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郑林 李勇军 迟明艳 巩仔鹏 李月婷 刘丽娜 黄勇摘 要:案例教学是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高层次药学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药学专业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着重介绍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案例编选的基本原则、案例素材的来源与范畴、案例的结构格式和要求,以及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以期为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和推动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案例教学;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6-0083-05
Abstract: Cas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applied high-level pharmaceutical talen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armacy course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eaching case selection, the source and scope of case materials, the structure and requirements of cas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ase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ase base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master of pharmacy professional degree.
Keywords: case teaching; professional master postgraduates of pharmacy; teaching mode reform
一、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引入案例教学的背景和必要性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是国家着眼全局、统筹兼顾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重要保障[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医药高等教育的全面推进,对医药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传统的药学研究生教育注重科研型人才的培养,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新增设药学专业硕士学位。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药学职业实践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够从事药物生产、使用、流通、监管、服务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2-3]。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强调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这对于我国培养应用型高层次药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年来,全国各地高等医药院校相继申请药学专业学位授权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由当初42家增加至112家,为行业企业培养输送近万名研究生,充实了中国高层次应用型药学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4]。由于我国各高校的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的起步较晚,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方面尚在摸索和探讨阶段,部分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还是侧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根据医药职业领域的需要,以社会的认可为培养目标,转变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是当务之急[5]。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近年来出台了多项关于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文件和措施。其中《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等文件均指出,案例教学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相关培养单位要积极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教育部系列文件的出台为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和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政策依据。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案例情境的呈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6]。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商学院完善推广,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应用并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7]。相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高校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和团队合作,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重要手段,现已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8-9]。
药学专业课程应用性强,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其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蓬勃兴起,药学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被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新形势,深入推进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围绕教学案例开发和案例库建设积极开展实施案例教学,无疑更能对接行业和社会需求,与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中以药学职业实践为导向,实现医药职业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双提升这一目标更加吻合[3,10-11]。因此,为了顺应这种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课题组对案例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为药学教育工作者转变教学方式和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二、案例教学在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一)案例编选的基本原则
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案例库是由多个案例组成,案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基于好的案例是建立案例库的基本条件,在编选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案例的真实性与原创性
案例编写遵循真实性原则,案例必须依据药物技术转化、临床使用、监管与生产流通等应用领域实际情况编写。案例库的素材一方面可以从现有成功上市销售的商业化制剂产品研究开发中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认真挑选,合理编排;另一方面,更注重“原创性教学案例”的挖掘、整理,从学科教师团队开展的创新药物科研实践和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创新药物产品以及校企合作开展的产品生产技术提升与质量提升中挖掘、整理,形成原创性教学案例,从而打造“贴近学生、贴近岗位”的教学案例。
2. 案例的典型性与启发性
所选择案例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有丰富的教学内涵,既可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突出不同的知识重点,与教学目标一致。案例内容应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应用性强,突破传统思维,新颖独特。如把原创性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按照“课题研究→新技术引进→教学案例编写→课堂教学应用”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科技最新技术发展动态,案例必须带有问题,使学生从案例中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3. 案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围绕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过程以及药物转化流程、临床用药事件或药品监管和生产流通过程构建案例,案例内容应覆盖教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注重案例内容涵盖知识的相关性及多样性,注重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定,除情节完整外,应包含案例正文和案例教学指导或使用说明,从而发挥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
(二)案例素材的来源与范畴
根据目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领域,教学案例库素材的来源与范畴版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工业药学
主要涵盖新药研发技术、药物合成工艺、药物制剂工艺、药物评价方法和药品质量控制等内容。
2. 临床药学
主要涵盖药学监护、合理用药与临床药物评价和药物临床研究监察与评价等内容。
3. 管理药学
主要涵盖医药政策与法规、医药知识产权、药品质量监督与管理、医药产业经济与政策和药品注册等内容。
(三)案例的结构格式和要求
为了便于案例库的规范化管理和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需要,案例库建设的案例内容须进行规范化处理,要具备完整的格式和构成要素,统一案例格式和要求,体现案例的规范性、系统性、整体性特点,以实现案例编辑和检索、案例评价和更新维护、资源共享等功能,以便于案例的充分利用[11]。教学案例的格式和要求如下:
1. 案例名称
是案例的标志,应简明扼要、突出主题,集中反映案例的中心思想和特色。
2. 案例归类
指该案例的专业领域或方向,应归属于临床药学、工业药学与管理药学哪一版块。
3. 案例摘要和关键词
案例摘要应体现案例基本内容和所涉及的事实认定、药学某领域适用的具体问题。关键词是案例内容关键问题的凝练,应体现案例类型、涉及某领域具体问题。
4. 适用课程及教学目标
是案例的教学目的与用途,指通过该案例得到何种教学目标以及效果。
5. 案例正文
是案例的主体, 一般应包括引言(背景和起因),主体内容(发展过程、证据材料),结尾构成。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定,篇幅一般在3 000~5 000字左右。
6. 教学指导手册
是案例使用说明和案例教学的指导性参考材料,包括教学计划、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通过案例要解决的相关问题以及预期教学效果、课堂时间安排、思考题、参考文献等基本内容[10]。为了使教学发挥问题驱动学习的作用和更具针对性,需针对案例提出问题,明确案例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和学习要求,从而达到教学要求。根据案例列出思考题和拓展知识内容,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案例来源与编写者
案例的来源渠道及案例的原创者及收编人。
(四)案例示例
案例名称: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速释缓释双层片的选题与研制
专业领域/方向:工业药学
摘要: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是具有优良抗炎、镇痛作用的新一代非甾体抗炎药。目前国内外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的上市产品仅有注射剂、普通片剂及胶囊剂,尚未见其新型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报道。该药普通剂型存在半衰期短、给药频繁等缺点,因此,利用现代制剂新技术,研制开发一种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速释缓释双层片,能针对急性锐痛和慢性病理性疼痛同时发挥作用,具有较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案例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中对改良型新药的界定,针对其中剂型改良型新药的选题和研究思路这一关键共性问题,通过对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速释缓释双层片的选题依据、剂型设计、制剂处方与工艺研发、制剂性能评价等各环节工作的论述,以明确剂型改良型新药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并阐明该类项目选题调研的基本思路及其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