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俊儒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0

摘  要:在“一带一路”和“高原铁路”建设背景下,为培养具有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的隧道工程人才,高等院校需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隧道工程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大德、功德创新科学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隧道工程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工科学科,思政教育一直是薄弱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满足发展要求。结合作者近年来在教学一线积累的经验,从隧道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出发,详细阐述隧道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并给出课程思政的详细教学案例,以期为隧道工程和类似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融合式教学;高原铁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7-0039-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One Road" and "Plateau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tunneling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igh quality compound type in the new socialist er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need to strengthen Tunneling Engineering course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igh-quality complex talents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Tunnel Engineering course, in addition t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education, so as to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great virtues and merits. As an engineering discipline with a strong professionalism, the education on thinking and politics has always been a weak link,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has not me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ccumulated in the front line of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the course of Tunnel Engineer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targe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and gives a detailed teaching ca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The projec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unnel Engineering and similar engineering courses.

Key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 inclusive teaching; plateau railway

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课,目前国内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建设者,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我国的高速铁路线路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高原铁路”四大工程[1]等建设,尤其是 “一带一路”和“高原铁路”建设将继续培养更多工程需要的有专业技术、敢于担当的工程技术人才。与此同时,高原铁路的建设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及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一带一路”和“高原铁路”的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交通的建设,只有先把“路”修好,经济才能发展起来。西部地区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虽然已有了修建青藏铁路的经验,但面对复杂的环境,仍然将会面对众多艰难的挑战,如“高原铁路”新建雅安至林芝段拟建隧道72座,隧线占比高达84.4%,而因存在高海拔、高地温、高地应力和高地震烈度等不良地质环境,工程建设难度与安全风险在国际罕见[2]。因此,需要一大批具备高素质、能力强、敢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在全程育人形势下的时代使命。目前,已有高校在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索[3-6]。文章结合笔者在隧道工程思政教学实践,分别从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总体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案例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为进一步推进该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一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培养在土木工程领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具体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上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引领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技能,更是基于专业在道德情操、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伴随着“双一流”学科的建设,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隧道工程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工科专业之一,加之传授方式的单一化,大多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较窄,对于思政知识的理解度不够[7]。因此需要加强思政教育,将专业课与思政课融合起来,形成以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运营技能目标为主导,兼顾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基本认知与“有理想信念、有核心价值、有中国精神、有能力素养”的情感目标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主要围绕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进行,主要涵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准备、师资力量、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方法及隧道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等。如图1所示。

(一)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准备是开展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的前提。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来源,主要包括:中央电视台《超级工程》《大国工匠》等栏目视频资源;国际隧道协会、中国隧道网、中国知网和隧道工程相关公众号等资源;知名企业平台,如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形式,主要包括:隧道工程图文等网络资源;隧道工程施工视频资源;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教学文档;隧道工程现场实践教学资源等。团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比选优秀的、最新的课程思政相关的材料,上述资源和材料侧重于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技术发展。核心技术对我国隧道工程建设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满足新工科对土木工程隧道专业领域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设计。在侧重于土木领域的前提下,也应当介绍我国隧道工程建设和发展将会涉及的相关专业领域,如隧道掘进机、盾构机等我国自主研发的机械装备。全方位地展示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在隧道建设发展方面的辉煌成就。当然也应当如实反映在艰险地区隧道建设中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以及专家团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等如何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勇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案例库建设。教学团队在日常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中,挖掘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构建不同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不断积累和总结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效果的反馈,并及时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即有课程思政教学视频和文档材料,逐步汇总隧道工程课程思政系列资源,形成丰富的资源库,将其合理运用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

(二)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师资队伍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隧道工程教学团队作为高校一线“主力军”,团结一致,在土木工程专业的隧道工程课程建设“主战场”,守好隧道工程课堂教学“主渠道”。因此,团队教师首先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思政意识,才是开展隧道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保障。

团队师资力量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储备,更应系统性地实施专业和思政教育工作,做好政治信念和思政教育意识上的不断学习和提升。在努力钻研专业业务的同时,还应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自身政治修养,提高政治站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认真领会并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严以修身,以身作则,才能立德树人。

教学实践中,团队教师通力合作,各司其职,承担好培养隧道工程领域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专门人才的育人责任,并守好隧道工程课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段渠,种好隧道工程人才培养的责任田,使学生在校内学习隧道工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三)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在隧道工程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具有先进施工技术,或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通过现场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实地感受工程施工的先进性或攻克重难点问题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相关视频资料,或邀请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和“高原铁路”的工程设计、施工等专业人员举办的讲座,使学生更深入了解重大隧道从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的关键问题,并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报告。因此,可与各隧道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一系列合作,创办实习实践基地,并聘请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专家学者,丰富隧道工程实践教学,校企共建,创办校友讲堂,分享专家、学者的优秀事迹和隧道工程施工攻关技术等多维度的教学模式。

显性的是宣传了优秀事迹或重大工程施工技术或是攻克的关键问题,隐性的是激励了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大胆创新和开拓精神,培养了学生优秀的职业情操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

(四)  创新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教育方法

创新隧道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关键环节。思政案例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情境互动、典型故事片等方式,如果能结合身边的人,如校友、前辈、学长和师长等典型优秀案例,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团队教师在开展隧道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时要避免传统说教式的教育,多尝试在创新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如在PBL、OBE等各环节,结合隧道工程章节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隧道工程案例,包括蕴含面对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复杂国际环境和激烈竞争下的我国隧道工程专门技术人才的家国情怀的思政案例。比如,2022年3月大瑞铁路杉阳隧道顺利贯通,其在2008年开工建设,历时14年,隧道全长13.39公里。杉阳隧道地处澜沧江断裂带,共穿越横断山区6条大型断层破碎带。这些在国际上从未有过先例,在没有唾手可得的经验借鉴情况下,我国隧道工程技术团队突破种种困难,发扬自主研发的创新精神,突破传统,攻克一个个现场的复杂问题,实现一座座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胜利贯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