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在新农科本科专业课畜牧生产学中的实践
作者: 高庆 黄志秋 张谊摘 要:在新农科本科专业课程畜牧生产学教学中探索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始终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将思想政治、知识学习和技能创新三个方面有机融合来重塑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教学目标重新组织和分解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平等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资源共享、课堂分享、案例分析讨论。点评总结和课后作业,还导入学生自我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实践创新,获得较理想的学习和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反思和总结,确立 “教学相长、学以致用,教有所启、学有所进”的教学思想,对于新农科本科专业课教学将发挥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教学思想;本科课程;新农科教育;畜牧生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6-0123-04
Abstract: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was explored and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We always believe in students' ability for self-directed learning. Firstly, we organical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learning, and skill innovation to reshape teaching objectives. Then, we reorganize and decompose teaching content around teaching objectives. Through equal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including resource sharing, classroom sharing, cas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review and summary, and homework assignments, we also introduce student self-evaluatio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mote practic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 ideal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ults. Through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summary,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mutual growth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nspiration in teaching, and progress in learn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will play a guiding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philosophy; undergraduate courses; new agricultural education; Livestock Production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更具挑战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安排上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效果[1-2]。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逐步成为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3-4],通过分解教学内容,剖析知识点,重组规划课堂,共享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学习,在课堂上分享所学知识,师生平等讨论分析问题,将课堂转变成为积极探讨学术和技术问题的形式[4-6]。
畜牧生产学作为西昌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四川省精品课程和应用示范型课程,课程注重产教融合和“产学研”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该门课程教学中注意引进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值得探索的现代教学方式[7-8]。在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反思、总结和提炼,逐步形成了教学思想:“教学相长、学以致用,教有所启、学有所进”。这一教学思想反过来又对教学实践具有积极而深刻的指导作用,促进了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推广。在畜牧生产学课程中,探索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整理了教学流程,重塑了教学目标,重组了教学内容,开展了共计7个学时的翻转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得以改善,学习和教学效果较好。现将该教研实践情况,教学思想的形成与贯彻进行总结,为后继在新农科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一 畜牧生产学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一) 畜牧生产学课程定位
畜牧生产学是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水产养殖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农学等本科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是在学习了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畜牧业发展需要、胜任现代畜牧生产需要的、为新农村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畜牧生产学的总论涵盖了动物科学专业涉及的所有基础理论,而其各论内容则涵盖了猪、牛、家禽等各种动物生产学。畜牧生产学总论部分所涉及的理论难点多,且与各论部分联系密切,都能在各论部分得以应用和印证。各论部分涉及了畜牧生产各个环节,实践性强,所涉及的应用技术多而复杂。因此,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门课程共安排了56学时的理论学习、12学时的实验和12学时的实训。此外,畜牧生产学课程涉及面广,各个方向不断快速发展,知识更新极快,教材的部分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生产实际需要,而网络的普及让学生们有了学习最新知识的机会。
(二) 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
畜牧生产学课程内容繁杂,每一课时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较多。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灌输为主,课堂时间安排上很紧张,每一堂课教学内容总是满满当当。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忙于跟进度成为常态;学生的实践体验感少,课堂参与度较低,回答老师的提问消极;多数学生疲于应付而缺乏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依据课堂反馈,学生对知识理解往往不全面,对一些重要理论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对技能掌握常常有难度,对于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往往疏于细节。传统教学中也尝试使用新的资源辅助教学,课堂氛围可得以改善,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升,但整体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
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 教学目标重塑
本次教研实践首先进行教学目标重塑,将此前比较单一的知识教学目标,重新围绕思政教育、知识学习和技能创新三个方面进行目标分解,并分别从这三方面予以明确阐述。首要地是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德育目标[9],比如:从家禽育种的“卡脖子”技术引申到家国情怀,从家禽饲养的环境卫生引申到环保意识,从水禽的饲养技术升级引申到水资源保护,从家禽饲料原料的科学开发应用引申到物尽其用等等,积极推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原来传统单一的知识教学目标,只是笼统地对主要知识点要求掌握。重塑教学目标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层次进行重构,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前沿视野要求,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将知识点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四个层次。对教学目标中的技能创新着重从两个方面予以夯实,一方面是强调熟练掌握基本专业技能,一方面是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
(二) 教学内容重组
围绕新塑的教学目标,重新组织和分解教学内容。选取第九章家禽生产学作为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章节。这一章内容组成上与已经授课的第七、八章有相似之处,涉及家禽生产概述、家禽生物学特性、家禽品种、家禽的孵化、家禽(蛋鸡、肉鸡、水禽)的饲养管理、养禽设备、禽产品的加工,内容比较丰富。先由老师讲授概述部分,明确教学目的,融入思政目标,强调本章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学习内容包含但不局限于教材;在介绍家禽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注重对翻转课堂教学任务进行细致安排。
首先让学习委员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自由组合下以7人为一个小组。老师依次分配各节教学内容到各小组。再由小组组长组织3分钟时间讨论,将需要学习分享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必须参与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和PPT制作,也要承担课堂讲授或者组织问题讨论的任务。最后老师公布本次翻转课堂任务完成的评价标准,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标准激起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9-10]。
(三) 教学资源共享
翻转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推进学生课前主动刻苦的学习,课堂积极认真的分享,课后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在整个教学进程中为了保障教学和学习质量,需要完全相信学生、认真激励学生和用心平等参与。共享教学资源,是保障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将相关的慕课、精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案和专业网站等资源和学生充分分享,同时还分享了PPT制作技巧和讲授技巧。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们分享一些新的资源,让师生平等参与的意识贯穿整个教学始终[10-11]。值得一提的是由学习委员和小组组长组建了学习资料分享群,有助于翻转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四) 强化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不是放任自由,老师需要把握好课堂教案要求,注重提示学生在后继的准备中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点和技能,并推动学生精读教材,鼓励学生查阅和研读文献。在充分准备之后,每个小组均提前4天提交了课堂分享PPT初稿。老师逐一对PPT进行内容和形式审阅,特别注意实践案例分享讨论环节的审查,对于内容有拓展、分享有创新的予以表扬,对于有失误的内容要求修改。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和视野,引导学生积极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案例、分析案例,推进“学以致用”落地。在本次教研实践中,学生们课前学习积极认真,准备和修改PPT也十分负责。
(五) 课堂高效分享与案例分析的组织
为保障翻转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每一次课前与各小组组长的沟通尤其重要,需要从组织形式、难点重点、进度安排等方面沟通,增进课堂分享的效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都已明了的情况下,由每一小组组长来主持课堂,紧张有序地让各个小组组员上台分享知识或进行案例分析。每位组员分享时间均控制在5至6分钟。老师一方面把控课堂纪律,同时也需要认真听讲,详细记录各个分享的优缺点,为课堂总结、点评时提供依据。
每次主要知识点分享完成后,按照教学目标和教案安排,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进入案例讨论分析环节。为了活跃学习氛围,需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老师积极参与和认真引导是关键。老师平等地、耐心地、认真地、风趣地参与各个案例问题分析,注意引导问题向更深入、更前沿或更结合实践的方向。实际上,优秀的案例分析讨论往往会延续到课后,这种交流往往能激发学生钻研的动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相长、学以致用,教有所启、学有所进”的教学思想得以贯彻落实。
(六) 及时认真的点评
每一堂课最后5分钟时间,进行及时、认真地总结和点评,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提炼与升华。学生们在分享和参与讨论后,对自己的表现,期待有及时的反馈和校正。这一环节中,对每一位参与者进行认真的点评尤为重要。老师和学生均可以参与点评,而且老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一般而言,细致而幽默地点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第一,点评内容需要全面,注意回顾重点和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2-13]。例如:对于分享环节重点不突出的第一、三小组,老师注重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重点。第二,点评语言激情满满,合理融入思政,引导学生积极向上[9]。第三,点评时注意适当拓展,引导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学以致用”,提升专业综合能力[4,7]。例如:对于案例分析讨论未能落实解决方案的,引导学生们在课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