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质探矿精神铸魂赋能测绘学科课程思政
作者: 吴云龙 许德华 孙莉 徐景田 李邵波 史绪国 周薇 李向南
摘 要:该文旨在探讨在地质探矿精神的牵引下,如何将爱国主义情怀、职业道德素养、科学道德素养等最为核心的思政元素融入到培养测绘专业学生的过程中。通过研究地质探矿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以及这一伟大精神与测绘学科的天然融合特征,揭示其对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守正创新等精神的重要影响。将地质探矿伟大精神贯穿测绘学生思政教育培养中,有利于完善测绘学科思政教育,构建出符合测绘学科培养特点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
关键词:地质探矿精神;测绘学科;思政教育;三全育人;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3-0023-05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to integrate the most c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uch as patriotism,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scientific ethics into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students,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y studying the new era connotation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spirit, as well as the natural inte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great spirit with surveying and mapping discipline,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it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spirit of patriotism, dedication,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is revealed. Integrating the great spiri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discipline and constructing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pattern that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discipline training for all staff, entire process, and all aspects.
Keyword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spirit; surveying and mapping discip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patriotism
思政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他们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测绘科学技术不仅在国土规划、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实施测绘学科思政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优秀测绘人才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3-4]。
地质探矿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包含了地质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探索与科创精神,代表了一代又一代地质人的爱国敬业精神。地质探矿精神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测绘工作者的爱国敬业及开拓创新精神,从其内涵上看,与地质探矿精神高度契合,有着天然相近的血脉。以地质探矿精神作为牵引,不仅能够激发测绘工作者勇于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还能够培养其对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探究地质探矿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以及这一伟大精神与测绘学科的天然融合特征,能够对今后的科研工作和思政教育提供有益启示。
一 地质探矿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矿产资源的勘察探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不仅关乎国计民生,也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地质探矿精神是中国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集体写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在地质科学普及和教育、资源勘探事业的发展及全球地质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高度赞扬了他们的工作,并对他们弘扬优良传统、做好矿产勘查工作提出殷切期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到来,使地质探矿精神也具备了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新时代地质探矿精神。
其一,心系国家、服务人民的家国精神。地质探矿与国家发展需求、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密不可分。守住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底线,不断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是地质探矿工作者的使命。新时代的地质探矿同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的指引下,既实现矿产资源发现利用,也保障人民的健康生活环境。
其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新时代地质探矿的研究对象已从陆地浅表延拓至深海、深地、深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综合推动地质探矿科技工作创新发展。地质探矿工作人对科技与真理的追求,是应对新发展阶段地质勘查行业新形势的底气。
其三,义无反顾的坚守精神。中国地质事业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地质工作者攻坚克难,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经组织实施,紧缺战略性资源亟需基础地质探矿工作支撑。赓续攻坚克难精神传承,坚守地质探矿岗位,是我国地质探矿工作者的使命。
二 地质探矿与测绘学科的天然融合特征
(一) 技术层面的天然融合特征
矿产资源发现与利用是地质探矿的核心,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基础。测绘学科中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RTK(实时动态)等技术可在地质点测量、地质剖面测量、矿区控制测量等方面为地质探矿提供有力支撑,以明确矿体位置、保障勘探钻孔精准定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帮助绘制矿区地形图、提高观测分辨率;同时,多光谱/高光谱技术可基于物体光谱特性,以波谱图形式挖掘矿产资源构成的土层、地质等特征,以此确定具体的找矿方向。测绘学科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完成地质三维制图,实现复杂地质体切片化分析,为整个矿产勘察生命周期提供基础的空间背景。
矿区监测是地质探矿的关注重点,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随着矿山开采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矿山地质特征也逐渐变得复杂。由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给国家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测绘学科的高精度GNSS监测技术、倾斜/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等技术可有效提升地质采矿衍生灾害监测、预防、救援的质量与效率。在相关灾害危险性评估与灾后重建中,同样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从学科发展规律而言,测绘学科是地质探矿的有利支撑,具有天然融合特征。
(二) 精神内涵层面的天然融合特征
家国精神是测绘工作者攻坚克难的精神基石。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为实现我国测绘自主能力,测绘人员先后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建设、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设、北斗组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测绘项目。为国奉献的情怀不断推动测绘事业的发展。
坚守精神是测绘工作者持续奉献的精神根本。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表彰了国测一大队一代代测绘队员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老、中、青三代测绘队员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矢志报国。测绘工作者的代代坚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测绘服务保障[5]。
开拓创新精神是支撑测绘科技发展的力量之源。新时代以来,我国测绘学科在“北斗+5G”“PNT智能”等新兴领域持续取得突破。2020珠峰高程测量是我国先进测绘科技的集中展现。我国测绘工作者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航空遥感技术的珠峰测量首次应用、首次实测珠峰峰顶重力值。同时,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测量任务,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测绘工作者的家国精神、坚守精神及开拓创新精神,从其内涵上看,与地质探矿精神有着天然相近的血脉,高度契合,具有天然融合的特征。
三 测绘学科课程思政核心要素与延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探索如何开展新时代背景下的测绘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培养新时代测绘专业人才和推进行业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因此,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技术能力及塑造人生价值的过程中,需在地质探矿精神的牵引下,充分融入爱国主义情怀、职业道德修养、科学道德素养等最为核心的思政元素(表1)。
(一) 为家国精神提供根基的爱国主义情怀
近年来,我国在北斗导航定位、遥感大数据智能识别等众多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测绘类学生须在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坚定的“魂”。故需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①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测绘前沿技术,使学生既能够清楚认识到中国在测绘科学技术领域存在的优势,也能深刻体会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②通过回顾我国测绘发展历史,学习了解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不同历史阶段测绘学科的发展层次及其自主性,领会国家国力对学科发展的影响。③以测绘学科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为引子,带领学生理解测绘地理信息在国家科技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国家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综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二) 为坚守不懈提供支撑的职业道德素养
测绘职业道德蕴含爱岗敬业、维护版图、保守秘密等内涵。传统的测绘学科课程着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在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比较欠缺,学生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责任意识较为淡薄。面对测绘在建设宜居地球与智慧城市等重大任务、军事国防重大领域的基础性作用,鉴于测绘类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①通过引入测绘领域优秀的职业人代表、优秀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到测绘行业优秀者所拥有的高尚职业情操和职业道德。②通过讨论新一轮科技革命时代背景下社会中潜在的测绘数据泄密风险,进一步明确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严格要求。③通过企业参观、实习实践等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
(三) 为开拓创新提供基石的科学道德素养
科学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始终致力于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为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科学道德素养所蕴含的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尊重知识、社会责任和勇于创新等内涵对于测绘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进行测绘学科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进行科学道德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