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张东涛 魏智清 周学章 刘新峰 陈志国 辛国省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方法,是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改革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基础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核心必修课。该文通过生物科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介绍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经验,践行立德树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为培养高素质生物科学专业技术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科学类课程;立德树人;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9-0191-06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General Secretary Xi's important speech o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is a basic course to study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uman body and a core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biological science. This study carries out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course in biological sc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s and experie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human curriculum, and practic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moral cultivation - knowledge imparting - ability cultivation - value guiding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biological science.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politics;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biological science courses;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ability cultivation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教师深入挖掘所授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文以生物科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为例,介绍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方法和经验,为培养高素质生物科学专业技术人才奠定良好基础[1-2]。
一 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交流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加快,使得大学生“见多识广”,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也发生变化。多元化思潮、非主流思想、网络媒介舆论和观念冲击着大学生,加上大学生身心发育不成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模糊,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缺失,科学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薄弱。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从多方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3-4]。
二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 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是教师提高自己的思政教育水平
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够深刻,课程思政建设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高校教师必须认识到,一个大学生如果在思想政治上出现了问题,在道德品质上出了问题,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出了问题,即使其学业再优秀,也难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一个大学生如果缺乏科学探索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缺乏唯物主义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缺乏人文精神,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不会做人做事,即使老师花再多的心血,付出的再多,也难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因此,思政教育势在必行,教师需要主动学习了解思政教育问题,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老师多学习、多交流,否则课程思政建设就是空中楼阁,课程思政改革也只是迫于形势,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 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内容
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在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应该融入爱党、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等内容,认同并坚持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怀有仁爱之心、关注身心健康、学会做人做事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爱科学、求实创新的探索精神,积极思考生命科学的前沿问题和重大问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
(三) 课题组老师共同参与,积极挖掘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充分借鉴课题组老师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及其相关课程中的教学经验,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讨论哪些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中蕴含了思政元素,哪些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容易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如何引入这些思政元素,才能够实现课程思政目标[6]。从人体解剖生理学难点和重点内容中筛选出六十多个知识点,涉及爱国、民族自豪感、科学探索、奉献精神、环境保护、营养与健康、整体观、大局意识、辩证思维和价值观等四十多个课程思政元素,拟定三十二项学生课程思政材料小论文,经典的课程思政元素有二十多个(表1)。
(四) 根据教学实际,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的组织形式
由于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时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刚需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教师认真制定教学组织形式。课堂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和学堂云教学,并结合直观教学和看图画图说图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查阅专业参考资料、网络资源、中国知网、自编人体解剖学图谱,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笔记/读书笔记、课后练习题、制作课程难重点内容的课件或思维导图,利用网络观看慕课、微课、微视频,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和课程小论文,聆听知名教授、专家和道德模范的现场教学或报告,开展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建立课程微信公众号,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外实践。实验教学以自编实验指导为主,利用实验室教学资源、人体解剖生理虚拟仿真系统、3D body免费软件、学堂云、微信、问卷星、手机APP移动终端进行教学,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必修实验项目及相关科研课题,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在以上教学过程和环节中引入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在获得人体解剖生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实现立德树人、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教学目标。
(五) 认真修订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以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为指导,按照教学组织和教学目标的刚性需要,结合课程的特点与建设要求,以知识点和思政元素为切入点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新版教学大纲,能够紧密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和内容,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在多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中引入可以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等思政内容,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如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在知识传播中注意价值观引领,价值传播中注意知识含量,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功能[7]。
(六) 精心制作PPT,不断完善学堂云建课工作
在原有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的基础上,认真学习PPT制作技巧,不断美化、完善PPT。根据教学组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PPT的制作中,难重点内容突出、结构严谨,把课程思政内容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利用学堂云网络建课的优势,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如实验PPT、教案、作业、习题、小论文、学生课堂笔记或学习心得、实验报告和测试等,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七) 以课程刚需内容为基础,精心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和典型案例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中含有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8-9],由于课时紧张不可能都讲解透彻,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选择性,要精心设计,既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也不能为了课程思政而降低课程知识的教学要求和水平。按照教学大纲目标和内容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在国家层面主要是有关爱国主义、政治思想、民族大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在教学中主要引入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国情、国策、意识、文化及价值观追求。比如在绪论讲解人体解剖生理学发展历史时,引入所涉及的中国优良传统和科学家故事及事迹;讲解牛胰岛素的合成、青蒿素的发现、运动系统时引入中国体育精神,还有消化系统中肠抑胃素的发现者林可胜教授,神经系统中树突功能研究的先行者张香桐教授,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中“冯氏效应”的发现者冯德培先生等。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许多生理机制和过程折射出的思政元素都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吻合。比如,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是在神经和内分泌的作用下,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共同完成的,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就可以引入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大学生应具有全局意识等思政内容,进一步引申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人民通力配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机体剧烈运动的时候,需要心脏强大的心力储备和增强肺泡通气功能的适应性,以满足肌肉运动时的需要,这个知识点与团结协作、积蓄力量干大事、撸起袖子加油干等思政元素密切相关。肾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四分之一,但在机体失血休克时,为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肾脏血流量减少,这个内容可以引申出当集体和国家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应该遵循移缓就急的处事原则和客观规律,具有大局意识和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其通过加强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来保证机体稳态。这个知识点折射出人和社会的发展要适应各种变化,人应具有互帮互助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这对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上所述都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科学精神等思政教育相融合。
在职业素养方面,主要涉及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尽职务实的责任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内容,比如解剖学鼻祖维萨撰写的人体结构、生理学家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与“渐冻症”(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抗争的故事,以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事迹和诺贝尔精神,这些都与培养学生科研精神、探索精神和责任意识有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