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材料类专业夏季学期实践的教学探索

作者: 龙丽霞 马晓晖 毛晶

课程思政融入材料类专业夏季学期实践的教学探索0

摘  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贯彻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走进材料微观世界”夏季学期实践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为例,从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现状和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课程思政改革途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旨在为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推进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材料专业;微观形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5-0193-04

Abstract: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a key wa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trinity" educational concept of value shap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Taking the summer semesterpractice "Entering the World of Micromaterials" i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Tianji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ains and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ummer semester practice, th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and the mining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urriculum. It aims to provide idea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practical courses for materials majors, and promote full-staff education,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Materials majors; Micromorphology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目前,高等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专业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3-4]。当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专业实践教学在工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业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一  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现状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夏季学期是很多国内外一流大学采取的学期制度,时间一般为3~4周,主要目的是在秋季和春季两个长学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短学期实践教学活动,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夏季学期实践具有教学内容多样性、教学方法灵活性、教学时间自主性等特点,与传统的专业实验教学相比,能更有针对性地根据专业启蒙、专业深化和专业拓展的不同层次培养需求,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多元化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爱国情怀和使命感,发挥德育功能。

学校重视夏季学期实践活动,开展专题研讨会议,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对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化培养,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课程体系。学校强调要在夏季学期实践中将第一、第二课堂融合,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科创实践活动、学术报告、实验室体验、学科竞赛与相关培训、课程设计等活动引入夏季学期。多样化的活动内容蕴含了丰富的育人资源,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为充分发挥夏季学期作用,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以下简称“实践教学中心”)以“三全育人”为教育目标,结合材料专业实践课程特色,基于学院实验教学与大型仪器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面向材料相关专业二年级学生开展了“走进材料微观世界”特色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深入挖掘和凝练课程思政元素,在帮助学生打开材料微观世界大门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材料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团队精神、责任和担当意识。

二  夏季学期实践课程思政改革途径

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结合专业育人目标,科学地设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全过程[5-7]。材料专业本科生在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包括思想政治理论、高等数学、外语、无机化学和大学物理等通识教育课程,而专业教育课程仅学习了材料导论课程,学生对于专业认识不深、学习动机不强、缺少认同。二年级夏季学期实践活动是材料专业本科生首次系统开展专业实践,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学习兴趣、锻炼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材料学科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实践教学中心通过多种途径在“走进材料微观世界”夏季学期实践课程开展了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  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作为材料专业的入门类实践课程,“走进材料微观世界”夏季学期实践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材料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的检测分析方法,了解材料微观结构对性能与应用的影响,认识新材料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为学生今后从事材料相关的研究与开发、选择与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实践教学中心教师通过查阅文献、集中研讨等多种形式,精心梳理专业知识体系,精选实践教学思政案例,设计“走进材料微观世界”系列专题讲座。并深入调研学生需求,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如储氢高熵合金材料、电催化材料、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学生感兴趣的生物材料如花粉、细菌等各种材料引入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和探索主动性。

(二)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促进思政元素融入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不能生搬硬套,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智能学习平台,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实践内容中[8-10]。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大型仪器测试分析原理,实践教学中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课件中注重引入动图、3D动画、教学视频,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并将拓展内容如多种大型精密仪器的原理讲解、制样技巧、仪器构造、上机操作等教学资源共享至中心网站和慕课教学平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从而帮助学生良好运用相关知识有效地开展材料的研究分析。涉及精密分析仪器的实践教学内容,由于仪器设备价值的昂贵性、操作的复杂性等各种原因,大多以演示实践教学内容为主,学生缺乏参与感和主动学习意识。为解决这一问题,实践教学中心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指导学生独立操作、自主观察各种新型材料的微观形貌,自主发现材料的结构和成分特点,给学生以更加弹性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思政建设,提高思政育人水平

身处一线的专职实验教学队伍是实践教学的主力军,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育人效果。近年来,随着对实验教学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院校引进了一批高水平、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充实实验教学队伍,虽然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积极主动的教学激情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但在阅历和经验方面还比较欠缺,这便限制了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开展。实践教学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课程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例如,以支部形式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关注时事政治新闻等思政教育专题学习,联合兄弟单位支部开展思政教育研讨交流,以及通过“学习强国”软件自主学习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课程思政意识;发挥“传帮带”作用,观摩学习老教师的实践教学思政教育示范课;充分利用校院两级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三  夏季学期实践各环节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实践教学中心深入梳理夏季学期实践教学内容,结合材料学科特色,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践过程各个环节(见表1),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一)  在专题讲座环节融入思政元素

在“走进材料微观世界——材料实验室的历史与发展”中,详细讲述了老一辈材料人在设备紧缺、实验室面积紧张等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凭着严谨认真、艰苦拼搏的工作态度,通过自主研发和改造设备,取得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激励学生珍惜当下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从老一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砥砺前进的精神力量;例如,在讲座中介绍杰出校友师昌绪院士的先进事迹。师老师是我国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新中国成立后,他排除万难从美国回到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工作,带领相关专项组攻克了发动机耐高温高压涡轮叶片研发中的型芯定位、造型、浇注等一道道难关,于1965年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空心叶片,突破了美国在这一技术上的垄断,解决了新型战斗机的关键技术难题。随后,亲赴贵州生产车间一线,经过几个月的日夜鏖战,克服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关,生产的数十万个叶片没出过质量问题。

在“走进材料微观世界——形貌”和“走进材料微观世界——成分与结构”专题讲座中,系统讲述了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波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测试表征方法从发现某一物理化学现象到不断总结科学规律,再到实现商业化测试表征的全部历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和发现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引入具体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各种测试分析方法在科学揭示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学术精神。

(二)  在实践活动环节融入思政元素

实践教学中心组织开展了材料实验室参观、金相试样的制备与显微组织观察、材料微观形貌、成分与结构的表征分析等多种实践内容。通过参观大型仪器实验室,使学生了解到目前高等学校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各种高精尖设备绝大多数为国外进口仪器,设备的配件、耗材维修更换均依赖于进口。例如,透射电镜一根灯丝几万美元,扫描电镜一根马达线上千美元、一块电路板几千美元,而且进口件配送周期一般在4~6周左右。由此使学生客观认识我国国情和大型精密仪器的发展现状,感受国内外差距,从而树立民族使命感和爱国情怀,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将来为我国精密仪器中关键材料的研发贡献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