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主导型”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践
作者: 童旭红摘 要:文章提出“职业院校主导型”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运行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主体地位、资金来源以及学员的角色定位等。最后分析职业院校主导型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并以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展现其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主导型;运行机制;优势;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6-0108-04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meaning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dominated by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on this basis, analyses the ke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its operation,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status, sources of funds and the role orientation of students. Finally, it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dominated by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akes our marketing major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path.
Key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dominant typ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operating mechanism; advantage; practice path
一、“职业院校主导型”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在国家制度和法律保障前提下,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设计或职业教育形式。目前,主流的现代学徒制是德国政府主导型的“双元制”和英国雇主主导型的“现代学徒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们提出“职业院校主导型”的现代学徒制。这种类型的学徒制最典型的特征是学徒的来源。在德国和英国的学徒制中都是由企业先招收学员,然后再安排职业院校进行就读。而“职业院校主导型”的现代学徒制则是学生招生、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过程评价以及最后资格评审考核等主要职责都由职业院校承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行业标杆企业。除了常规内容外,职业院校主导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动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这些企业要提前做好行业宣传、明确岗位职责并且为学生提供对应岗位的指导师傅,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明确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的职责(包括财力、人力和物力上的配备),确保学徒制顺利开展。二是职业院校要根据合作企业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直接与合作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对接,开展岗位必备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训练,为学生顺利上岗打好基础。三是协调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以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同时组织行业企业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
二、“职业院校主导型”现代学徒制运行的关键问题
“职业院校主导型”现代学徒制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要推进该模式,必须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一)首先是要确立职业院校在整体运行中的主体
地位
现代学徒制主要涉及的是政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我国目前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行过程职业院校从数量上和积极程度上来看都是参与主力。职业院校从中央财政获得了800多亿的质量提升资金支持,组建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成约1 300个职教集团。高职院校各专业就是为现代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承担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地位可谓是水到渠成。接下来就是要解决企业和职业院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学徒制培养中,企业和学校之间是一个互相合作的关系。目前,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投入远不如职业院校。还有一个是企业的意识问题,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比较高,他们需要的是能快速招到人才,适应企业快速变化,而且我国初创型企业比较多,这些企业也无力去承担现代学徒制的主体职责。英国之所以形成了以雇主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不仅是因为他们有比较悠久的学徒制历史,更关键的是他们的企业都具有比较完备的组织机构和治理结构,处于相对稳定、成熟的发展阶段。而且行业协会或者工会组织非常发达,已经形成了行业准入门槛和规范的职业上岗标准。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的运行中完全可以掌握主动权。当然,关键是要在整个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构建等方面一定要得到企业的全力参与。
(二)其次明确现代学徒制的经费来源
德国的“双元制”与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行很大程度上依靠强大的资金支持。其中最大的一笔开支就是企业给付学员的基本工资部分,因为在工作的前一两年内学员基本上很难为企业创造效益,所以这也是现代学徒制执行最困难的地方。比如,英国的企业是通过参与现代学徒制,然后申请政府资助,以补贴支付给学员工资。我国现代学徒制还处于试行阶段,试点单位虽然有一定的资金补助,但毕竟金额有限。所以职业院校需要承担参与学徒制学生的一部分费用支付,以减轻企业负担。职业院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学生学费,每个学校都有专业建设经费、学生的顶岗实习经费资金等。如果把这些资金全部统筹起来,教育部再另行拨付一部分,从大的方面就可以解决现代学徒制执行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这部分资金主要采用补贴学员的交通、伙食等,以及支付给企业指导师傅的劳动报酬。另外,要与合作企业为学徒制学员共同安排合适的企业项目、企业岗位,为企业带来真实的效益。比如,营销专业可以把企业的品牌宣传、产品推广、实战销售等项目都引入教学过程中,为企业真正创造效益。部分工作比如门店销售等可以采用企业兼职等形式,满足一定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不同阶段、不同技能水平的在岗任务,企业则支付相应的报酬给学生。
通过以上安排可以解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高额成本投入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有足够的经济激励,从源头上解决企业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问题。
(三)最后要明确学生的三个角色
德国、英国等国家执行现代学徒制都是由企业直接招工的形式入职,然后再进入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培养。我国职业院校则是招生形式,以普通学生身份招入,然后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所以我们的现代学徒制参加者首先是学生,学生主要是遵从学校的管理。即使引入企业后,他们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员工,而是学员,兼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性质和特征,作为学生需要在学校里接受理论及专项技能训练,作为学员同时也要去企业上班,接受企业师傅的指导和实训。只有经过两年中间过渡后才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正式成为企业实习员工。
三、开展“职业院校主导型”现代学徒制的现实基础
(一)持续发布教学标准和指导性文件
教育部持续发布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
1. 较全面地制订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全面发展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目前,已开发研制347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服务于国家产业战略布局,以国家战略性和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为重点。牵头承担标准制定工作共有44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1 700位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了教学标准制定工作,每个教学标准文本参与起草过程的行业企业专家不少于40%,教学标准审定专家队伍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统一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职业院校主导型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奠定了实施基础。
2. 逐步构建以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标准等为组成要素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目前,我国拥有2个专业目录,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及其设置管理办法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及其设置管理办法。研制发布了51个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36个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等。
(二)社会化机制遴选发布系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X证书)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旨在通过社会化机制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现已通过社会化机制遴选发布四批1+X证书,基本实现职业教育专业类的全覆盖。鼓励高职院校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推动高职院校研究制订认定、转换规则和实施办法,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良好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
四、“职业院校主导型”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践——以浙经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一)四阶段分步推进
在与行业标杆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基础上,以学校为主导,在校企共同育人的理念指导下,由易到难,从少到多,从单项到综合逐步地推进学生到学员角色的转化,最终实现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目前,我们根据职业院校的教学安排,分学期推进现代学徒制具体工作:
1. 第一学期:行业分析,岗位认知
根据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安排行业标杆合作企业的专家开展行业讲座,结合浙江省的典型行业,让学生明确行业目前的情况、发展趋势、未来前景以及每个行业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安排有浙江链家讲解房地产行业、星巴克讲解门店服务行业、顾家家居讲解家居家装行业、万事利集团讲解丝绸文化行业等。然后,结合课程综合实践的形式,中间会穿插与专业相关的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对各个行业当中的具体营销岗位开展进行认知实践。首先,利用八爪鱼等网络爬虫工具,分析企业人员招聘需要的基本任职条件,梳理出营销岗位类别及知识、技能要求。然后向企业的人事经理了解企业各个岗位招聘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向岗位在职员工,一般都是安排专业或学校毕业校友,熟悉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流程。利用第一学期从行业讲座、网络分析到现场访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其感兴趣的行业与岗位形成深入认知。
2. 第二学期:角色模拟,校内专项任务
通过第一期的行业和岗位认知,学生对行业与企业岗位有了初步意向,接下来就要重点关注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根据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该阶段采用专项任务完成的方式进行考核。首先,根据学生初步筛选的企业意向,我们会安排学生去企业现场参观,接受企业师傅的专项操作指导。此时的指导主要是请企业师傅到校、到课堂进行,一般专项指导一学期至少每门课程安排一次。然后借助于校内竞赛形式将企业项目拆解重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分配任务后,让其在校内教师指导下开展专项训练,具体项目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识货、推销技巧、消费者行为分析等,对几个方面进行独立考核与打分。然后对报名参与的学员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校内教师提供给企业一个相对综合的意见与建议,确定进入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名单。
3. 第三学期:短期培训,参与企业项目
通过第二阶段初选的学生,由企业组织短期培训,一般是安排5-7天。主要是针对承接的企业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比如,我们承接的万事利丝绸线上线下销售实战项目,就需要安排企业文化、丝绸产品、线上销售及线下推广等专项培训。然后再由校内教师进行培训效果检验,在此过程中同时开展查漏补缺,未达专项技能要求的学生不得参加企业项目。校内指导教师需对学生企业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考核,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包括考核内容、考核要求、考核人员和考核方法等都需要具体落实。会在这个学期专门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实施企业项目。考核与打分必须有一名以上企业人员参与,可以是现场形式也可以是远程形式。
4. 第四学期:跟岗实习,完成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