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基于“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探究

作者: 初晓 戴雅兰 郑欣欣

新文科背景下基于“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探究0

摘  要:随着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浪潮的推动,行业高素质跨界人才需求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文科背景下,民航特色专业办学迈进了博采众长、主动作为、稳步提升、助力民航强国建设的创新之路。以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为例,探究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内涵要素,构建多模块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进行详细梳理阐释,拓展课堂形式、丰富实践教学、优化质量评价,从而提高办学实力,提升专业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契合民航强国战略需要。

关键词:新文科;政产学研;人才培养;协同育人;航空服务+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2-0148-05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wave of technological industry revolution,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cross-border talents in the industry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and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the education of civil aviation characteristic majors has embarked on an innovative path of gambling excellence, proactive action, steady improvement, and assist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civil aviation country. Taking the aviation service art and management major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element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politics,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constructs a multi-module integrated talent cultivation innovation system, and elaborates on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content, and methods in detail. It expands classroom forms, enriches practical teaching, and optimizes quality evaluat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strength of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meeting the strategic needs of a strong civil aviation country.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government-business-academia-research institutions; talent cultiv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ir Services+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事业取得巨大成绩,开启了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新历史阶段。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2021年,《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列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六大选题领域、明确提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的选题方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既适应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对高质量行业特色人才的培养需求,又与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发展目标相符合,为高素质专业化民航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

基于此,本文围绕新文科建设发展要求,开展“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结合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特色,剖析内涵要素,创新体系设计,探究内在逻辑,充分发挥多主体协同育人优势,努力打造多模块聚合育人载体,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需要、满足行业社会发展要求的“航空服务+”复合型人才。

一  新文科背景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内涵要素

新文科建设与“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内涵高度契合,其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原则和培养实践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为后者注入了新的价值内涵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其多方协同性、资源融合性、科技前沿性优势。当前协同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充分解释了协同创新的合作动机,在单一主体无法满足自身创新发展要求时,将与其他主体一起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整合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校和研发机构三方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产生多元主体协同效应。为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可采取的一般性保障措施包括结合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打造多个“政产学研”教育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

为此,在倡导多方合作稳步推进资源协同的同时,还需建立良好的协同制度,进一步指导“政产学研”在育人领域加强合作,推动“政产学研”全面协同育人。以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为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创新致力打造建立多方协作的共同体,以专业优化为主线,以协同创新为内核,以发展育人为抓手,以政府指导、产教融合、科教协同为特征,深化新理论、新技术与新实践交互,共同研制涉及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课程形式、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估等全方位育人要素,实现多维度创新、多元融合,进而推动协同育人在形态、理念、方法、标准和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力促实现人才培养多方面的整体优化与质量提升。表1显示了新文科背景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前后的要素内涵变化。

二  新文科背景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体系构建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协同育人的内涵要素,构建起多模块一体化“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如图1所示。一方面,充分发挥多主体协同育人优势,突出政府规划引导作用,契合行业需求发展方向,落实高校办学育人理念,提升科教协同效果,努力在思维引领、师资保障、实践基地、资金支持、信息共享和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为协同育人提供重要资源保障。另一方面,努力打造多模块聚合育人载体,构建起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价多层次多模块高度聚合、一体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之下,各模块之间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首先,育人环境(新文科)及教育主体(“政产学研”)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两个变量下,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均发生改变;变革后的培养目标及重点进一步指导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情境的变革,继而推动考核环节的改革。

三  航服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  明确培养目标,明确“思维-知识-能力-素质”育人目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明确“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目标是育人要素变革的第一环节。因此,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引,以教育部的育人要求、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依托行业调研,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航司用人单位反馈,通过理性化、规范化、科学化地统计和分析人才需求数据,分析职业特征和职业类型及岗位所需多维能力建设,同时尊重专业规律,充分参照中国民航乘务员培训的行业标准(CCAR-121SF)和民航乘务员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而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域下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思想-知识-能力-素质”四维培养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培养符合民航强国建设需要的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和职业形象气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熟悉民航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具备有效的语言沟通能力,较高的外语交流水平,较强的领导决策能力,较强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且身心健康的航空服务与管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进一步为协同育人机制提供支撑与依据。

(二)  完善培养内容,形成“学、技、思、创”育人结构

围绕“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目标,需仔细分析和研究社会、行业需求变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重构协同育人内容。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知”与修“身”同等重要,同时倡导重“思”求“新”。与此同时,在信息化背景下,要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掌握技术、创造知识资源的能力。

因此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培养内容以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和价值观培养为核心,以管理能力、职业道德培养为两翼,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抓手,在“政产学研”多方的共同参与下,放大格局,把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思维、新技能和新方法及时充实进去,不断地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仅专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更重视对学生思想、素养、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使培养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专业特色,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范式。

(三)  创新培养方式,树立“四跨界、四融合”人才培养理念

契合新文科需求,进一步突破固有思维定式,打破单一教学模式,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主体,对接“政产学研”育人群,把教师、政府专家、民航局专家、航司讲师、研究人员看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采取研究室和集体协作的方式,注重合作与创新,将信息、互动、开放等要素嵌入其中,协同优化、完善教学流程,探索构建“探究性”“实战性”“模拟性”“分层递进式”“互动研讨式”等更开放、更多元、更立体的人才培养方式,以“项目带动教学、教学助推科研、科研提升质量、质量驱动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现多元共育。努力从单一、平面的教育模式向多元、立体、复合型的教育构想探索。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四跨界、 四融合”的培养理念,融合科教、产教、思教、创教育人理念,综合课程资源、学科教师、思维方式、师生角色,进而构建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四)  拓展课堂形式,构建ICPI复合型“航空服务+”四大课堂体系

新形势下,必须着眼学生更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变革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养结构,推进全要素“课堂革命”。因此,基于协同育人目标与内容,充分参照中国民航乘务员培训的行业标准AC-121-SF-27R3《客舱乘务员的资格和训练》和《民航空中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或项目为依托、以“教学工作室”为载体进行多元整合,动态优化,重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特色和岗位构建多元、多学科、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化、研究化、实用化、职业化四大复合课程群,具体内涵与设计见表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