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常态化下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模式转变研究

作者: 丁宬宇 张华兵 马随随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持续爆发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给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带来诸多挑战。师范生教育实习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面临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实地实习的不确定性增加、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及实习评价单一等现实困境:在此背景下,高校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实习模式,积极倡导线上实习、线上线下滚动实习;进一步从明确使命、强化职责,落实防控措施、因地因时推进教育实习,整合优势资源、夯实教学实习条件,多措并举、构建全过程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疫情常态化下高校师范专业教学实习转变的路径,从而确保教育实习的高质量完成。

关键词:疫情常态化;师范生;教育实习;模式转变;现实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085-05

Abstract: The continuing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not only affected people's lives, but also brought many challenges to th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eacher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epidemic, the pressur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s increased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education practice. The uncertainty of field practice increases and the practice quality can not guarantee and practice evaluation single practical dilemma. In this contex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justed their educational practice mode in a timely manner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ctively advocate online practice, online and offline rolling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we further clarify the mission, strengthen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promote educational practic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we integrate superior resources, consolidate teaching practice conditions and take more measures simultaneously. In terms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epidemic normaliza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high quality of education practice.

Keywords: COVID-19 normalization of the epidemic;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education internship; paradigm shift; actual difficulty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疫情的持续爆发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给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带来了诸多现实困境与挑战。当前,我国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向良好态势发展,但由于新冠感染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等特点,我国已转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1]。疫情常态化并不意味着疫情结束,而是一种持续性清零的状态下,结合防控措施,将防疫工作进行到底。

师范生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师范特性的综合实践课程[2]。通过教育实习,能使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增强对中学教育事业的适应性。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并逐步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为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3]。在当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通过梳理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教育实习模式的破解之道,为未来大型公共健康事件中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  新冠感染疫情常态化下师范专业教育实习面临的问题

(一)  疫情防控压力增大

在疫情常态化下,切实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任重而道远。学校是一个人口集聚区,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本身疫情防控压力大,一旦破防,后果将不堪设想。在校园内,实习生、实习单位的师生属于密切接触者。对于实习单位而言,实习生属于流动人员,增加了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非驻点的实习生,每天往返于学校或家庭与实习单位之间,在这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人群,再进入校园,会增加校园疫情风险的概率。同时,对于实习生而言,实习学校的师生每天同样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之间,会接触到校园外不同的人,增加了实习生自我防护的压力,同时要承担心理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习生的实习状态。非驻点实习生再往返于高校与中学之间,高校的疫情防控压力也会增大。一旦校园内中有新冠病毒感染者或者密切接触者,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将会被打乱。所以,无论对于高校、实习单位还是实习生,在频繁的接触过程中,都会增加疫情防控的压力与责任。

(二)  实地实习的不确定性增加

当疫情在一个区域出现时,这时候该区域中小学校园会停止线下教学、或全面封闭校园,任何非本校人员禁止进入校园。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中学愿意接收实习生,师范生就无法进入中学开展教育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如果实习学校出现感染者或有密切接触者,高校也会终止学生在该校继续实习;同样,如果实习生中出现病毒感染者或有密切接触者,实习学校会停止实习生的实习工作。所以,在疫情常态化下,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到定点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就变得不确定和不可控制,严重影响实践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三)  实习质量无法保障

疫情常态化下,师生间尽量减少面对面的接触,减少人群流动聚集与接触的频率,全面提升疫情防控的效果。在疫情严重的时候,如2020年春学期,学生都无法返校的情况下,有些高校的教育实习就要求学生就地实习,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此情况下,如何确定学生正常在实习单位实习,即使是正常实习了,由于并非学校定点单位,无法了解实习学校的指导力量,也无法准确获知是否正常指导;本校指导教师虽然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指导,但却无法跟踪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对于高校来讲难以实时跟踪学生的实习状态。另一种,在偶发事件情况下,如实习过程中某位实习生成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或者次密切接触者,实习单位便终止了在该单位全部实习生的教育实习工作。这将导致一种情况是实习生在校内等待实习单位通知其返校实习,而校内的自我实习与中学的实际环境是迥然不同的,无法创造出中学原生课堂情境;另一种情况是高校学生在隔离期结束后重新安排实习单位,这时候实习生面临着与原实习单位教学内容、进度等不一致与不连续的问题,还需要熟悉新的实习环境。所以说,在疫情常态化期间,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正受到严重挑战,非常态下的教育实习质量受到质疑。

(四)  实习评价比较单一

现在的教育实习评价是从实习生、实习单位和高校三个维度对师德体验、班主任工作、教学设计和教研活动等实习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的评价方式就是对每一个实习内容进行打分,然后按照三个维度及各分项内容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4]。在疫情常态化期间,传统教育实习的过程被打乱,指导教师无法有效全程跟踪,也就无法获得实习的过程状态,特别是师德体验、教学研究和班主任能力的过程跟踪受到限制;而实习结束缺少真实环境的实习成果展示也被打上问号。缺少过程性评价的单一终结性评价不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教育实习完成质量。

二  新冠感染疫情常态化下师范专业教育实习模式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在不同的防疫形势下,高校为确保师范生教育实习进度,因地因时采用不同的教育实习模式。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疫情防控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5]。高校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地采取线下教育实习、线上教育实习、及线上线下滚动式教育实习三种模式,保障疫情常态化师范生能够有序开展教育实习,具体如下。

(一)  线下教育实习模式

对于低风险地区的高校并且实习学生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分配实习生到各基地学校开展线下实习。在此模式下,各基地学校应当加强疫情严重地区以及中高风险地区流入人员的跟踪管理,做好实习学生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教室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整治,师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能普及等工作。线下教育实习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观摩研习、校内试训、实习生试讲考核三个阶段[6]。首先,师范生进入实习基地中学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观摩见习,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等工作,深入了解中学备课听课讲课等环节及班主任相关工作内容;其次通过集中试训,主要包括设计教案、片段教学、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等培养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最后对实习生进行师范技能考核,通过随机选取教学主题、教学设计及试讲等环节,结合实习过程表现,由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和高校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考核等级。

(二)  线上教育实习模式

按照疫情防控政策对于中高风险地区的高校,无法开展线下实习,因此采取线上教育实习模式。高校在进行日常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以及线上教学相关技术人员、网络基础设施、场所等方面的准备。线上教育实习模式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高校要加强高校校内专业指导教师的力量,聘请有中学经历或从事教学法研究的老师担任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强化在校内的虚拟实习,增加指导的频次,提高指导的质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校内实习不轻松;二是与实习基地学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经验交流,指导实习学生更好地开展线上实习,保障线上教育实习的进度和质量。线上教育实习主要包括线上观摩学习、指导教师线上讲解及视频学习、录制微课等环节,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突破地理空间等条件限制;但是线上实习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缺乏线下实习的强制性,部分实习生自制性较差等,导致实习效果有所折扣。有条件的高校线上教育实习可以建立2至3个定点实习学校,采用双向线上直播、在线管理班级、在线教研同步方式进行;通过线上实现真实情景、同步化。为了增强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师范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校内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在线上直播中学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教学研讨等,实习生也可以通过连接电脑与中学生开展实时线上教学,实时参与中学教研互动。同时可以通过与实习学校班主任合作,将线下班级管理模式转移到线上。通过每周定期提交作业反馈表、晨晚读考勤表及每周一次的线上班会等形式,远程参与中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并及时在微信家长群、班级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中公布,评选出作业上传达人、任务打卡小能手、每周学习新秀等,以此来激励中学生学习并提高实习生在线管理班级的效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