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式记账到云财务价值共享

作者: 吴清 袁芳英

从复式记账到云财务价值共享0

摘  要:在国内工科大学里,作为相对薄弱的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更存在因为受场地、时间、规模等限制无法系统化开展实践的弊端。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跨时空实践体系构建为出发点,构建了“双化、三融合、四能并举、五轮驱动”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有效突破传统实践模式下实验时间、空间和平台对开展大型综合实践的制约,通过课内课外协同,跨课程、跨学期、跨场所、跨时间分步实施财务基本理念与实现能力培养综合实践,对工科院校财务类专业开设工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云财务;工科特色;跨时空;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2-0128-04

Abstract: In domestic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s a relatively weak training model for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there is a widespread problem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re are also disadvantages that cannot be systematically developed due to restrictions on space, time, and scale. Our school's professional practice system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cross-temporal practice syste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builds an all-rou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dualization, triple integration, four abilities, and five-wheel drive", effectively breaking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time, space and platform restri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hrough intra- and extra-curricular collaboration, the basic financial concepts and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achieving ability training can be implemented step by step across courses, semesters, locations, and time, and have engineering courses for finance major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The characteristic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arried out beneficial explorations.

Keywords: Cloud Financ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cross-temporal and spati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内容之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国内工科大学里,作为相对薄弱的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更存在因为受场地、时间、规模等限制无法系统化开展的弊端。

我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破传统实践模式下实验时间、空间和平台对开展大型综合实践的制约,通过课内课外协同,跨课程、跨学期、跨场所、跨时间分步实施财务基本理念与实现能力培养综合实践,对工科院校财务类专业开设具有工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展开探究。

工科教育与财务类专业的商科教育是有着共同的教育逻辑融合起点的。工程教育毕业生参与工程实践的关键在于要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安全、可靠、经济地解决问题。而在商业实践的世界存在同样的逻辑,财务专业毕业生面对的现实财务问题是完整地呈现的,常常不尽符合理论方法所依据的理想化假定的架构,解决财务问题需要的判断特定方法、数据、经验更多的是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积累与精进的。比如会计师,有时会计准则的把握往往需要的是更多的职业判断和经验的大量运用,因此在以工科教育为主要氛围的地方工科性大学里,借鉴工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弥补实践教学缺失,构建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校实施“双化、三融合、四能并举、五轮驱动” 即“2345”(以下简称2345)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的出发点和所追求的目标。

为此,围绕设计与实现工科大学财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经过近十年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双化、三融合、四能并举、五轮驱动”的工科特色财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具体内容见图1。

1. 双化:课程体系模块化、阶梯化。

2. 三融合:实践目标一体融合、产学研合作一体融合、实践模式虚实一体融合。

3. 四能并举:自主探索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分析思辨能力、理实结合能力。

4. 五轮驱动:夯实财务理念、深融多元学科、强化产学合作、注重能力评价、增强理实互动。

本实践体系营造出“工科特色”“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的专业氛围,全体学生经历了手工做账、电算化系统、操作系统、财务综合模拟实训、审计实训、纳税核算申报、企业云财务价值创造的完整训练。实现了从复式记账到云财务价值共创的跨越,学生的财务基础认知实践与财务分析、商务运用与应用能力同步显著提升,实验规模与复杂度逐步向国内一流大学靠拢。

 一、实践体系构建的主要特色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的理念新

国内高校无论是工科教育还是商科教育,依然是传统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主,再加一个练习性质为主的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和财务实践脱节的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合作制教育是很值得中国大学商科和工科教育借鉴的。合作制教育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从工科扩展到社会、商科、艺术、医科等,工作地点也从本地扩大到省内、和全国,甚至其他国家。比如说,加拿大若干大学就有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合作制学习的机会。

而在我国,我校是在上海乃至全国首批提出产学合作教育理念的高校之一。“产学合作教育”成为我校独特的办学模式。从1985年起,我校就与企业联手开始推动合作教育。每名本科生每年必须完成一门必修课,即有6~8周的时间在企业定岗实习,这种独特的办学模式在国内高校尚属首创。早在 2008 年我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之时,我们就充分发挥原有金融实验室建设和已有的钱龙、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公司实训基地的优势,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目前,每年有数百家企业接收我校财务类专业的学生,与金蝶、用友、钱龙、同花顺、国泰安、厦门网中网、杭州贝腾等数十家企业建立产学合作基地。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产学合作育人体系,建立起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基础、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引领、以产学研践习计划与产学合作实习等项目为抓手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深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启示。

(二)跨时空实践体系的维度新

为了深度把握财务专业理论认知与跨时空理论体系实践特征,创造性提出三融合:实践目标一体融合、产学研合作一体融合、实践模式虚实一体融合,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支持不同课程的实验递进融合,构成完整的从手工做账到云财务价值共享的实训链条,有效突破传统实践模式下实验时间、空间和平台对开展大型综合实践的制约,通过课内课外协同,跨课程、跨学期、跨场所分步实施财务基本理念与实现能力培养综合实践。

1. 目标一体化:我们将整个财务实践课程的总任务分解为会计基础(手工做账)、账务处理、公司财务、财报分析、投资组合管理、风险管理、纳税申报、税收筹划、云会计财务信息价值共享等子任务,并映射成相应课程的实验目标,使每一个课程模块的子目标都与总目标交相辉映,并分步实施;同时基于在线培训、线下分组对抗模拟训练、统一实验平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消除课程实验递进融合的壁垒,支持“口袋实验室”模式。

2. 产学研合作一体融合:主要依托于我校产学合作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模式,构建与企业三协同的产学合作育人体系。

3. 虚实一体化:基于虚拟仿真的设计与云会计财务价值共享实现协同实施,实践方式更灵活;一体化实践体系协同课内外,跨课程、跨学期、跨场所开展系统综合实践。

(三)模块化、阶梯化的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的结构新

在新的实践体系的课程设计中,会计基础成为最根本的模块,这其中涉及到基本的账务处理,所对应的理论课程有会计基础、中级会计、财务报表分析、风险管理、企业云财务价值共享等。该模块为其他模块如报表分析与公司财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各个模块本身又自成体系,可以单独与其他理论课程相互结合。同时模块之间又能相互影响、转化,进一步夯实了理论课程所强调的核心、基础概念和原理。可以说模块化、阶梯化提升了实践课程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四)工科特色与财务实践渗透的机制新

作为工科院校财务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我们结合学校工科品牌专业的实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全校资源进行课程建设。对强势的工科专业与财务专业形成良性互动机制,逐渐形成工科院校财务专业的工科特色。我们主要是针对不同行业(如交通、化工、房地产、服装、电子电气、机械等我校强势专业)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群,以增强学生的行业知识和能力。

我们根据人才市场调研和国内外同类专业调研而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对设置何种产品学课程提出要求,产品学课程的教学反过来又丰富、提升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这样产品学课程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机制,比如我们设计的企业财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结合了电子产业,EVE价值创造对抗实训课程侧重了服装行业等,这种侧重经济管理的管理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及时引入较为先进的经济管理模拟教学软件,加强和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进而逐渐形成了工科特色经济管理的专业特色。

(五)以“四能并举、五轮驱动”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的视野新

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在近几年的培养方案设计中不断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与规划,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命题型实验项目,开发新的载体、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将“四能并举、五轮驱动”的人才培养目标融入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表1是上海市工科大学的财务管理相关专业实践课程对比。从此表可以看出,本校财务类课程的实践体系所运用的软件资源相对于其他工科大学不仅相对丰富,并且具有自身的特色,“2345”全方位的实践体系也体现在了各个实践课程的主要模块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