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军事基础实操类课程创客教育的体系设计与实践路径

作者: 许文保

摘  要: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为核心的创客教育,已广泛应用于教育训练、产业孵化、发明创造探索实践等活动领域中,并取得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军事基础实操类课程作为专门提升作战技能、战场适应、意志品质和战斗作风等诸多战争素养的军事基础类共同课目群,借鉴其他学科创客教育成功经验,探索性地将创客教育融入其中,旨在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加快推动军事基础课程改革,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舔砖加瓦。

关键词:新时代;军事基础;创客教育;体系设计;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058-04

Abstract: Maker education, which focuses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reative ability,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and teamwork abilit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dustrial incubation, invention and crea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all walks of life,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talent training benefits. As a general military basic course group dedicated to improving combat skills, battlefield adaptation, will quality, combat style and many other war literacy, through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maker education in other disciplines, and exploratively integrate maker education into it. It aims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militar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military basic courses, and lick bricks and tiles for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and new military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new era; military foundation; maker education; system design; practical path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创新能力既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创客教育的探索性引入,打破了原有军事基础实操类课程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和条件设施等,不仅夯实“三基五会”能力(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会讲解、会示范、会组训、会指挥和会做思想工作),还能强化学习探究、动手实践、创造发明、技术共享和经验交流等“双创”能力,有利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新型作战理论的诞生,更有利于懂技术、能创新、敢实践的人才培养。

一  新时代军事基础实操类课程创客教育的体系设计

(一)  课程体系

创客教育是一种启发式、发掘式、创新式和灵活式的教育,实现了创造与学习一体化,在内在逻辑上与创新教育高度一致,即“兴趣-思维-技能-人格(文化)”[1]。因此,应综合统筹通识类共同课程、军兵种特色课程和拓展类选修课程等军事基础实操类课程,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创客素养融入到各类课程体系中,并根据创客人才教育训练规律,衍生出特有的创客教育校本课程。

1  基于兴趣培养的体验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实施于军政基础集中训练第一学年,目的是培养兴趣,促使交流合作、逆向思维、乐于探究等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学员来源广泛、类别多样、个性明显,主要以提供小视频、小情景、小合作和小创作等“课程包”为主,从中获得欲望感、成功感、满足感。此类“课程包”的开发与设计,应遵循典型性、普适性、短小性和易学性等原则,力求情境角色、做学合一、过程创生和活动建构遵循行动导向教学范式,按照激趣思学、观摩仿学、协商定学、体验做学、赏评励学及延伸拓学等组织实施[2]。

2  基于创造思维的项目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实施于第二学年,目的是促使批判性思维、技术应用、组织协作和交流表达等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常用的创客教育方式,通过做中学、学中探、探中创,实现重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此类课程主要遵循项目情境化、学科综合化、思维发散化、方案可视化、评价多元化和教师主导化等原则,选择主题鲜明、难度适宜的驱动性问题,进行项目情境、项目活动、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及评价方式等内容设计,并对共情体验、定义项目、方案制定和原型迭代四个核心过程进行评价与记录[3]。

3  基于能力培养的作战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实施于第三学年,目的是促进军事基础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的有效结合,从而提升第一任职能力。此类课程主要遵循项目实战化、角色轮流化、方案多样化、教师多元化和情景逼真化等原则,通过开展兵棋推演、演训演练、任务规划和实践操练等模拟或真实活动,实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作战思维的提升。依据能力培养的目的任务,可开展实训能力培养、设计能力培养、技术能力培养等创客教育活动,其内容设计兼顾战斗精神、临场指挥、组织调动和团队意识等诸多军事基础核心素养。

4  基于文化培养的设计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实施于第四学年,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与平台,开发设计新系统、新项目、新装备和新技术,为解决基层部队军事基础教育训练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瓶颈问题,提供创新性、颠覆性、原创性的理念与路径。此类课程应遵循案例典型性、攻关集成性、技术先进性等原则,紧贴院校教育训练和现代军事行动需求,为战而教、为战而融、为战而研和为战而创,借助过硬的教学环境、设备器材、教育资源和教研团队等,实施个人兴趣的自主创造类、现代战争的需求导向类、未来战争的创新创意类等创客教育训练活动。

(二)  平台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载体,创建以虚拟仿真体验、教育训练实践、线上线下交流和科研探究学习为支撑的实践平台军事基础教育训练创客中心。

1  虚拟仿真体验平台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仿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设计框架、制作过程、内部结构和应用效果等内容,以立体化、沉浸式、交互式的方式进行情景模拟或场景再现,激发创客兴趣或灵感。

2  教育训练实践平台

依托各类实验室、场馆设施器材,借助第二课堂、俱乐部、军事比武竞赛、部队代职和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自主探究、集体合作、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

3  线上线下交流平台

依托互联网交流软件、局域网网络教室、校内外场地设施,借助走访调研、比武竞赛、部队实习、观摩见习和学术会议等机遇,搭建与院校、部队、社会的各类线上线下交流平台。

4  科学探究学习平台

借鉴国内外成熟的WebIL、思科、K12、KC、优异和WISE等科学探究学习平台,开发设计军事基础实操类课程科学探究学习平台,开展运动机能、生理生化、仿生仿真和数据统计等内容的探索研究学习平台。

(三)  评价体系

坚持育人为本、多元评价,从课程表现、探究意识、学习态度、特长发挥和创新成果等方面,并注重评价效果的激励性、评价元素的发展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构建以平时性、过程性、结果性和增值性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多元评价体系。

1  注重平时性评价

在原有课堂表现、到课情况的基础上,增加“学、讲、研、创、产”等能力考察,并注重项目参与、团队意识、战斗精神、号令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日常评价。

2  强化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注重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从而得到能力素质、策略方法、情感态度和品德修养等各个不同侧面的发展变化,具有强烈的导向性作用。

3  改进结果性评价

在原有体能素质、技能水平等达标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教案编写、“五会”教学法、班组比武和创新设计等岗位能力考查,打破“考什么练什么”“一票否决”的思维理念与制度局限。

4  探索增值性评价

尊重个性化、多样化、成果化发展,以创客教育破除“唯分论”,探索将相关论文著作、专利发明、基层服务、比武竞赛、技术支援和成果转化等纳入增值性评价中。

(四)  实施体系

依据军事基础实操类课程的学科特点、核心素养、场地条件和院校创客教育特性,构建体技结合、创新兼顾的“课前-课内-课外-课终”军事基础实操类课程特色创客教育实施体系。

1  课前强化预学预研,完成“示教准备”

课前下发“预习任务清单”,明确创客主题及任务目标,要求以建制班或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线上线下资源进行“预学预研”,形成初步解决性方案,并尝试相关技能准备和讲解示范,做好“示教准备”。

2  课内突出讲精讲透,实现“会常能拓”

以投屏分析、正误对比、情景仿真和协同作业等方式,对常规性解决方案进行讲精讲透,促进对一般性、常规性、经常性类似问题在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应用效果等方面的掌握,并引发深一步的思考,以便开展更进一步的拓展与训练。

3  课外注重知识转化,促进“能力生成”

大力推进情景转化、问题剖析、小组探究、分享心得、班组协同和角色扮演等在课外训练中的应用,探索“学中做”“做中创”,强化知识创新运用能力,促进形成能练会训能力,提升军事基础实战能力。

4  课终聚焦综合评价,提升“全面素质”

充分尊重个性化发展特性,以提升创客素养、创新思维、岗位能力、成果转化和服务基层等为抓手,构建以平时性、过程性、结果性和增值性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多元评价体系,多维度、全方位、全面化的衡量育人质量效果。

(五)  制度体系

高效、简约、规范的创客教育制度体系,是创客式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定基石,必须建立健全创客教育机制,推动创客教育朝着科学、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  运行管理制度

创客中心的创客平台或空间,以及所包含的所有设备器材、系统软件、环境条件等,均属于军队固定资产,且是为所有创客者或团队而服务的。因此,应建立日常管理制度、人员入驻制度、资产交接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等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资格条件、操作流程、运行模式,确保运行高效、管理有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