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刘佳 李超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随之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人才储备的主渠道,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在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结合经济新常态进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满足我国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9-0065-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over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my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era, and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College graduates are the main channel for my country's talent pool and an important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As the main front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system in recent year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ocial progress, and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y country's new era.

Key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reform; innov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高校处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着深刻变革,当前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具备集体意识与责任担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新时代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建设者与推动者,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关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关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关乎大学生能否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1]。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在党和政府的指导和关注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需求。

一  新时代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研判全球发展趋势,结合党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成功构建了一套系统完善、逻辑严密的治国理政理论体系,这是最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成就,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2]。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全世界,中国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迈进新的历史阶段[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新的发展,在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领域,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还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基于此,针对高等院校大学生,除了专业课程学习之外,还要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在校期间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使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满足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促进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发展格局。

二  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恩格斯指出,“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4]。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种教育中,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5]。”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6]。”所谓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指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和理解,规范大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职业品德,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教育行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在工作中的是非判断和行为取舍,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竞争力,帮助学生职业生涯长远发展[7]。当前我国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包含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通过开设相关通识课程,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与要求,通过课程测试使学生达到教育要求;第二个途径是在学生毕业学期,开展毕业教育,在毕业教育中结合行业、岗位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行业准则和职业规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工作岗位,融入企业。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引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8]。新时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能否在工作岗位上一帆风顺以及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取决于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否掌握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科前沿知识、实习中接触的专业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在校期间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以及职业道德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踏步进入了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进入一个崭新的教育场景。

三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的理论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办学体系持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层次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明确,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的研究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储备和持续输出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保障。在当前时期,强化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提出:“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文结合新时代背景,立足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现状,查找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存问题,结合高等院校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对于我国高等院校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新鲜血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可以在理论上补充和完善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实现路径。

四  新时代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再次指出“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把教育作为民生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思想体现了党中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教育引导学生肩负时代重任,服务人民、奉献国家,踏踏实实修好品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己任,这同时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  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大学生虽然学习不同的专业领域,但无论什么专业在毕业后都需要步入企业,走上工作岗位,所以职业道德是大学生必备的综合素养之一,属于普适性质的学习内容。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指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都是经过多年总结摸索才得出来的。”因此,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高校也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通过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  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不断提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即便是在新冠感染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之下,2020年我国仍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我国经济展现出了巨大韧性,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引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当前阶段社会劳动力的整体综合素质,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是否充足。因此,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顺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四)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高校大学生将职业道德根植于脑海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前夕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科学的绩效观、崇高的职业理想。因此,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就业后是否具有端正的择业观念,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劳动关系,关系到企业员工整体的价值导向,关系到行业竞争环境,更加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由此,在学生在校期间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对于行业和社会都具有深远意义,是巩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措施。

五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等教育在早期单纯注重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所以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建设普遍起步较晚,这给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新时代对我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随之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均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开展了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但是仍然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整体教育效果与预期仍有不小差距。

(二)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高等院校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并不是全新构建的,而是由原有思政课师资作为基础,学生管理队伍配合,共同充实优化构成的,他们尽管有着很强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但绝大部分不是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出身,只是在需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时或需要授课时从原序列调动而来,因此导致目前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精力投入在思想政治必修课程的备课及讲授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职业道德教育领域,更不会有时间参与到行业企业的实际运营中,无法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求职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造成在校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职业道德教育脱节。

(三)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开展途径单一

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主要停留在通过课程讲授、组织班会、开展主题演讲或者其他学生活动。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学方法简单,更多的是理论灌输,没有互动交流,学生全程被动接受。甚至有个别教师仅仅通过书本与幻灯片中的理论文字作为全部教育内容,单纯地说教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