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作者: 裴雪丹 黄振永 方娇莉 苏秉华 唐佳林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0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盐溶于水般的“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模式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该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省级一流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为例,研究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专业层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先简要介绍OBE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说明调研发现的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6个层级,随后重点阐述专业层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顶层设计的流程、设计原则,给出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议,并列举本专业的5门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路。经教学实践检验,该教学改革思路正确,成效突出,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成果导向教育;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9-0129-06

Abstract: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The salt solubl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el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Tak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scheme of professional level courses based on OBE education concept. Firstly, i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OBE education concept and the era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n explains some problems and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found in the survey, and then focuses on the top-level design process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scheme at professional level, 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 platform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urses, and exemplifies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fiv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 has correct ideas, outstanding results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achievement-oriented education;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1]。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工程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实行普通高考大类招生,主要为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类行业培养设计、检测、制造和销售的高级别专业人才。因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优秀的职业操守、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所以要求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改变以往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探究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高质量融合方案,构建盐溶于水般的“专业教育+课程思政”两位一体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体系,进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

调研发现,目前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认同方面存在认知表面化、被动化、功利化、悬空化、纸面化以及科研利己为上、教学利人为下的现象;在实施方面存在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重授业轻传道、重课堂轻课外、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无合理考评标准、立项以名师领导优先、核算工作量不以实际贡献为依据、知行脱节和缺少协同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等问题。在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6个层级:一节/次课的课程思政、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一类课程群的课程思政、一个专业的课程思政、一类学科的课程思政和一所学校的课程思政,其中占比最多的是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

一  OBE教育理念简介

“OBE”是“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英文简称。该教育理念已成为英国、美国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我国于2013年6月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用OBE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3]。OBE教育理念的精华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重点关注4个问题:①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②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③如何评价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④如何进一步持续改善?

OBE教育理念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对育人效果有一系列的规范化要求,课程思政的推行成为当前课堂育人的重要举措。将OBE育人理念与课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对课程的各个教学阶段进行优化设计,有助于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

二  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1]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及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1]。

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四个统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相统一、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相统一),坚持“四个认同”(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讲好“三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三  专业层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一)  专业建设概况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信息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9年6月获批为“广东省级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于2019年12月立项成为“广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也是于2020年3月通过了国际“IEET认证”中期检查的专业。2021—2022年本专业获得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群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项目的立项。

(二)  专业层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理念

为做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我们遵循的理念包括高校课程思政的内化逻辑与行动方略[4],深入把握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规律——内核吸引规律、外力推进规律、媒介传播规律、互振共鸣规律和互动共进规律[5],符合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核与生成逻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点面蔓延、主体间性和弹性空间[6],善用底线思维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7],弘扬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严谨治学精神、奉献精神、人梯精神、工匠精神和协同精神[8];三观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重点[9],立德树人是推进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线[10],深化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11],准确把握专业技能课课程思政的特点和规律[1],只有这样做才能科学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12],全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13];课程思政要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中心,平台是载体,课堂是主渠道,课外实践是有益补充,新媒体是新阵地;协同共建“培训、教育、学习、研究、测评、管理和宣传等”一站式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平台。

(三)  专业层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流程

具体的设计流程及执行步骤如图1所示。

第1步:由本专业的学科负责人带领责任教授、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撰写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呈报给本专业的“IEET认证”教学咨询委员会审议,并外联征求我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的意见,最终由信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电子信息系监管,并由项目组组长牵头执行。

在制定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时,因为本专业正值IEET认证有效期内,所以须结合IEET认证的要求,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目标分解为“专业知识教育目标”和“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即先明确OBE教育理念的“学习成果(Learn outcome)”。

第2步:根据课程属性的不同把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所有课程分为3类课程群——专业基础类课程群、专业核心类课程群和通识类课程群。因为通识课的开课单位不隶属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信息学院,所以教改项目和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是前2类专业课程群。

第3步:在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在IC版图设计、半导体器件、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通信电路与系统和硬件描述语言与可编程设计等专业核心类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同时,通过OA函议协商的方式请求我校通识教育中心开设的通识课的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第4步:把某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课程思政模块,包括爱国法治模块、立德树人模块、工程伦理模块、工匠精神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具体方案因课制宜,不强求全覆盖,避免强拉硬扯,生搬硬套)。集合整个专业的师资并外联我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基于超星平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可以为本专业提供专业化的课程思政建设建议,本专业的老师可以发挥对专业课程熟悉的优势,找出课程思政的结合点,最终实现“培训、教育、学习、研究、测评、管理和宣传等”一站式课程思政平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