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与育人成效分析

作者: 刘树文 刘讯 吴超

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与育人成效分析0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介绍生物学科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导师制改革实施在提升升学率、就业率、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实习效果和效率、学生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五个方面的育人成效,并提出导师制改革存在考核机制不健全、运行经费不足、缺少学校层面的本科生导师制政策、部分学生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四个方面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改革;育人成效;人才培养;升学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3-0158-05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reform of the tutor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in biology. The reform of the tutor system is implemented in five aspects: improving the rate of admission, employment rate, passing rate of CET 4 and CET 6, practice effect and efficiency, an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The reform of the tutor system has four problems: imperfect assessment mechanism, insufficient operating funds, lack of school-level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policies, and low enthusiasm for som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And this paper proposed related corresponding problem solving suggestions, aim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in our countr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tutor system reform;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talent training; enrollment rate

研究生教育模式普遍以导师制为主,但本科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1-3]。14世纪初,英国牛津大学的Wykeham教授提出了在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构想,对本科生的生活、道德、行为及学业等方面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1,4-6]。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迅猛扩大,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日渐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高校本科生教育的需要[7-8]。进入21世纪后,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开始逐步施行本科生导师制[1]。部分教学科研条件较好的地方性本科高校也逐渐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8]。我国部分高校在本科生教育过程中,实施了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素养[9-11]。但本科生导师制仍然存在制度不完善、导师职责不明确、师生比例过高、学生积极性不高、导师制评价机制不科学等问题[1,3,12]。

生物学科是一门对实验与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必须依靠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科研训练、生命科学竞赛、专业实习与实践及毕业论文等。这些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依靠课外导师的组织与引导。另外,本科生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研究生的复习与报考、就业等方面也需要课外导师的指导。因此,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制的深入与完善是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必要途径。文章将介绍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的主要背景及主要内容,调查分析了导师制改革的近三年时间内,就业率、升学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实习实践效率与效果和学生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的育人成效,并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

一  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改革以前,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6~10周的时间,生物学科的本科毕业论文过程涉及资料查阅与选题、实验设计与研究、数据处理与论文撰写、答辩等过程。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邻近毕业找工作,学生往往无法安心完成毕业论文。因此,本科毕业论文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得不到较好的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质量堪忧。

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自2018年12月开始正式出台本科生导师制相关的管理文件。该文件明确了导师制的领导与组织机构,导师的选聘范围、方式及指导学生人数,并明确规定从本科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配备导师。该文件还明确了导师的职责与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具有学科专业属性的活动以及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②野外实习、教育实习、生产实习等方面实践教学的指导;③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④就业、创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指导。除此以外,该文件还明确了导师制的考核方式。

二  某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改革实施的作用与效果

(一)  提升了升学率

2019、2020、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考取研究生人数、升学比例分别如图1(a)、图1(b)、图1(c)所示。导师制改革以来,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升高。2019、2020、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150、185、160人(图1(a)),考取研究生人数分别有9、25、22人(图1(b)),升学比例分别为6.0%、13.5%、13.8%(图1(c))。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考研。给学生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介绍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研究生考试的自信心,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考研前的准备。结合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及本科学习过程中的成绩表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校及专业。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导师指导学生收集考研复习题、教材、笔记和PPT等资料。在考研备考过程中指导学生关于英语、政治理论课及专业课的学习和复习方法及时间安排和整体规划。初试结束后,指导学生积极联系研究生导师、做好复试或调剂的准备工作。

(二)  提升了就业率

2019、2020、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一次性就业人数、一次性就业比例分别如图2(a)、图2(b)、图2(c)所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生物科学学院导师制改革以来,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就业率逐年攀升。2019、2020、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150、185、160人(图2(a)),2019、2020、2021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人数分别为120、157、147人(图2(b)),2019、2020、2021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0.0%、84.6%、91.9%(图2(c))。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单项奖”,就业率在全校15个二级学院中名列前茅。在改革后的导师制指引下,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选择等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并提供指导。导师在动员、组织、指导、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报考及备考研究生考试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过程中,与学生交往密切、相处时间较多,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一般比较信任导师,导师对学生的性格、能力、特长等比较了解熟悉。因此,导师在学生就业前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职业规划及就业准备,职业选择过程中往往能够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职业种类及就业单位的正确建议。并指导学生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学生在签订就业合同后,也能及时给指导教师汇报就业情况,大大提高了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工作。

(三)  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提高

2019、2020、2021届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总人数、英语四级通过率、英语六级通过总人数、英语六级通过率分别如图3(a)、图3(b)、图3(c)、图3(d)所示。导师制改革以来,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的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逐年升高。2019、2020、2021届毕业生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国家线的人数分别有10、40、36人(图3(a)),通过率分别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6.7%、21.6%、22.5%(图3(b))。2019、2020、2021届毕业生通过全国英语六级考试国家线的人数分别有2、3、6人(图3(c)),通过率分别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1.3%、1.6%、3.8%(图3(d))。

(四)  实习效果和效率提高

实习实践是本科生培养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导师全程指导了整个实践实习工作过程,包括野外实习、教育实习、生产实习实训等环节,并协助学院建设与专业相关的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企业单位共建实践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负责实习前的培训、实习汇报与总结的组织及成绩评定,三个实习环节的资料收集与审核,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对学生进行回访并协助解决学生在外单位实习过程中工作、生活上的困难。

导师制改革之前,实习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不是同一位老师,实习指导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对实习指导教师信任度不高。导师制改革后,导师同时负责学生的课外科研训练、考研、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彼此相互了解、信任且感情深厚,方便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改革后的导师制也有利于协调学生的课外科研训练、考研、实习及毕业论文的整体安排。

(五)  学生的科研成果数量增多、质量提高

生物科学学院2019—2022年度学生参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总数、北大核心期刊以上论文数量、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量、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获得校级以上学生科研项目及大创项目立项数量、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数量、校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如图4所示。生物科学学院导师制改革以来,学生申请的大学生科研与创新创业项目、发表的论文专利、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2019、2020、2021、2022年生物科学学院的学生参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总数分别为2、8、11、14篇(图4(a)),其中2021年度和2022年度学生参与发表北大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和5篇(图4(b));参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授权数量分别为2、3、9、35项(图4(c));2022年度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图4(d));获得校级以上学生科研项目及大创项目数分别为15、26、21、20项(图4(e));近两年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8项(图4(f));在全国或全省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校级以上的奖项数量分别为8、13、14、20项(图4(g));其中2022年度获得全国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奖项3项(图4(h))。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