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 郭娜 曹亚兵 曹喜兵 赵振利 范国强

摘  要: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农林院校要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发挥农业院校特色优势,聚焦强农兴农任务,加快建设高水平涉农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涉农人才培养能力。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不断提升高等农林院校的办学育人水平以及服务“三农”和区域发展能力。在新农科背景下,该文重点阐述卓越农林人才的主要特征,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介绍其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高等农林院校在校生的培养质量,为振兴高等农林教育、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新农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河南农业大学;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6-0177-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s social economy,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losely integrate with the national major strategic needs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effectively leverag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focus on the task of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e,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agricultur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cultivate agricultural talents. Th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here t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serv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farmer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Taking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introduces it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for students in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 strong talent guarantee for revitalizing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ducation and promote China's transformation from an agricultural power to an agricultural powerhouse.

Key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training mod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2019年6月,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发源地,我国发布了“安吉共识”,其中首度提出新农科建设的宏伟蓝图。“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明确指出:在迈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和新生态的征程中,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现代化的进程[1]。步入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针对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和新生态的广阔领域,就如何加速新农科建设步伐,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实现创新发展,以更有效地服务于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具有深刻指导意义的新思路与新建议。在新农科战略的指引下,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其核心动力源自科技与人才。因此,必须不断深化农科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优化升级现有的涉农专业体系,同时着力打造一批与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高度契合的新兴涉农专业。同时更要致力于构建具备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一流农林学科体系,并精心培育出既懂农业,又热爱农村与农民的卓越农林人才。这一系列举措,对于激发高等农林教育的蓬勃生机,提升我国农林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无疑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2]。

一  新农科建设需要卓越农林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各行各业亟待恢复与发展。在农林领域,经过广大农林人的不懈努力与科技创新的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已跃居全球产量首位。然而,在国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着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培养一批农业领域的高水平新时代人才[3]。卓越农林人才,作为面向现代农业与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培育具备强大创新能力、深厚服务意识和高度适应现代农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4]。他们能够将现代农林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效融合,并成功应用于农林社会实践之中,成为推动新农科建设不断向前的关键力量。

(一)  兴农战略与新时代人才

为深入推进农业的绿色化、优质化和特色化发展,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和林木种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这不仅需要健全质量兴农的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而且还要确保这些体系能够有效地实施,从而有利于实施国家兴农战略规划[5]。为此,要鼓励各类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于兴农战略的实践中,出台新的激励政策,以充分发挥乡村人才在创新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培养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人才队伍机制。

(二)  卓越农林人才的主要特征

卓越农林人才是新农科建设中的一种新时代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多学科知识结构,具有解决复杂工作问题的能力[6]。卓越农林人才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卓越农林人才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能够引领农林业的创新发展[6]。这要求他们在面对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时,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推动农林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2  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

卓越农林人才应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

3  国际化视野

卓越农林人才应具备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和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农林业的国际竞争力。

4  跨学科知识和能力

卓越农林人才应具备多学科背景,能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适应农林业复合型、多层次的发展需求。

5  服务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卓越农林人才应以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支持,推动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卓越农林人才不仅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以适应和推动现代农林业的发展[7]。

二  河南农业大学新农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河南农业大学,这所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农林教育传统的高等学府,在涉农学科领域内设有多个专业。这些专业不仅包括了基础研究,还涵盖了应用技术的广泛领域,其培养目标明确地指向了为国家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专业人才。河南农业大学积极地响应了教育部关于新农科建设的号召,坚定不移地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学校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卓越农林人才,努力寻找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对接的途径,探索出一条立足于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策略。河南农业大学的这些努力,旨在深化高等农林教育的综合改革,提升高等农林院校为地方输送人才和服务的能力,为国家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为其他院校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一)  根据区域乡村振兴的新需求优化调整涉农学科专业

为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河南农业大学致力于打造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学科和涉农专业群。这些学科包括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和林学等,旨在通过这些学科之间的有机衔接,构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不仅突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而且有助于解决区域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共性关键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河南农业大学显著提升了其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校的教学和研究环境也在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目前,河南农业大学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些流动站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优越的研究条件。此外,学校还拥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些学科覆盖了广泛的学术领域。为了满足实践需求,学校还设有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以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学校拥有8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8]。

河南农业大学在涉农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本硕博全贯通的教育体系,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种全贯通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术和实践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此外,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良好,越来越多的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1  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式创新

河南农业大学积极主动地与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相衔接,通过优化和调整其学科专业结构,致力于培育和孵化新兴的农科专业。与此同时,学校在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上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创新、拓展和融合,将现代技术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融入到传统农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河南农业大学还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一种独特的“三位一体”“四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农科人才培养体系[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