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写作与规范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作者: 甘阳 王晶
摘 要: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科研究生素质公选课学术写作与规范经过两轮课程实践和改革取得较好成效。教师采用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课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热情,持续完善授课内容并使之系统化、模块化,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研究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定期开设线上“科研写作训练营”和线下“学术写作急诊室”进行多元补充式教学,能够极大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写作能力,更能强化其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以期为其他高校同类课程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学术写作;学术规范;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9-0035-05
Abstract: After two rounds of curriculum practice and reform,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Academic Writing and Norm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graduates 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Tak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case teaching method, group discussion and after-school practical training, the teacher stimulated graduates' learning enthusiasm,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ade it systematic and modular. By combining formative evaluation with summative evaluation, the teacher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graduates' learning effect. Through carrying out multi supplementary teaching, such as the regular online "research writing training camp" and offline "academic writing emergency room ", the academic writing ability of graduate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ir academic ethics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have been strengthened.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cademic writing and standards will provid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similar courses in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cademic writing; academic norms;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innovation; teaching practice
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既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尽管很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设了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但并未能根据学科特点或差异来设置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要求等[1]。另外,很多研究生也并没有把学术论文写作当作一门重要的学科,更有甚者,把论文写作当作作文课来看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一些高校师资水平也有待加强[2]。由于研究生普遍缺乏系统的学术写作与规范训练,在学术论文发表或学位论文撰写中经常在技术、内容、道德层面暴露诸多问题,技术层面主要体现在符号使用、成果署名、引文注释等;内容层面主要体现在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的运用等;道德层面主要体现在对待学术的态度、学术责任等[3]。在我国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写作训练,导致拒稿率较高,在此背景下,大连理工大学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开设研究生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程[4],复旦大学于2017年开设了“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发展”课程[5],两所双一流高校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科学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科研责任,提高学术道德,提升学术写作技能,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于2019年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要求各学科在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立学术写作与规范课程,该课程严格遵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以学术写作与规范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在强化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训练的同时,科学融入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等思政元素。经过前期调研和论证,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科研究生学术写作与规范课程自2020年春季学期正式纳入硕士研究生教学安排,以素质公选课形式开设。该课程面向化工学科全体硕士研究生,是研究生必修素质课程,也是本科和博士生选修课程,课程为1学分,共计16学时。任课教师由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且经验丰富、风趣幽默、深受学生欢迎的教授担任。2020年和2021年两轮课程共计500余位研究生选课,评教结果均为优秀。另外,200余位研究生参与了课后学术讲座和个性化学术辅导,效果突出,得到学生纷纷好评。
本文将详细介绍研究生学术写作与规范课程改革与实践,任课教师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持续完善,课程评价方式变革,课外学术写作实践补充有效提升了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培养了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及批判性阅读能力,规范其学术道德。本文将以点带面,惠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科所有研究生的同时,把课程改革和实践的优秀做法和成果推广至其他学科和高校。
一 改革教学模式
鉴于研究生学术写作与规范课程仅为16学时,教学任务繁重。为有效保证高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院为此课配备了3名助教,以协助任课教师课堂电子签到,课后作业收集等工作。2020年春季学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原因,该课程以在线授课方式进行,虽然专家评价和学生评教都很好,该课程获得了本年度优秀课程,学生评教A,但相比较而言,面对面授课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2021年春季学期采用的是线下授课方式,本次共计255名研究生选课,每周上一次课,每次4学时。
任课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发挥教师幽默风趣的自身优势,以提问、交流等方式引入要讲授的课程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根据研究生实际需求,上课之初学生选取自己熟悉的学位论文、学术论文,导师安排的科研内容、开题报告等作为素材,结合授课内容进行案例点评,指出学生在学术写作中的具体问题,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案例教学为学生解决了实际困惑,赢得了学生好评。小组讨论法则分为课堂小组讨论和课后小组讨论,课堂小组以自然座位临近的学生分组,每个授课内容小结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充分交流和提问时间,邻座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提问;课后小组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组,每组大约30人,小组成员建立微信群或QQ群,学生可自由在线上或线下讨论学术写作相关问题,课后作业小组成员互助完成。小组讨论授课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课上学生积极发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课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及时解决问题。实践训练是指每次课程结束,任课教师依据课上讲授内容布置作业进行实训,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整理出典型的问题和优秀作业,课上进行点评,既巩固了前次课程的重要内容,也及时纠正了学术写作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做法。
二 持续完善教学内容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筹备工作,结合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实践反馈,任课教师收集和汇编了大量与课程相关的文献和参考资料,最终确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把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密切结合起来吸引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该课程主要设置六大教学模块,分别为:检(Search)、读(Read)、想(Think)、写(Write)、改(Revise)和慎(Ethics)。
1)检(Search)——此教学模块讲授如何高效检索、下载、管理期刊文章。文献检索是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一旦入学,导师就会根据本课题组的研究为学生确立大的研究方向,此时,查阅相关领域文献就是头等大事。正确的文献检索能够让一位科研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楚明晰地看到文献检索的要领,任课教师做出详细的检索示例,利用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百度学术等学术文献搜索网站进行主题、作者、变换关键词和锁定重要文献等检索方式。本部分重点讲解通过文献检索,找到自己研究领域的经典、核心、最新的10~20篇研究论文和综述,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构建相关研究的文献网络,定期(每周/半个月)关注和浏览课题相关的最主要几本期刊,保持阅读并引用原始文献。
2)读(Read)——此教学模块讲授如何批判性阅读专业文章。检索下载文献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阅读并吸收为我所用的内容。快速阅读可以节约时间成本,尽快发现与本人研究匹配的高质量文献。对自己研究领域的重要论文,应该精读,对与自己课题相关的论文则必须反复咀嚼,不仅要完全读懂,还应想到这些文献对自己研究的影响和启发。对精读的文章保持合理的怀疑精神,全面仔细地评价文章中的观点,不要迷信已发表的论文,时刻向自己提问“该论文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实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自己是否可以在此论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或问题等”。
3)想(Think)——此教学模块讲授如何找到问题和研究的切入点。大量阅读和批判性阅读是想和写的基础。本部分主要教授通过发现文献中的漏洞“想”问题,找到研究的入手点,从学术角度解读该问题的普适意义,是否有相近的文献综述来证实,然后把大问题拆成一系列小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小问题。“想”初步研究大纲、理清研究思路、大概框架,再想,再细化提纲,最终确定选题。
4)写(Write)——此教学模块讲授如何写开题报告的各部分。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第一学年结束后必须完成的第一份书面报告,也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微缩版。本部分以研究生撰写的开题报告为范例具体分析学术写作要领。学术论文写作最大的挑战在于创新性和理论性相结合,要不断在认识上深化、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不能局限于仅仅说明解决了某一实际问题,讲述了某一科技和方法,更要从理论上总结与提高(包括应用型研究)。一篇好的科技论文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其中包括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推理符合逻辑,数据可靠,计算精确,实验可重复,结论客观。同时也要具有规范性和可读性,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并易于交流、传播、存储。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对研究生开题报告具体的格式规范要求,教师以一名已毕业硕士开题报告为范本,逐一对开题报告的绪论、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等部分进行分析和写作要领的讲解。
5)改(Revise)——此教学模块讲授如何去粗取精、规范写作。好的论文和开题报告是改出来的,改总体结构问题、改论证和逻辑问题、改文句问题、改文献问题、改数据问题、改排版和规范问题等。本部分通过对比论文初稿和修改过的论文部分内容,逐字逐句讲解修改方法和技巧,经过多轮修改,最后呈现出用心想的,精心写的,仔细改的完整、清晰、连贯、一致和准确的“作品”。
6)慎(Ethics)——此教学模块讲授如何遵守学术道德和保证学术写作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讲解学术不端行为,比如抄袭、剽窃、伪造、篡改、重复发表及一稿多投等现象,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分析科研中的失误、疏忽、利益冲突可能引发的学术不端行为,明确指出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措施。研究生科研心理建设也十分重要,本部分教师会讲解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调整烦躁情绪,如何与导师和同学打交道,如何处理写作时的焦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