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作者: 王芳 漆为民 王中明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0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在十九大政策的指导下,国内各大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文章介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包括建设路径、主要建设内容、思政教育元素的设计及导入,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课程思政实施中的几点创新措施。文章最后列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通过慕课学习统计及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来看,该课程思政成效显著,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第二课堂;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4-0164-05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tal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olicies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 full swing. How to combin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ganically is the difficulty and focu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for more than one year,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path, the main construction content, the design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and on this basis, summarizes several innovative measur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inally, the article lis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course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MOOC learning and the effect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second clas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course is remarkabl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all courses; mixed teach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all courses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高校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做好德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三个方面实施:(1)人才培养方案中需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2)课程体系的设计需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课程教学大纲需明确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及内容;(3)具体的课程实施中需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作为最基础的思政教育环节,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做到“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需要重视、认真研究的问题。

目前已有很多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主要的工作集中于以下几点:(1)对于思政教育在具体课程中的实践研究,如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学、电工技术等课程的具体实践研究[2-5]。这些研究工作以某一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为例,详细介绍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思政教育的融入点以及具体思政融入案例等,为同类型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2)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方法的探讨,如解丹婷,张丽,覃羡烘等[6-8],主要讨论为了实现课程思想政治育人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所采取的宏观层面的改革和探索,如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模式的改进、考核方式的变革、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等。(3)对于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入机制的研究[9-11]。这类工作集中于具体融入机制的实现,如思政元素与教学融入的切入点、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方法、理念、评价体系等的研究。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江汉大学已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年多,模拟电子技术是江汉大学首批思政教育示范课程,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和建设,已初见成效。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探讨了工科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政教育元素的设计及引入,并介绍了在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时做出的改革及创新,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要建设好课程思政,需要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江汉大学的办学理念是服务地方经济,以教学为主,培养实用型人才;电子信息专业则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确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选取适当题材和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提高大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满足新时代新要求的人才。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的建设

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必须首先建设相应的课程标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的建设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层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及教学大纲、具体教学环节。具体工作如下。

课题组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在毕业要求中明确了思政育人所需达到的毕业指标:通过本专业各类课程的学习,塑造本专业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题组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目标进行了修订,加入了思政教育目标,下一步将结合思政教育目标,选用含有思政教育内容的教材。通过集体研讨的方式,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加入了思政教育内容,并设置了持续改进的教研制度。

具体教学环节中,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集思广益,确定具体的思政教育内容,并制作相应的教案课件,共同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机制;在慕课作业中设置有关思政教育内容的讨论、拓展学习等;修改了原有考核标准,把思政教育内容纳入了考核范围。

(二)模拟电子技术思政示范课程慕课建设

慕课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资源丰富多样、学习时间灵活、可多次回放等优势。课程思政建设中,可以将思政元素以短视频、超链接、讨论等形式设置于慕课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感,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模拟电子技术思政示范课程以江汉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已建设有93个任务点,8个思政小节,目前已运行一学期,并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完善课程内容。

(三)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建设

模拟电子技术本身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除了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外,我们还进行了第二课堂建设。学校不定期组织开展“大学生服务社区”“资深校友讲座”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践行思政教育。已经开展过的活动效果良好,学生反应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更生动的专业知识,也体会到服务他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后期将会拓展第二课堂的形式和范围,希望能将思政教育与实践结合得更好。

(四)课程组成员课程思政能力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最终要由任课教师来执行,任课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性质、选用教材、课程中蕴涵的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内在要求,要求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的教育方法和优良的道德品质[9]。

为了提高课程组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我们建立了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集体讨论,共同研究适用于模拟电子技术的思政教育内容及其切入点;同时,加强课程组成员的业务培训,鼓励成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参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法律职业伦理和工程伦理等专题培训。

二、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设计与引入

模拟电子技术是典型的专业基础课,具有专业性强,知识点多,教学难度大的特点,之前的教学紧紧围绕专业知识,以知识点讲授和例题示范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模拟电子电路的能力。而课程思政要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课程团队在深入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多次研讨,深入挖掘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中所蕴涵的思想价值,从电子信息专业、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哲学、方法论等角度,拓展思政教学内容,构建该课程的思政教学大纲,并设计思政教学内容。引入了时政热点、电子信息行业应用的相关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中国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爱国科学家的故事、电子技术在各行业取得的成功应用等,作为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

该课程现有的主要思政教学内容及切入点设计如下。

(1)回顾电子器件发展史,介绍我国电子科技发展现状,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通过电子科学家的励志小故事,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探索,成为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2)分析现阶段制约中国发展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课程信心,建立专业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

(3)在学习集成电路章节时,通过观看集成电路的制作视频,引导学生体会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4)在半导体知识章节中,课堂讲解半导体共价键结构,组织讨论共价键结构背后隐含的思想——“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引导学生学习“一带一路”倡议,关注我国现阶段发展策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