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交叉下舰面航空保障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式改革探索

作者: 高富东 曹建平 王海东

多学科交叉下舰面航空保障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式改革探索0

摘  要: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科教融合式人才培养是新生工科专业建设中一项复杂的系统性核心工作,面对“新工科”建设理念和“科教融合育人”时代号召,舰面航空保障技术专业坚持“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部队”的建设理念,深化科教融合供给侧改革,抓住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五个维度实施改革探索,建立在解决问题中创新、在创新实践中育人、在科教融合中发展的教育理念,实现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教育平台催生为创新动能、院校部队协同为强军先锋、科教融合生成为动力源泉的供给侧改革成果,激发教学、科研、服务部队的同频共振,促进新生工科专业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多学科交叉;舰面航空保障;科教融合;改革探索;工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7-0007-05

Abstract: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multidisciplinary cross background is a complex and systematic core wor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majors. Facing the strategic concept of "new engineering" and the era calls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ed education", the aircraft carrier aviation support technology specialty adheres to the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ed, education-oriente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serving the army", deepens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ed, and reform and exploration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five dimensions: professional adjustment, talent training plan revis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We have established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innovation in solving problems, educating people in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develop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We have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cademic resources into educational advantages, the birth of education platform into innovation driving force, th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troops as the vanguard of building a strong army, and the generation of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o source of power. It stimulates the same frequency resonance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ervice forces, and promotes the connotat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 majors.

Keywords: multidisciplinary cross; aircraft carrier aviation support;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ed; reform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发出了“深化科教融合育人”的时代号召,科教融合作为新时期高等院校重要的办学思想,通过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教学与科研融合育人方式,有效应对蓄势待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不断加剧的中美战略博弈。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的特征日益凸显,靠单打独斗很难有大的作为,必须紧紧依靠团队力量集智攻关。”这是为高等院校办学育人提出的科学方法论。以往粗放型、外延式军事教育已不适应新时代军事人才培养需求,我军人才建设正加快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随着国产航母、两栖攻击舰的加快入列,海军舰面航空保障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涉及新技术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需要现有多个不同学科、甚至过去毫无关系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出具有多学科思维、跨界融合和集成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引领未来舰面航空保障技术的突破与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本文以舰面航空保障技术新生专业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多学科根本性交叉为追求,探讨海军重点学科专业科教融合式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式、方法和措施,以期为海军舰载转型中新生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  国内外多学科交叉下科教融合式人才培养现状

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得益于科教融合,多学科交叉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渗透性知识通过科教融合的方式逐渐成为获取原创性重大成果的重要途径。在多学科交叉下专业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式改革上,国内外有较多成功范例值得借鉴。

国外高校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科教融合式改革上已由形式探索转入实质开拓,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在其校级多学科合作项目中,有12个在充足资金保障和众多院系参与下,产生了重大改革影响。另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综合研究项目也多达55个,众多课程采用多学科交叉设置方式。

目前,多学科交叉与科教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已得到国内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有的研究者从多学科交叉与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法上进行了探索,有的从实验室平台建设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还有的针对某一多学科交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为例,通过采用多学科交叉的合作方式和科教融合的教育方式组织多个学科背景的学生成立创新团队,多个专业的学生聚到一起会产生多学科思维模式,既能摒弃单专业学生思考时的局限性,也能激发起团队的创作热情。教师是整个多学科交叉创作过程中的掌舵者,既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纠正一些方向性的错误。这种新型团队对于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整合、集聚、优化学科,就要重视学科交叉与科教融合,交叉出新意,融合出活力。现在的高等教育发展在多学科交叉领域最能形成突破点,因此,新时代特别是“十四五”期间,军队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科教融合、院校部队合作。作为我军院校多学科交叉与科教融合的典型代表,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是首个由军队院校牵头的国家“2011计划”中心,其围绕基础构件研究、计算机系统研制、科学工程计算应用研发和大数据处理与网络安全四大方向,建设军民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人才培养与学科体系、重大任务引导的科研协同创新体系,以及高性能计算协同创新资源汇聚平台,有效促进军队院校优势学科和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  舰面航空保障人才培养改革建设思路

按照教育部2017年推动的“新工科”建设理念,海军航空大学舰面航空保障技术专业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同时也是与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密切相关的海军院校重点学科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核心工作。舰面航空保障技术人才培养包括舰载机起降调运技术与指挥、舰载机勤务技术与指挥、舰载机机务技术与指挥,涉及的舰面航空保障装备是航母与舰载机的联系纽带,对航母舰面飞行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舰载机的出动回收效率和起降作业安全,其人才培养质量对海军的战略转型和航母作战能力的生成具有重大影响。新时期,舰面航空保障装备发生了由机械时代向电气时代的重大突破,关键技术涉及机械工程、力学、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和军事运筹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牵扯的动力驱动、传动机构、电子电控等多个核心部件总成之间相互耦合,这使得舰面航空保障装备研制成为多学科领域的协同设计过程。

面对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舰面航空保障技术专业坚持“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部队”的建设理念,深化科教融合供给侧改革,抓住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五个维度实施改革探索,建立了在解决问题中创新、在创新实践中育人、在科教融合中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精准对接人才培养需求侧的理实一体、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科教融合供给侧结构,实现了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教育平台催生为创新动能、院校部队协同为强军先锋、科教融合生成为动力源泉的供给侧改革成果,激发了教学、科研、服务部队的同频共振,促进了新生工科专业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一)  军校教育“三个面向”指导专业设置

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创新军队院校教育,从四个环节做好新生工科专业的专业设置:预判未来人才需求、构建多学科交叉体系、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制定教学大纲。这四项工作既要有装备技术和院校教育的专家全程参与,也要有部队机关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深度交流,多方聚力方能掌握新装备技术对未来人才培养的精确需求。在海军舰载转型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军队院校、科研院所、部队机关等利益相关各方共同深度参与,因此,从专业设置初期就应该邀请相关各方专家参与,使多方协同育人贯彻全过程。

(二)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点是动态跟踪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将新的教学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建设、条件建设和教学环节上。主要是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分解细化教学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二是以培养标准实现矩阵的形式实现具体课程教学计划与各项要求的全面对接。分解每条培养标准为若干个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并与具体课程教学计划相对应,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形成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使所有培养标准都能通过相应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而得到落实。

(三)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牵扯到落实专业培养标准的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效果,这使其成为舰面航空保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课程教学内容两个方面,课程体系设计包括通识教育部分和专业教育部分,课程体系建设包括课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模块化等,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更新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而课程目标源于培养标准分解的各项要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