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作者: 孟艳 蓝道忠 翁锡全 徐国琴 彭燕群
摘 要:为提高运动训练专业本科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采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实验,文章选取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实施8周(32学时)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其中对照班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则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闭卷理论考试,并对调查问卷结果及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经过8周的教学发现实验班学生对于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P<0.05),而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两个班学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教学显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模式;运动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047-05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ports biochemist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sports training, a new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was adopted to conduct teaching experiments. In this paper, students majoring in sports training in Guang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n eight-week (32 class hours)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was carried out. The control class adopt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ile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dopts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fter the end of the teach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losed-book theory examination were conducted, and the questionnaire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fter 8 weeks of teaching, it was found that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had higher learning enthusiasm for sports biochemistr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class(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content between the two classes(P>0.05).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class(P<0.05). Experimental teaching shows that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s helpful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re improved to different degrees.
Keywords: sports training major; teaching mode; sports biochemistry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是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与生物化学、生理学紧密联系,内容涵盖广且抽象,而对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来说极不适应,大部分学生都毕业于专业体校,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听懂学透,对于如何提高运动生物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质量,以往也有较多的研究[1-4],有研究[5]发现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实验课时数及实验数量对比国外较少,没有发挥其特有的学科性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理解,继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依然存在于广大的师生中,而传统实验大多是一些静态性实验[6],缺少综合性实验[7],很难体现运动生物化学的特点,因为真正与实践相结合的运动生物化学实验都应该是在运动状态下测试的,缺少在“运动”环境下的指标测试[8],故在高等院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探讨中就有学者[9]提出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地查阅文献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这种模拟真实情景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所以本文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针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探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效果,旨在为进一步提高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实验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
广州体育学院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13、15、16、17、18班学生。其中16、17、18班为教学对照班,共44人,13、15班为教学实验班,共32人。基本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
1. 实验法
选取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13、15班学生为实验班,16、17、18班学生为对照班,进行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实验。实验班采用的是“以运动素质的生化基础-训练-监控-评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与实验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两个班由同一个老师进行课程教学。实验时间:2019年5-7月,共8周,每周4学时,在学期末进行理论考试评价。
2.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中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对运动生物化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在整个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6份,回收7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73份,有效率为96.0%。问卷信度采用重测法,重测学生20人,重测时间间隔10-15天不等,对问卷重合率进行对比,均超过80%。问卷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价法,根据研究要求在问卷发放前,请有关专家和教师对问卷内容设计、结构设计进行评价,并根据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以确保问卷有效性。
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综合运用类比与比较等逻辑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况的比较采用的是卡方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理论考试成绩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显著性水平,P<0.01为非常显著性水平。
二、实验结果
(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从表2中可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单从百分比来看,实验班能大部分理解知识内容的学生多于对照班,但是两个班学生对于内容整体的理解情况经过卡方检验,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班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较对照班学生好(P<0.05)。由表3可见,无论是及格率还是优秀率,实验都要高于对照班,两个班理论成绩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实验班理论考试成绩显著性高于对照班理论考试成绩(P<0.05)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
由表4可见,两个班主动思考与参与互动的学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表5反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可知,两个班学生学习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三)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赞同倾向
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体系接受程度的调查发现,对于新的教学内容体系,25.8%的学生基本接受这种内容体系,45.2%的学生大部分能接受,3.2%的学生完全接受,同时,也有3.2%的学生完全不接受。采用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时,有45.2%的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基本提高了,29.0%的学生有很大的提高,9.7%的学生有非常大的提高,3.2%的学生认为教学兴趣完全没有提高。而且对学生学习认真度进行调查发现,有9.7%的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真程度有了一点提高,有54.8%的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真程度基本提高了,25.8%的学生有很大的提高,3.2%的学生有非常大的提高,但有6.5%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提高。调查中也发现,32.3%的学生对于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基本满意,41.9%的学生很满意,9.7%的学生非常满意。关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16.1%的学生觉得有一点用,35.5%的学生认为基本有用,29.0%的学生认为对于教学很有用,16.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对于这种教学模式,25.8%的学生认为基本有推广价值,32.3%的学生认为很有推广价值,29.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推广价值,也有3.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价值。
三、分析与讨论
(一)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情况的分析
学生对于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对照班还是实验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对于知识的掌握,两个班却有明显的不同,实验班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显著好于对照班学生(P<0.05),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只是一般的识记,而关键在于其理解后的运用,实验班采用的是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将理论的知识转化为实践非常有用,同时也是自己对学生知识理解的考察,经过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之后,实验班学生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5分,高于对照班学生(P<0.05),这也说明了实验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好于对照班学生。由于以往体院的理论课程,很少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会对该课程会感到非常的新奇,利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屈金涛[10]等就如何培养和激发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提出教师首先应拥有扎实而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有助于教师树立高大的形象,使学生内心感到教师值得敬仰,进而让学生信其道;其次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续动力,没有人愿意听天书,整堂课不知道教师在讲些什么,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其中,感受其带来的快乐,这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新颖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美化教学语言,适宜采用一些案例研讨以激发学生兴趣[11],学生对于感兴趣的就会愿意去接受,认真地学习其中的内容。体院的学生大多比较好动,面对较多的深奥理论,学生势必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听不懂就不再愿意听老师讲了,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而以往传统的教学是理论与实验相分离的,且理论课“全、大、深”的特点加上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存在“满堂灌”的课堂[12],学生很难理解学懂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现在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就直接把课堂变成了运动实验现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理论考试的结果也并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考试前的复习、学生的学习氛围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结果,故客观地看待理论考试的结果,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后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