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气科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光亚 范伶俐

地方高校大气科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0

摘  要: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育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达成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文章以广东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落实全方位育人的总体目标。大气科学系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课程为载体,全面梳理大气科学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开发形成“一二三四”模式,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采用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寓德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既传授专业知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又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用大气科学行业生动的事例,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现实困惑,提高其沟通能力、对社会多样性理解的能力,加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伦理的自觉性。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下,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德育目标;大气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3-0158-05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idea and a way of thinking. It takes moral education as its foundation,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and achieves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successors. Taking Atmospheric Science major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strives to achieve the overall goal of all-round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 established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ion, constructed a curriculum system with morality as the core. Teachers comprehensively comb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developed and formed the "one-two-three-four" mode, realize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general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adhered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educating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elped students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Teachers adopted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rnet plus curriculum politics", integrated mor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realize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hidden education and the dominant education. It not only impar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ers used vivid examples of meteorological industry to respond to students' practical confusion in their life, improved their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diversity, and strengthened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thical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eachers striv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tin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oral education; Atmospheric Science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气象局在《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中提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达到“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战略目标[2],气象科学建设与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气象工作科学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气象工作者,大气科学专业课教师更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3-4],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本文探索广东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蕴含于课程中的德育元素,用生动活泼的真实事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4],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高擎伟人的思想主义光芒,阔步走在伟大复兴的大道上。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大思政”格局体系

针对近年来学生政治思想、身体、心理素质状况,为落实教育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深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完善德育体系已成为必须。

各门课程都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6],基于此,“大思政”格局应运而生。“大思政”是指运用系统论观点,通过特定的活动或联系机制,将多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因素有机整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7]。

“大思政”格局的体制机制是其实施效果的保障。广东海洋大学对思政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建立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大思政”体系,整合思想政治的理论课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日常辅导咨询机制建设、党团学生组织建设、德育管理评估制度建设,形成了“大思政”的领导管理机制、监督激励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例如,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充分考虑“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的观测点等。这种制度化、常态化的德育实施体系统,使广东海洋大学德育工作,不依靠外力,自我可持续运转,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8]。

二、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存在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之中[9],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受教育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辨明各学科研究方向和内容,使其心智和潜能得到开发,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和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沟通能力、对社会多样性理解的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伦理的自觉性,在具有一技之长的前提下,同时具有适应未来挑战的发展潜力,这样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安身立命[10]。

广东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大气科学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4]。

随着中国气象现代化事业的全面推进,大气科学已与多学科领域相互交叉,深度融合[9]。为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安全保障服务,是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主题,所以在大气科学人才培养中,应遵循“成人与成才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

大气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明确各门课程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目标的贡献度,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6]。

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气科学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大气科学系将课程思政引领贯穿于课程大纲、教学设计、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了一批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专业课[11]。根据专业知识教育体系和思想品德教育知识体系,在大气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开发形成了“一二三四”模式。坚持“一条主线”,即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作为主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两个协同”,即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和专业知识协同育人机制;“三位一体”,即思政素质+人文与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水平”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四向分流”,即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下,按照“拔尖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四个方向进行分类型培养,分别对应学生的升学深造、辅修专业双学位学习、就业创业和出国学习需求。

三、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梳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单元,是落实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依托于各专业课程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实事求是地梳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寻找学科知识体系与思想品德教育知识体系的“衔接点”,以创新思维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2],课堂上顺其自然地开展思政教育,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全员全过程的育人模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