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 段国章 檀季娟 余河东 石义金

面向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

摘  要: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实践教学体系对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撑不足。该文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面向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例,提出构建“实验教学-课外培训-团队管理-项目实战”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以期为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术创新人才;信息管理;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7-0063-04

Abstract: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current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does not support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ologically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ining of technically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propose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extracurricular training-team management-project practice" a four-in-one practical teaching new system,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s.

Key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ur in on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specialty features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巩固学科知识、训练科研素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1]。随着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储备、综合能力及整体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近两年,国家加强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也投入到实践教学体系、模式、质量控制等研究中。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其加强和改进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往往和专业密切相关,针对信息管理专业,已有研究主要从实验教学体系[2-3]、能力培养机制[4-5]、专业实践平台建设[6]及实验室开放与管理[7]等方面探讨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成效,对于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却非常少。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社会对于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8],引导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型思维,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9]。

信息管理专业与实践技术密切相关,且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更加具有应用性强、技术更新快的动态性特点[10]。针对信息管理专业,构建科学有效的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信息检索、组织、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实践能力,成为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时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11],然而已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一)  实验课之间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信息管理专业对实践的要求较高,因此信息管理学院开设了多门实验课以辅助理论教学。这些实验课根据某一门课程设置,知识比较独立,实验之间产生的关联较少。例如数据库系统开发课程中的“系统需求分析”实验项目,涵盖的概念关系模型、用例图等知识与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建模两门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然而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往往难以将这三门课程进行关联,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很难将一门实验课学习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其他相关的问题。

(二)  缺乏过渡性实验教学项目

学院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设了综合性实验,设置了完整的实验项目。完成综合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学习过的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例如构建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涉及到页面设计、前端框架、数据库搭建、后台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等多种能力。然而综合实验与课程实验之间往往缺少过渡,对于只接触过课程实验的学生而言,综合实验项目的操作难度较大。

(三)  学生项目实战能力薄弱

目前开设了信息管理专业的院校主要以教师实验授课为主,校企合作实训建立较完全的院校仍然不多。而且大部分校企合作的实践主体在于企业,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并不能让学生掌握到实践的真谛[12]。学生与企业联合的实习项目有限,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的机会较少,学习的知识较多停留在课本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二  面向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意义

针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促进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意义。

(一)  支撑专业特色培养方向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够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支撑信息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方向,又能够通过团队管理、项目实训与市场需求进一步对接,灵活响应社会市场的变化。

(二)  培养在就业市场有技术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人才

信息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非常强的专业,不少学生经常因为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在毕业时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引入校外专业培训,创建实训平台,提升实训质量,培养学生的技术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三)  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现有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实验课程未成体系、部分综合实验项目难度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实验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能够促进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更为合理地设置实验课程及项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  面向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信息管理学院现有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为推进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以下将结合学院的实践,探讨支撑专业技术创新型人才能力的构成要素,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一)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以满足学院三大专业教学应用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三个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职业与岗位,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构建了“实验教学-课外培训-团队管理-项目实战”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路线见表1。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分析了专业相关岗位对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将这些技术划分层次,按照不同的年级分析能力要求。一年级学生以兴趣导向为主,建立对技术的基本认识;二年级学生需要技术的强化深入,建立一定的自主学习技术能力,并在技术方向上达到成熟;三年级进入实战环节,学生需要综合前两年所学内容,完成企业的实际项目。四年级学生进入创新环节,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利用。

(二)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四项内容:实验教学、课外培训、项目实战以及创新团队建设(图1)。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涵盖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实验;课外培训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拓展方式,包含企业培训、虚拟仿真实践、自建资源库等不同开展方式;项目实战指学院与企业联合,为学生引进实战项目,起到了“抓手”的作用;团队建设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提供指导,为实验教学、课外培训、项目实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体系中包含五种实验类型: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综合实验、实训实验和专题实验。课程实验与开放性实验作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实验与实训实验作为项目型实验,专题实验是针对学生兴趣方向凝练出的推广型实验,其推广的社会服务特性可帮助培养学生的兴趣,全面调动学习主动性。这五种实验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中心,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实验到实战的环境,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1)课程实验。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总纲,根据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而开设。课程实验作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实验项目分散在不同的课程当中,实验内容较为碎片化,而且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比较固定,所以在一定时期内,课程实验内容趋于稳定,不会产生较大变化。

2)开放性实验。信息时代下,技术手段和业务内容保持快速更替,信息管理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因此学院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项目紧跟时代发展,主要开设在第三学期,为课程实验提供良好的补充,保持实验教学与时俱进。近两年学院结合了先进的技术与教学资源,开设了商务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实验项目,以培养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技术创新型人才。

3)综合实验。由于课程实验是针对某一门课程或知识点,开设实验课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较为碎片化。学院从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角度出发,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开设了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结合专业特色,设置了完整的信息系统实验项目(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部署,见表2),让学生能够完整地感受专业项目流程和管理模式,掌握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的技术和方法。

4)实训实验。成立实训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承担学院相关项目,提高职业能力。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和综合实验大多在课堂上完成,实验完成即意味着实验结束。然而课堂实验教学往往与实际应用存在一些差别,仅依靠课堂实验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课外训练和拓展,通过实训实验将学生引领到实际的项目中去,保证学生能与社会顺利对接。

5)专题实验。将学院实验中心的大量教学资源进行全面展示,并组织不同的专题方向向学生介绍,相当于技术入门,属于满足学生不同兴趣方向而开设的推广服务型实验。例如介绍数据分析专题时,可根据中心已有的数据分析软件,设计不同的应用推广实验项目。

2  课外培训

课堂实验用于建立学生的基本技术认知,在深化技术能力方面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参与技术类实验教学项目或校外资源培训。目前信息管理学院已经和课工场、网易云等培训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付费购买网络课程、部分面对面免费课程等方式,为学生引入针对市场需求的技术类培训。

除了与课程资源提供者进行合作,学院还通过自建学习平台,丰富信息化资源,辅助实验教学。目前自建的平台有基于虚拟仿真交互的信息检索技能实训平台、数据库系统原理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学生教育生涯管理平台等。

3  项目实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