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作者: 艾岳巍 刘家宝
摘 要: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然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对人才的能力具有特定要求,在当前的培养方式下,人才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亟需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展开深入分析,提出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策略,更好地服务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该文通过深入分析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现状,提出实施全方位引导方案、强化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促进多学科深度融合、构建高效率特色课堂、统筹发展实践教育和打造多元化创新平台等策略,将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8-0157-04
Abstract: The rail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with high speed and entered the leading rank in the world recently, which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rail transportation has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capability. Under the current training modes, talent capability training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rail transportation and propose new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effectively for serv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rail transport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trategies including implementing the all-round guidance scheme, strengthening demand-oriented of talent,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constructing characteristic class with high-efficiency, developing practical education in all-round way and establishing the diversified innovation platform by analyzing the demands and train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s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rail transportation deeply, which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rai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alent training;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improving strategy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实施,“公转铁”运输模式的加快转型,轨道交通行业迎来了新一轮蓬勃发展[1]。轨道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持续输入。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明确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推动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实践,促进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在深入分析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全方位引导方案、强化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促进多学科深度融合、构建高效率特色课堂、统筹发展实践教育和打造多元化创新平台等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对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型高端人才的培养及行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2]。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以“复兴号”标准动车组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正在“走出去”,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3]。这对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零部件必须满足严格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及全寿命周期等技术指标要求。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属于高端制造业,相对于传统的中低端制造业而言,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数字化程度高等显著优势[4]。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解读中提到,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重点是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平台,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重点研制安全可靠、先进成熟、节能环保的绿色智能谱系化产品,建立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体系[5]。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规模稳步增长,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等新型轨道交通方式迎来了建设的热潮[6]。以增材制造、激光加工等为代表的新型高端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逐渐开始被广泛应用。另外,随着铁路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的发展,对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逐步提高,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7]。鉴于以上发展形势,对肩负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相关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与科研院所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处于轨道交通发展的黄金阶段,相关高校与科研院所应当抓住时代机遇,勇于担当起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重任。以培养掌握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敢于探索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切实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适应行业的新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行业人才需求。本文针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展开了分析。
(一) 学生专业兴趣需提高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5%的学生由于对专业的兴趣不足,容易导致出现消极的学习状态[8]。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现象的出现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如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专业课程和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充分、大学生活的不适应等。专业兴趣的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尤其对于自制力不强、自律能力不高的学生,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导致思想上出现懈怠,甚至陷入迷茫[9]。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专业兴趣,是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策略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 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存在差异
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经历了新一轮快速发展,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人才培养单位存在培养目标未及时更新等问题。前期,相关单位长期注重中低速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人才的培养,随着轨道交通高速化的不断发展,针对高速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尚未及时做出全面调整,导致培养目标与行业的具体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种培养目标下,难以满足轨道交通行业的新需求,从而导致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10]。
(三) 学科交叉建设需加强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相关技术覆盖面广,涉及包括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现代管理技术等众多技术,学科交叉性强[11]。目前,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以单一学科为主,较少涉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形成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12]。此外,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课程设置不全面或存在冗余。对于前者,学生在各课程的学习中容易出现知识脱节的问题,课程之间相关联的内容衔接不到位,难以在心中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对于后者,开设过多的课程可能会占用过多学时,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丧失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良好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四) 教学内容应紧跟行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一批批新的先进制造技术逐渐成熟,并成功投入到实际生产中。随着轨道交通装备安全性和服役性能等综合性能的标准不断提高,传统的制造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相关要求,行业迫切需要引进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相关高端人才。然而,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往往不能对行业的需求及时做出全面响应,设置的课程内容以较为陈旧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理论为主,难以直接应用于企业的现代生产活动。另外,未及时更新的教学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取得的学习效果无法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这意味着企业需投入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用于对新招聘的毕业生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服务[13]。在一定程度上,这将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形势,加剧培养单位人才供给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
(五) 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紧密结合
轨道交通装备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机械结构和作用原理,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清晰地呈现出装备的具体结构,使得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存在困难。例如,高速动车组的转向架,主要由构架、轮对轴箱装置、弹性悬挂装置、基础制动装置和转向架支撑车体装置等部分组成,依靠各装置之间的紧密连接和相互配合,共同实现转向架的功能和作用。然而,在课堂教学上,无论是在部件的整体层面还是各零件的个体层面上,学生都难以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客观认知。针对一些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采用课堂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得课堂枯燥无味,造成学生思维疲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14]。将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实训基地的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意义上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学习透彻,理解到位[15]。
(六)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加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容易成为学生配合教师完成知识灌输的过程[16]。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另外,部分人才培养单位侧重关注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较少重视学生科创团队的建设,对相关科技竞赛类活动投入不足,未能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对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具有重大意义[17]。先进制造技术作为提高市场适应和竞争能力的新型技术,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中应得到有效的传授与应用。如何培养出一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型高端人才,实现向行业的可持续性输送,是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基于以上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现状的深入分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策略,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