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学习到自主科研:光通信课程中研究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索

作者: 李念强 周沛 黄于 谷双全

从被动学习到自主科研:光通信课程中研究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索0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研究生课程思政与科研能力培养存在脱节,难以实现思想引领与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的问题,该文以光通信课程为例,提出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科研实践,通过翻转课堂、线上资源共享平台、科研项目设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科研转变。此举有望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科研道德意识,为有效实施研究生课程思政提供新的路径和参考。

关键词:光通信;研究生;思政教育;自主科研;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6-0193-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urricula is a vital part of universities' efforts to cultivate moral integrity and educate talent.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disconnect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apability development in graduate courses, which hamper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research practice, this paper takes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urse as an example and propose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By incorpo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research practice through flipped classrooms, online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and research project design, the model helps students transition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independent research. This approach expects to enhance students'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ies, strengthens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research ethics, and provides new pathway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graduate courses.

Keywords: Optical Communicati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dependent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s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1],特别强调通过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多个维度,优化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供给,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这也表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

光纤通信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领域之一,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移动通信、国防安全等多个领域,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信息化和智能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光纤通信技术不仅为社会信息传递提供了高速通道,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光纤通信课程不仅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光纤通信课程承担着将学生从基础理论学习引向科研创新的关键任务。

然而,当前的课程思政实践多集中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等较为宏观和泛化的思想引导[3]。这种泛化的思政教育在本科生层面或许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奋斗精神,但在研究生教育中,尤其是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中,往往未能真正解决学生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实际问题[4-5]。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尤其在光纤通信等技术性较强的领域,传统上更多依赖于被动学习,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6]。

因此,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探索课程思政如何不仅在思想引领上发挥作用,更能切实解决研究生教育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光通信课程的教学中,着重解决学生在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不足,帮助他们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科研,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科研道德修养。本文以笔者所在院校光通信器件与系统研究生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助力研究生在学术上从被动学习向自主科研转变。通过对当前思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光通信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路径探索提供参考。

一  传统课程思政教育的局限性与当前光通信课程中的问题

(一)  传统课程思政的局限性

以往的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多集中于在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价值观的引导。这些思政元素往往强调的是思想层面的塑造,尤其在本科教学阶段,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奋斗精神。然而,这种思政教育模式通常偏向宏观,没有针对研究生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研究生阶段的教学需要在专业教育和科研实践中找到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社会责任感和科研道德意识。具体局限表现为如下。①泛化思想引导:思政教育过于集中于思想塑造,未能深入到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科研实践中。②与专业教育割裂:传统思政教育与研究生课程的科研能力培养脱节,未能有效解决研究生被动学习的问题。③忽视科研道德培养:在强调思想引领的同时,未充分关注学术诚信、科研道德等具体问题,学生在科研中容易忽视学术规范和责任感[7]。

(二)  光通信课程中的问题

在光通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研究生主要依赖教师的讲解,学习目标集中在考试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导致科研创新能力薄弱。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未能形成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剧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①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更注重记忆,而不是深入理解知识。②缺乏自主科研能力: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未能形成自主探索精神,更多作为执行者而非创新者参与科研项目。③教师的理论教学偏重:教学过程中,教师倾向于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忽视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政教育未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

二  课程思政解决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路径

(一)  思政教育的功能转变:从思想引导到能力培养

课程思政不仅是泛化的思想引导工具,更应成为解决研究生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自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在课程中引入具有科研导向的思政内容,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还能增强他们对科研创新与国家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研道德意识。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将科研导向的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科研工作与国家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更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本门课程的第一堂课中,笔者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例,如图1所示,展示了我国从1G时代的空白,到2G阶段的技术跟随,再到3G的突破、4G的赶超以及5G的全球引领这一崛起历程。通过这一历程,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我国通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自主创新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性。

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不仅展示了我国科技从追赶到引领的重大飞跃,还帮助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国家竞争力提升中的关键作用。课堂上,笔者通过详细讲解每个技术代际变革背后的艰辛努力,激发了学生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引导学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不仅要掌握前沿技术,更要在科研工作中秉持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面对挑战,力求创新突破。

此外,笔者通过这一案例,结合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的背景,鼓励学生在科研中始终保持自主创新的意识。强调了自主创新不仅是提升个人科研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理解了技术创新对国家的重大意义,还认识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科研道德修养。

在科研道德与学术诚信方面,笔者同样认为课程思政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8]。科研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在科学研究的每个环节严格遵循学术规范,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和结合思政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科研道德与学术诚信的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科研工作中的责任与规范。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诚信意识,笔者在课程中设计了多个典型案例。例如笔者以国际上发生的一些科研不端事件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这些事件对科研界、社会乃至国家的深远影响。在讲解过程中,笔者通过展示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数据造假、重复发表等)如何破坏科研体系的信任基础,并最终对相关领域造成负面影响,引发学生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诚信的深刻反思。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中,承认失败与错误也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而学术诚信则是推动科学不断前进的基石。

(二)  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深度融合

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科研实践和实验教学中,解决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具体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线上资源共享平台的创新教学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验数据融入教学,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主科研能力。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丰富学生的科研视野,提升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首先,线上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实时获取前沿科研资源的机会,这极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性。学生不再依赖于课堂中的教材或实验指导,而是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最新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创新性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这样的自主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光通信等复杂领域的科研中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

其次,线上资源共享平台提供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科研视野。线上平台不仅限于提供光通信领域的资源,还能够整合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组织跨校、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帮助学生打破单一学科的局限性。这样的跨领域合作能够激发学生在不同科研方向上的创新思维,丰富他们的科研经验,使他们在复杂的科研项目中更加游刃有余。

此外,将思政元素融入科研实践也是线上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特色之一。在科研教学中,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研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通过该平台,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科研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还能看到这些技术在国家战略中的应用与价值,特别是在光通信与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中,学生可以认识到科研创新对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这种科研与思政的深度结合,能够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技术研究向更高层次的社会贡献转变。

最后,线上资源共享平台结合实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通过真实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科研的社会价值。例如在光通信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资源共享平台看到该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增强其科研责任感。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强化了其思政素养,推动他们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更具社会责任意识。

(三)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科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