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养学课程现状与改革

作者: 黄鹏 范志勇

动物营养与饲养学课程现状与改革0

摘  要:动物营养和饲养学是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开设的、服务于动物科学专业型硕士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其在养殖专业硕士的教学培养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该课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着重强调培养专业型硕士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该文以该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现状中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实践环节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并创新考核方式,以期为兄弟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现状;课程改革;专业硕士;动物科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4-0143-05

Abstract: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ing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and main course for animal science professional masters offered by the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s cours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process of the master's degree in aquaculture. This course is a course that closely integrates theory and practice, emphasizing on training professional masters to understand the frontiers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production. Taking this 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will carry out curriculum reform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practical links, actively explore teaching methods, and innovate assess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sist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ing; the curriculum present situati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professional master; Animal Science major

动物营养与饲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型硕士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以专题综述形式论述了动物营养基本原理、动物营养在交叉学科中的研究进展、动物饲养基本原理和各类动物的营养需要以及饲养技术,反映了学科发展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最新成果(图1)。本课程通过综合畜禽的营养物质需要,代谢性疾病模型,免疫营养,微生态,产品品质,环境污染等内容,为提高动物健康、生产水平和畜产品品质提供营养学原理和饲养技术。并通过结合前沿动物营养杂志刊物,饲料工业技术相关网络专业技术知识介绍,为培养面向畜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行业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基础。

目前,饲草生产学[1]、动物营养学[2]、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3]等课程均在探索课程改革。本课程教学队伍通过多年的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学习,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安排和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术学习两个部分。理论知识体系的教学主要以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编写的《动物营养与饲养学》书籍为框架,借鉴《动物营养学报》等国内高水平营养学期刊杂志以及国外高水平畜牧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等,整理形成动态性的动物营养前沿基础内容介绍。实践技术学习主要通过不同课堂呈现方式,例如翻转课堂、视频微课、虚拟仿真教学以及网上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为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实践知识学习,理论知识应用以及多学科交叉的多层次学习提供平台。本论文是以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养学课程为例,针对课程的整体设计、课堂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及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对目前的整体课程框架体系进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并创新考核方式。

一  动物营养与饲养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  未能在本科内容的基础上深化

动物营养与饲养学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动物营养学和饲料与饲养学,均为动科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大部分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就已经对该课程的内容非常熟悉。如果照搬或者大部分照搬本科的内容会让授课学生重复学习,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目前的教学模式较为僵化,一些老师仍然按照本科动物营养与饲养学的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素材,并未针对性地深化这门课程的内涵。实际上,重复的教学不光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更是制约了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多样化的培养和培养质量的提升,所以必须根据本专业特点构建具有特色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因此,在本科内容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入教授该课程,让学生们既不会重复学习同样的内容,又能从中收获更有价值的知识才是研究生阶段动物营养与饲养学课程的主要目的。

(二)  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难以有机结合

目前,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一批高校已经在一些专业上停止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并扩大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究其原因,是我国的研究生培养长期围绕学术型硕士,在培养周期、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方面以其为中心。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培养学硕的过程中越来越偏向于科学研究,很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且研究的方向相对于行业的需求来说往往过于冷门,在实践中难以发挥作用,缺乏相应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发生转变,以往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不相符。无论是在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还是硕士阶段的培养课程,都要紧密地结合实践需要。因此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的教学,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师都普遍接受该类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征[4],而理论结合实践的这一观点,也在许多课程改革中被认可[5-9]。

动物营养与饲养学是畜牧学研究生教育中兼具实践和知识性较强的一门核心课程,既紧紧围绕生产中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应用,又为从事养殖业和饲料的企业服务,包括饲料配方、饲料原料、饲料加工等理论与技术。因此,该课程应当重点突出传授实践能力,通过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学校培养的优势与企业的客观需求,瞄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和思考能力。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反馈看,该课程中关于动物营养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较抽象,让学生们学习时难以理解,并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因此,对该课程的实践应用部分进行强化,是下一阶段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  课程知识体系更新缓慢,脱离产业前沿

随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应当将新的理论和技术融入到当前教学中,实现动物营养与饲养学的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一些新概念如“营养基因组学”“精准营养”“肠道微生物与营养”等的出现为动物营养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此外,随着我国饲料中全面禁止饲用抗生素的使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了“后抗生素时代”,整个畜牧行业都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些新的知识点都未能及时纳入到《动物营养与饲养学》教材中,而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就更需要对这些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已有知识体系的已无法跟上动物营养与饲养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的步伐。综上,课程知识体系落后于产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突出。

二  动物营养与饲养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该课程以重视理论基础、强化应用创新、突出实践能力为教学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动物营养代谢、功能、需求的基本知识,建立多学科交叉分析的思维方式,结合动物营养以及饲养技术前沿发展开拓创新,并熟悉畜禽饲养过程中饲料配方工艺,环境调控,营养免疫,疾病控制等基本技能,使研究生具备在畜禽饲料工业行业和畜禽养殖业就业的能力。

教学改革千头万绪,但是教学内容是根基,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层次与个人的能力培养。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是重中之重。有关动物营养与饲养学教学内容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教学内容的高效更新

教师应该在教学大纲基础上根据个人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在保证概念原理清晰,逻辑通顺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启发。此外,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和紧贴学生的实际,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采用最新教材,紧密跟踪国内外先进期刊杂志中的前沿动态,并将其补充至教学内容。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内容更新机制,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对反映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有深刻地理解,并能够通过课堂讲授将教材中没有的新内容及时传授给学员。要对相关教学内容研究透彻,并要在研究教学内容与其最佳传授方式上下功夫。需要精准把握动物营养与饲养学教育教学内容的本质要求,以及把握教学内容的更新变化规律。

近年来,我们在动物营养与饲养学教学内容更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总体来看效果还不够理想,教学内容更新的步伐还不适应研究生阶段动物营养与饲养学教学深化发展的需要。缺乏教学内容更新与教材建设和课程改革一体化的统筹管理,使得教学内容更新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院校与其他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协调机制不够顺畅,致使新的科研及应用成果未能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渠道还不完善,使得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还不及时;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缺少明确的教学内容更新评价标准,难以反映教学内容更新的及时性和适用性等。

(二)  教学内容的扩充

动物营养与饲养学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所以对教学内容的扩充能扩大教学的理论和知识范围的外延,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和全局总览,而不是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视野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见识。此外,通过补充这些新的知识点,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在动物营养与饲养学教学内容中,融入生态学、动物医学、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并引入代表学科最前沿的研究理论实践,加深这门课程的深度,进一步开阔视野,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三)  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教材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是核心,教学工作也是围绕教材开展的。但机械地照搬教材中的内容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新鲜感和兴趣,并且会严重影响整体课堂质量。若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应当挖掘和创造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充满趣味性的内容。这样,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知识与论点和有趣的内容相串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并且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要通过教材改革让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