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

作者: 李丽丽 黄琪 汪宁 彭代银

中药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0

摘  要:课程思政是思想教育的关键环节,有助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中药药理学作为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专业课及核心课,把中药药理学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发掘并渗透到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学生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想意识形态和逻辑推理能力起到关键作用。该文以解表药代表药物麻黄药理作用的教学内容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内容思政教学点、教学效果及教师感悟六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并且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中药药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建设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融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课程思政;麻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9-0097-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key link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which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y. Chinese Medicinal Pharmacology(CMP) is a professional and core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related majors. Exploring and infilt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MP into the teaching of CMP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related majors will play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deology and logical reasoning ability. Tak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Ma Hua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from six aspects: learning situation,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design ideas, 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teaching cont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oints, teaching effect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has achieved a certain teaching effect,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MP and other disciplines.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al Pharmac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 Huang; teaching case; teaching design

“课程思政”的观念早在西汉时期就被提出[1],其本质是一种课程观,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具体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在教育者充分传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授方式不仅能引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充分传递思政教育的“正能量”[2]。只有将“思政元素”,如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等与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才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必须通过贯彻实施“三全育人”理念,结合专业与课程特色,强调“为医先为人”的素养和品格,打好中医药人“仁心仁术、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树立好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4]。

中药药理学作为中医学与中药学桥梁学科、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学科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学科,在中医药学相关专业的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5-6]。将课程思政和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中医药认知体系形成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同时帮助学生深植中医药文化自信、在继承与创新中去开展中药药理学现代研究、应用的理念[7]。而教学设计案例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以中药药理学中解表药代表中药麻黄的药理作用的教学内容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思政教学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师感悟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为中药药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建设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融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学情分析

(一)  课程定位分析

中药药理学作为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专业课及核心课,是沟通中西医、联系中西药和衔接基础、临床和产业的桥梁课程,是中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对医药学术创新、临床疗效提高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医学、中药学、医学和药学等背景知识,并能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麻黄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此外,为了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学生也需要及时预习或复习表证、解表药的相关知识,以便进行课堂讨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更好掌握专业知识。

(二)  章节定位分析

本章属于各论部分,侧重于主治病症和药理作用的学习与理解,学习解表药可以从实例出发,探索中药使用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本章涉及的具体药物作用的复杂药理作用机制内容较多,难点多。可以借助本章的特点,多举实例,辅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前沿领域的知识,充分了解单味药的具体使用及药理作用。

(三)  教学对象分析

授课对象是本校中药药理学中药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学生对中药学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具备了初步的中医药思维,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如何从用药、创药角度巩固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例,可以从麻黄药效发挥特点和合理用药两个方面巩固中医药兴趣和思维。因教学对象为高年级学生,他们对专业课的知识需求更大,学习热情也较为高涨,对课程学习有足够的动力。同时,学生经历了大一和大二两年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为本课程自主学习和在线教学提供了基础。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①掌握麻黄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相关的药效物质基础。②掌握与麻黄不良反应相关的物质基础、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③熟悉麻黄的临床应用。(二)  能力目标

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能够用现代科学理论阐述麻黄传统功效的目标。②能够设计一个研究方案证明麻黄药效物质之一麻黄碱平喘作用机制。

(三)  思政目标

①通过了解麻黄碱的发现历史,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体会中药传承之不易。②通过对麻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的阐述,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合理合法用药。③通过对麻黄药效物质基础为挥发油和麻黄碱的讲解,学生可理解并认识到中药是多种成分共同发挥药效作用,从多方面调动机体功能,这与中医药整体观念相契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信念。如图1所示。

三  麻黄药理作用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由图2可知,本次课程以案例导入法引出主讲中药——麻黄,导入案例为:身体一向很好的小王近期受凉感冒了,有流清鼻涕、怕冷、发热和咳嗽等症状。医生给他开了一剂麻黄汤,并嘱咐他回家煎煮好之后趁热喝下然后盖好被子,等身上微微出汗之后疾病即可痊愈。在本案例中,麻黄作为麻黄汤中的君药,自古以来就被用作发汗解表第一品药。那么,麻黄是通过何种药理作用及何种成分来治疗感冒的呢?以该问题为切入点引出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常见病感冒为案例导入,引出麻黄发汗解表功效。发汗解表功效对应的药理作用即发汗解热、止咳平喘,重点讲解药理作用的机理。在讲到麻黄平喘作用及机理时,结合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的化学结构式进行讲解。同时融入思政元素,麻黄碱是由我国科学家陈克恢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并证实了它的药理作用的,在当时国家积弱积贫的大时代背景下,陈教授依然能潜心研究,造福人类,我们要学习陈教授的科学家精神。但同时还应注意到,因麻黄碱与肾上腺素结构相似,具有相同母核,即苯丙胺。若在苯丙胺的N原子上加上甲基,即合成甲基苯丙胺(冰毒主要成分)。因此,麻黄碱具有一定的快速耐受性。在这里,提醒学生们,今后从事药学相关工作,应具备安全用药知识,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此外,麻黄发汗作用有效成分主要是挥发油,这与其平喘作用有效成分麻黄碱不同。说明麻黄的药效是其挥发油、生物碱等多种成分共同发挥的,从多方面调动机体功能,这与中医药整体观念相契合,进一步增强中医药信念。最后,进行课堂小结。

四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一)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方法

重点:麻黄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以生活中常见病风寒感冒案例及古代医学家对风寒表证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将物质基础与药理作用机制串联起来,着重讲授麻黄发汗、平喘和利尿三个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如麻黄平喘作用机制,是由于麻黄碱作为麻黄中止咳平喘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类似,可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可根据药理学中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进行讲解与记忆。

(二)  教学难点及其教学方法

难点:麻黄功效与麻黄碱药理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解麻黄碱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对比麻黄功效及其中挥发油、生物碱等多种药效物质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麻黄是通过多种成分从多方面调动机体功能共同发挥药效,与中医药整体观念相契合。而麻黄碱仅是麻黄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五  思政教学点及思政教学内容总结

(一)  思政教学点1:重大科学发现,学习科学精神

思政教学内容:通过介绍麻黄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的发现过程及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献检索,培养学生跟踪中药药理学科前沿进展的能力。从科学探索的历程和经典的实验入手,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介绍麻黄碱发现过程中,强调麻黄碱是由我国中药药理学创始人陈克恢教授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并证实其药理作用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积弱积贫,但陈教授依然能潜心研究,造福人类,我们要学习陈教授追求真理、潜心研究的科学家精神。

(二)  思政教学点2:合理使用麻黄,不忘医学初心

思政教学内容:通过对麻黄不良反应的学习,强调麻黄碱是麻黄主要的药效成分,亦是麻黄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分。麻黄碱化学结构与甲基苯丙胺(冰毒主要成分)相似,过量服用易产生中枢兴奋性及快速耐受性。引导学生利用两者化学结构的相似推导出药理作用的相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提醒学生作为一名药学工作者,应增强法律意识,不忘医学初心,牢记健康使命。

(三)  思政教学点3:培养中医药思维,增强中医药自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