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视角下新医科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模式探讨

作者: 易岚 李国庆 喻翠云 贺冬秀 虞佳 李京 靳志忠 雷小勇 颜红霞

摘  要:产业学院旨在培养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产业视角的新医科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大胆改革创新,探索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南华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积极抓住成为湖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的契机,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育人模式的七个方面不断探索,为新医科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关键词:现代产业学院;生物医药;育人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3-0156-04

Abstract: The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 aims to cultivate numerous high-qualities applied, compoun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needed by the industry, to provide talent support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improv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gathering new drivers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 mode of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 must break with the traditional path dependence, explor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mechanism of education chain, innovation chain, and industrial chain, establish a new sharing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talent,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School of Modern Biomedical Industrial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actively seizes becoming the first batch of modern industry college of Hunan.  The school has continuously explored seven education models such as talent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roviding a new model that can be replicated and promot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Keywords: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 biological medicine; education mode; compound; talent training

近年,教育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1]。文件指出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若干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新型人才、信息、技术以及物质资源共享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南华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抓住成为湖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的契机,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育人模式的七个方面不断探索,为新医科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一  现代产业学院的涵义

教育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要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建设若干高校、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根据建设指南,现代产业学院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2]:一是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现代产业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一体化,量身定制产业发展的实用性人才,精准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人才。二是突出了企业的教育实体作用。企业实质性地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地制定、学生管理、资源整合与配置,是对以往松散校企合作本质的超越。三是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协同和灵活,改变了以往产教融合中企业和大学各自分散的现状。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实质就是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破常规“大学育人、企业用人”的固化分工,打造校企共同育人的伙伴关系,实现校企双方共谋发展、共同治理、共享资源。

二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及保障体系

(一)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

学院将坚持“三个面向”(面向 “懂医精药、德才兼备”的医药学人才培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三个途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建设,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整体水平。学院将紧紧抓住“三个把握”(把握创新药物研发的新进展、把握社会需求推动研发模式转变的新动向、把握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研发的新趋势),以临床药物研发生产为主导,以致病机理研究、高水平核心技术创新与集成为核心,以南华大学医药特色和合作医药企业为依托,构建高等医药教育与医药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致力于打造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提高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水平,为国家和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科技支持,成为培养和造就具有先进水平的区域生物医药行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成为国家生物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适应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具备坚实的临床、药学、制药等多学科基础,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强烈的探究精神、突出的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的保障体系

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离不开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三个方面的支持。组织保障,成立产业学院理事会,以学校分管领导和企业专管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全面领导产业学院的各项建设工作,对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及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实践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政策保障,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为实行提供了政策指南。②学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四个回归”,持续推进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2019年南华大学制定了《南华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把校外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作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建立一批高度开放、资源共享、合作紧密和高效利用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这为本学院的建设提供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经费保障,学校制定《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院建设经费实行专户、专帐、专款使用,做到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对学院建设所需投入硬件的采购通过政府公开招标,阳光采购,确保资金能够节约、高效、到位使用。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及设备设施,并保证能满足基地的正常运行。

三  南华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的发展历程及组织运行架构

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湖南省“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支持。为了契合湖南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需求,南华大学药学专业近年来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创新与探索[3]。药学专业先后与紫光古汉集团衡阳制药有限公司、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启迪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奥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医药研发、人才培养等深度合作。2015年,药学专业在湖南省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开始成立协同创新班;2019年,在协同创新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南华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建设目标是为国家和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创优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建设成效突出,2021年,南华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获批首批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

南华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由南华大学与各企业成立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行政等组成;主要事务由南华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具体负责,各合作企业协助,设置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5人,理事若干;设院长1名,常务副院长1名,副院长4名,专业责任人4名;行政办、教学办、产业合作办等工作人员若干名。理事会:确定校企双主体办学目标,明确产业学院专业构成,解决学院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明确办学过程人力、财力、资源等支持。学院院长负责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的开展;组织相关单位召开项目开展研讨会;协调相关单位制定学院计划;负责校企双方拟定项目推进的协调工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或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开展行业人才培养调研,组织人才培养研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修订,构建企业、行业标准建设师资队伍。下设师资建设组、实践教学组、课程建设组等。

四  新医科背景下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  推进理医工结合,创新复合型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面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和湖南省经济社会需求,着力推进新医科与新工科融合发展,以强化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医药研发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医药企业与学校医药相关学科产教、科教深度融合,探索与实践契合生物医药产业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进一步优化了药学专业(3+1)培养模式。此模式是学校为主的课程3年和企业为主的课程1年。学校为主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药物研发课程,企业教师也参与了这些课程的教学;企业为主的课程主要是生产实习,学生的毕业论文采用双导师制,由企业教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于此同时,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也积极探索“课程嵌入”“定向培养”“分段教学”等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合作教育模式[4]。

(二)  注重内涵发展,着力提升药学专业建设质量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围绕国家和湖南省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深化“健康医学”范围的专业内涵建设,主动调整专业结构,着力发展和建设药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依据医药行业和产业发展前沿趋势,建设了临床药物研发、应用型本科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积极引入医药行业标准和企业资源积极开展国内临床医学专业、药学认证,促进专业认证与创业就业资格协调联动,提高专业建设标准化。紧密对接医药产业链,实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化学和制药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支撑医药产业链的创新药物研发、医药生产设备研发、药品生产、药品的合理使用、药品检验及卫生检验与检疫等多个关联领域快速发展。通过提升药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质量,同时带动南华大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等10个国家或省级一流专业协同发展,推动形成“大医科”高等医药教育与医药产业集群联动发展。

(三)  发挥校企资源优势,优化校企合作模式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由大学与各企业成立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行政等组成;主要事务由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具体负责,各合作企业协助。学院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企业不仅参与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还参与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设计与优化。学院引入医药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医药行业标准、药品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20门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同时以医药企业创新药物研发生产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项目为依托,紧密结合医药产业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比重,把医药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依据医药专业特点,使用真实药品生产线、GMP生产车间、ICU(重症监护室)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药品研发、生产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