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作者: 肖爱平

摘  要:高校性别平等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内在要求。新时代高校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性、创新精神和“四自”精神的新时代女大学生为主要目标。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性别平等教育,必需建立一支高水平且具有一定性别敏感度的思政教师队伍;在注重培养女大学生“四自”精神的同时,培养男大学生尊重、关爱女性的意识;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性别平等教育;思政课教学;女大学生;立德树人;“四自”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3-0189-04

Abstract: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also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gender equality. The integrat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with the main goal of cultivati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with sound human nature, innovative spirit, and four-self spirit. To integrate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high-level and gender sensitive tea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While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four-self spirit"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e cultivatea sense of respect and care for women among male college students. We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enrich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 virtue and cultivate people; "four-self" spirit

性别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现代性别平等理念并不抹杀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而是寻求在差异基础上的平等。现实社会中性别不平等是社会长期建构的结果,改变这种现状特别需要大学生自我性别观念的转变。高校思政课内涵丰富,性别平等教育无疑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即在思政课中宣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与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穿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真正做到“三全育人”。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非常必要且十分重要。

一  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一)  性别平等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继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都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教育的职责是培养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思政教育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对新时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揭示,是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时代诉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系到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等问题,从根本上指引着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展开。

性别平等教育旨在以先进的性别理念教育大学生,以改变束缚其发展的传统性别观念和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消除性别歧视,树立性别平等意识,使每一个大学生个体都能实现自我全面发展。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应注重融入性别平等教育。通过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大学生从性别视角出发去正确地认识自我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尊重异性、悦纳自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性别平等教育是实现思政课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能让思政课教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成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利实现。

(二)  性别平等教育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内在要求

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旨在促进女性与男性平等发展、女性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及女性自身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指出“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3]”并进一步强调国务院制定和组织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和促进妇女在各领域的全面发展。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主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1]”尽管男女平等早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但现实生活中性别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性别角色模式、“男尊女卑”等性别偏见的影响,女性在参政、婚恋、就业等方面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必需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就有必要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使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先进的性别文化理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分析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提升性别敏感度。

(三)  性别平等教育是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性别平等教育能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取向。社会性别教育能增强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女大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创业,自觉充实、完善自己,为铸造完整的人格而不懈奋斗。作为一种品格素养的综合体现,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强弱不仅影响其学业能否顺利完成,也将对其未来职业道路的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从根本上决定着其成长成才。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女大学生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为国家、社会、集体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才能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因此,应在性别平等教育中加强对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全面提升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女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真正做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只有筑牢社会责任意识,女大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勇敢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并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规划结合起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最终实现其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

二  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

(一)  培养具有健全人性的女大学生

人性是人作为人的基本的、共同的或普遍的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物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提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人的需要、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包括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性别平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性。性别平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着眼于使大学生“成人”(使人成为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应具有平等、公平、正义等观念,并用这些观念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性别关系作为最广泛最普遍的人际关系,理所当然包括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性别平等教育“需要培养人性,培养人类普遍的尊严意识,以及‘人的价值和尊严是平等’的思想。[6]”新时代女大学生应树立现代性别平等理念,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且能够认识自身的性别,在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培育健全的人格,真正理解践行男女平等理念,成为知性优雅的新时代女性。大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造就健全人格的关键期,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唤醒和培养大学生的共同人性。

(二)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女大学生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之不竭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占高等院校“半边天”的女大学生的发展,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好一个女大学生,就意味着培养好一个独立女性、一个伟大母亲、一名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受传统性别观念等因素影响,部分女大学生创新精神较为缺乏,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马克思指出:“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样才能生产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与全面性。[5]”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着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创新能力是人的最本质、最高层次的能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是实现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目标。通过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推陈出新,女大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在深入分析女大学生个性特征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尊重女大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女大学生积极进取、勇敢、独立等与创新能力发展息息相关的人格品质,激发女大学生创新的动力。这就要求女大学生自身不仅要学好各科目知识,还要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密切结合,以明确的问题意识下苦功夫、求真学问,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与素质,激发自身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在引导完善女大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培养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帮助女大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