: 张园园 马肖琳 洪涛 李谋多 陈芸芸 张新

摘  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大背景下,中医美容凭借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整体调理身体等诸多优势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如何建设适合专业发展的中医美容教学体系,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中医美容人才,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课程思政教育、校企产教融合、适宜技术训练、国际交流合作与参与技能竞赛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医美容;教学体系;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107-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uidelines for 'Healthy China 2030' emphasizing "Build and Share, National Health", Cosme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high safety, little side effect and whole body conditioning. How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sme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ivate the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of Cosme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eded by the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bove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production-education, appropriate technical train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skill competition.

Keywords: Cosme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system; course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中医学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其丰富的诊疗经验为增进我国人民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于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尤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强调把“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作为建设“健康中国”战略主题的大背景下,中医美容、养生、保健凭借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整体调理身体等诸多优势,进入蓬勃发展阶段[1]。值此全民健康发展时期,医学院校应该始终将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首要目标[2]。

基于行业企业对高层次美容技术人才的需求,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07年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并陆续开展中医美容类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强调运用中药、针灸、推拿和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形体养护与损美性疾病诊疗,以达到防病健身、维护人体形神之美的目标。经过十余年的教学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中医美容教学体系。

一  学情背景

我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创建于2007年,是浙江省内高校中唯一开设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后因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于2018年成立医学美容系,设有医学美容技术、美容美体艺术、美容美体艺术(中韩合作)3个专业,每年设置6个行政班,招生近300人。目前系部共有医学美容技术、美容美体艺术2个实训中心,占地约2 500 m2,设有美容美体技术、中医美容技术、中医保健技术、美容医学技术、美容物理技术、美容形象设计、药物及化妆技术和美发美甲技术等多个实训室;另建有美容师职业资格鉴定站、“1+X”美容光电仪器操作师职业资格鉴定站、美容保健品研究所及马肖琳美容大师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共建)。

医学美容系现有校内专业教师20人,中医课程教学团队共有专职及兼职教师8人,团队成员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医教育背景及临床工作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课程体系不断完善,陆续开设有中医美容基础、传统美容养生、中医保健技术、中医美体技术和中医美容治疗学等多门中医类课程,系统讲授中医美容、养生、保健知识、损美性疾病中医防治方法以及中医适宜操作技术。学生入校前均无中医知识学习基础,第二学期开始学习中医课程。

二  课程体系建设

(一)  强化课程思政,培养优秀品质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凸显所有高校课程育人功能[4]。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意蕴?如何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何在课程总体设计与教学实践中有效把握时代要求,在体现区域特色、满足行业产业需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凸显人才培养特征等基础上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改革,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探索[5]。

中华传统医德内涵丰富、体系完善,既有对医学价值的阐释,也有对医者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的评价标准,是开展中医学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中医传统文化中德育主题的挖掘,将中医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融汇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使智育与德育二者结合,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中医文化德育教育的熏陶,必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6]。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对中医传统文化中德育主题进行挖掘,选取历代名医的生平事迹作为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可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使同学们更加细致地体会名医大家“仁心仁术”的医德理念以及勤奋钻研的治学精神。

如在绪论教学中,通过讲述“医圣”张仲景立志求医,精究方术,挽救苍生之苦的感人事迹,及其著作《伤寒杂病论》所载经方“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加减配伍组成的“清肺排毒汤”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通过介绍“药王”孙思邈在其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篇中,系统阐述的医德原则、医德修养、医德规范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人道精神、普同一等的仁爱之心、精勤不倦的学习态度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进而引申出中医学“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观。

在“藏象学说”教学中,通过介绍“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生平故事,讲述其生逢乱世却刻苦钻研、无私授业,创建“脾胃学派”的教学案例,向学生展示中医大家百折不挠的求学之路、严谨求实的治学之道以及毫无保留的传艺之心,进而强调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中医师徒相授、匠心传承的传统美德;在“气血津液学说”教学中介绍另一位“金元四大家”代表性人物朱丹溪因母病弃儒习医,最终创建“滋阴学派”的教学案例,展示中医大家“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的优良作风。

在“病因病机”学说教学中,介绍东晋医家葛洪将行医、游历过程中收集和整理到的常用、廉价救急医方记录为《肘后备急方》,以供普通百姓使用的教学案例。强调《肘后备急方》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简、便、效、廉”的特点,是一本真正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一切为病人着想的实用型方剂合录。进而通过书中对中药“常山”“青蒿”治疗疟疾的相关记载,引出屠呦呦教授经过数百次试验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凭借“青蒿素”的科研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伟大事迹。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坚持文化自信才能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通过上述中医药特色案例介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国家历史事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体会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引导学生以名医大师立志学医、刻苦钻研、不顾个人安危、救民于水火的感人事迹为榜样,培养其自强、自律的学习精神,进而感受“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中医文化精髓。

(二)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研融合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产教融合,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7]的要求。作为浙江省内高校中唯一开设的医学美容专业,十余年来系部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实际的企业需求为着力点,推进产教研融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超强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中医美容人才。

在中医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中,我校与中国5A级美容企业、浙江省五星级美容单位、宁波市五星级企业、宁波名牌企业宁波市美苑美容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早在2011年即获宁波市教育改革试点“美苑医美”示范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并陆续开设美苑“我行我秀班”“美苑医美管理”订单班,设立“美苑医美”奖(助)学金,并于每年9月开学季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始业教育活动。2016年校企联合成功申办举行全国第一届卫生职业院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技能大赛,获得良好反响。十余年来,我校系部与宁波市美苑美容科技有限公司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标准,培养行业企业人才,建设实训基地,在校教师与企业专家进行互聘与挂职锻炼,学生实践实训等多方面紧密合作,协同发展。

2021年1月我校与宁波市美苑美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马肖琳美容大师工作室”,共同构建教学、研究、创新、产品研发与技术交流平台。校企双方通过成立联合教研室、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订单班培养、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等举措,共同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室设置“中医养生部”“古法保健部”“皮肤美容部”“生命科学部”四个部门,依托马肖琳女士既有化妆品、保健品研发基础,在中医养生保健产品、美容护肤产品等开发项目中实现突破,并积极进行专利申请、课题申报,推动科研育人工作。目前已开发出“肖琳”牌灵芝滋养洗发水、沐浴露系列中药美容产品,并将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