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弹幕在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步德胜 聂项萍摘 要: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形态,B站弹幕具有语言简洁明快、形式实时互动、过程满足需求等特点。B站弹幕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参与力、感染力和建设合力,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育实践和教育技术来看都具有可行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实践应用中,既要用B站弹幕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也要规避B站弹幕的消极影响,才能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关键词:B站弹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应用;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2-0193-04
Abstract: As a form of new media, station B barra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ise and bright language, real-time interaction in form, and process to meet needs. Station B barrage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attractiveness, participation, appeal an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is feasib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ethods, educational practices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In the specific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B station barrage to enrich teaching resources, improve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enhance teaching effects, and also avoi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B station barrage, so as to truly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 course that college students truly love, benefit from life, and never forget.
Keywords: Station B Barrage;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eaching effect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建设合力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9VSZ058);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QDSKL1801143)
第一作者简介:步德胜(1980-),男,汉族,山东泗水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一重要论述,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以新媒体为代表的B站弹幕行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B站的全称是哔哩哔哩,其致力于生产和搬运二次元文化,也是众多网络热门词汇的发源地之一。B站的特色是悬浮于视频上方的实时评论功能,爱好者称其为“弹幕”。“弹幕”本是一个军事用语,原指由于子弹、火炮密集而形成的像幕布一样致命的场景;后引申到视屏领域,专指密集出现在视频画面上的即时评论字幕,就像枪林弹雨密集飘过的效果。B站弹幕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可行性,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 B站弹幕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
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认为自己“专心听课”的大学生占21.7%,“有听课但经常走神”的占53.2%,“经常做课程无关事情,偶尔听课”的占16.9%,“基本不听课”的占8.2%[2]。可见大学生虽然出现在课堂,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经常“低头一片”,大家习惯于保持缄默和隐身状态,吸引力不足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课程体系缺乏层次性、创新性不足,许多话语老生常谈、枯燥乏味。
B站弹幕语言属于新媒体形态的一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可以运用标新立异、夸张搞笑、多种元素混搭的语言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了教育、启迪,解决抬头率不高的问题,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其独特之处有以下方面:一是短平快。调查显示,90%的弹幕语句不超过15个字符,且以主动句、省略句、感叹句为主,有时甚至是一个词、一个符号或一串数字。二是混合搭。综合运用汉字、数字、颜文字、谐音及网络流行语等各种符号形成的言语集合,表达效果上更加惟妙惟肖。比如,形容很流畅,可以用“666”表示;形容美极了,可以用“美die”表达。三是诙谐幽默。用“吃包辣条压压惊”“已哭瞎”表达感情;用“前方高能”提醒注意,用“请收下我的膝盖”“跪了”表示非常佩服等等。四是滚动播放。可以编辑个人心得体会,以文字形式发送到服务器,在视频上用字幕形式从右向左快速滑过。不仅不会遮挡视线,而且传达率高、吸引眼球。
(二)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度
社会调查显示,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堂活动往往是为了获取考试分数,或者为了完成某项作业,是被动的参与,造成了课堂中有效参与的时间和效果难以保证[3]。其原因是学习兴趣与实际教学内容不匹配,老师的课堂表现形式与课堂设计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学生的关注点,包括课堂组织形式、课堂传播的方式手段、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内容的知识跨度问题。
B站弹幕之所以备受当代青年喜欢,主要是迎合了青年人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参与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了存在感。青年人更加渴望被关注,当看到自己的吐槽出现在视频里,特别是得到他人回应时,存在感会立即被放大。二是满足了表现欲。弹幕是一种张扬个性、自我表演的形式,在这个虚拟平台上大家可以尽情宣泄表现,一旦找到了大家都在意的那个共同点,就像成为了意见领袖,振臂一呼,其他人纷纷响应。三是满足了交流欲。弹幕将虚拟的互动延伸到现实,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填补了现实生活中的交流不足,在相互评价讨论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4]。
(三)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
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很多教师存在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现象,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习惯陶醉于自我述说,课堂感染力不足。弹幕语言满足了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运用弹幕语言,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话语体系的统一,激发了师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产生了同向思想感情的力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
究其原因,与传统网络平台的留言区、评论区相比,B站弹幕最大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及时性。随着视频内容的播放,各种评论及时出现在屏幕上,也是对视频内容的即时参与和反馈。二是互动性。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弹幕用户可以随时针对视频内容发表评论,也可以与他人进行讨论和回应。三是开放性。课程教师和班级学生,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其他成员,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到课堂中;滚动播放宽松化,视角和观点无论对错,所有言论均能及时滚动至大屏幕。每当在课堂上响起《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心中的红太阳》等红色经典歌曲,每当在纪录片中老八路回顾战斗的惨烈、战友的牺牲情景时,“哭了”“那叫民族大义”“向革命先烈致敬”等等感人的弹幕语言顿时密集起来。而那些诋毁、戏谑、辱骂革命先烈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都会招致铺天盖地的口诛,达到了同辈之间自我教育的效果[5]。
(四) 有利于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合力
大学生正处于彰显个性的成长时期,他们往往会反对权威和束缚,而弹幕语言恰恰满足了他们猎奇求变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不论家庭出身、民族信仰、政治面貌,也不论成绩高低、口才好坏、知识储备宽窄,大家一律平等、一视同仁,都可以参与到课堂评论中,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但是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中,受教育内容、教学时间等的限制,学生规规矩矩的听、老师按部就班的讲,首先考虑完成教学大纲任务,至于如何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都是其次。
B站弹幕应用于课堂教学后,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公众,通过扫码方式都可以加入到课堂中,不同的评论出现在课堂上,对大学生来讲,大屏幕镜像中能发现自己的身影,复苏了长期未在课堂上体会到的存在感和获得感。这种期待在沟通交流中得到理解和认同的想法,全面提升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家长来讲,能够真实地了解对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各自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从教师来讲,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从整个社会来讲,能够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育人合力,解决“5+2=0”的现象。
二 B站弹幕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
(一) 从教学目标来看,能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知信行统一
和其他很多专业课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意识形态教育功能,重在知信与行统一。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信和行是知的目的。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生是否真学、真懂、真信,都具有很大的隐蔽性。B站弹幕是一群人在虚拟互动环境中的狂欢,但是也流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思政课老师可以抓住机遇,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同学之间、同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辩论,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B站弹幕加入到思政课堂上,了解孩子的思想政治状况,配合学校做好思想价值引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感性认识到情感认同,然后内化为理想信念,再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实现知、情、意、信、行统一。
(二) 从教学方式来看,能够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灌输的模式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以大堂课为主,多数采取“填鸭式”单向灌输的方法,即使有个别的互动交流,但是参与面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小班化”改革的深入推进,B站弹幕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不再固定于传统课堂的听课角色,与其埋头一味地刷手机、玩游戏、看电影、接头接耳说话,不如利用好手机,针对教学内容自由发表言论、尽情表露内心深处的想法,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真正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有什么困惑随时向教师进行请教,教师针对学生需求及时答疑解惑,实现了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创造性转化。
(三) 从教育实践来看,在教育领域的成功运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借鉴
当前,高校积极推广信息化教学,鼓励教师充分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据新华网报道,在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信息工程学院,有教师专门开发了发弹幕的小程序,学生畅所欲言讨论问题,老师及时互动和开展课堂测试,学生的疑惑都得到了及时解答,枯燥的课堂变得轻松愉悦,成绩也直线提升,吸引了众多学生争先抢座听课。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网络与新媒体课堂上,老师张小强将B站弹幕搬上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明显增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B站弹幕也广泛应用到在线教育中,使教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内,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些成功案例,为B站弹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