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作者: 贾传洋 王海龙 张贵彬 于献彬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研究0

摘  要:新工科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注重系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方面,为了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土木工程行业创新型人才,需要重视工程意识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塑造,因此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探索。基于文献统计方法,获得工匠精神培育对象、培育手段及研究内容;以新工科建设为出发点,探讨理工科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实施的必要性,运用问卷调查手段,获取土木工程专业工匠精神关注度、接触来源以及工匠精神理解,同时分析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重构人才知识体系,完善创新教学方式与考核评价体系,以工程应用中心为基础,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工科;工匠精神;工程意识;创新型人才;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5-0010-06

Abstract: As a systematic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focuses on systemicity,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ity. 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solid basic theory,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awareness and shap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Therefor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of literature, the study obtains the cultivation objects,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as a starting poin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to obtain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raftsman spirit attention, contact sources and craftsman spirit understand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mbin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engineering, reconstructing the talent knowledge system, improves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enter, we increas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rengthen pract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civil engineering.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craftsman spirit;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talents; civil engineering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新时代,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1-3],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更阐明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职责,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临沂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大学,传承抗大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培育“临大特质”,积淀形成“明义、锐思、弘毅、致远”的校训和“实”的校风,铸就“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和“团结包容、崇实尚贤、艰苦创业、勇于争先”的临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4-6],应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工程意识[7-11]和工匠精神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为了更好地输出适应新形势下的技术人才,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风貌、专注求精的职业品质和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在工程教育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工程意识和工匠精神,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工匠精神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为了对目前我国工匠精神培养情况有一个理性认识,本文采用文献统计方法,对知网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检索,直观地展示了所选文献资料的关系网络和论文数量统计等。以“工匠精神”为关键词,检索到期刊论文共21 000篇,论文研究主要涉及对象为高职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中职院校等,且研究内容较为广泛,主要体现在工匠精神培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职业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等,如图1所示,论文内容涵盖了大国工匠精神在院校中的普及与推广,展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论文发表时间与数量来看(图2),由知网数据分析,2011-2015年期间工匠精神相关文献发表数量达800余篇,大部分以报刊的形式刊出,主要涉及当代劳模人物及大国工匠宣传;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2016年工匠精神相关文献发表数量达3 800余篇,研究内容向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倾斜,大国工匠精神走进校园,部分高职、技工院校将工匠精神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体现了国家、院校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视与需求;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发展研究工作[12-13],强调把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满足学生“求知、增能、成才”的需求,2017-2019年期间,工匠精神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多达13 000篇,论文重心进一步诠释了工匠精神走进校园、融进课堂的重要性,研究内容也体现了对相应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2020年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出了“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输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工匠精神进一步融进思政教育课堂中,论文发表数量相比往年增加,直观展示了思政课程教育(工匠精神)的热度以及当代工程意识教育中的重要性。

图2 工匠精神相关论文发表数量

二、新工科建设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新工科建设以“工科”为主,内涵为“新”,“新”的落脚点在于培养理念、培养方式以及教育模式转变。理工科学生培养方向倾向于工程需求,培养方式多元化,教育模式产学研融合。新工科建设对新时代工程教育的要求是致力于培养具备较高综合工程素养与较强实践创新能力[14],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可见,工匠精神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匠精神内涵如下:

(1)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多服务于工程施工,学生进入岗位后,往往受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影响,对工作岗位不满意,对专业技能学习存在懈怠心理,弱化了职业修养。若想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工程师,需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等,树立工匠风范。

(2)树立工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风险意识、全局意识与职业伦理意识等多维度系统工程观念。工科学生就业方向倾向于工程施工,而工程管理、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影响人民居住环境,施工过程中把好质量关,树立良好的工程意识,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取决于科技创新,例如装配式建筑、3D打印技术、建筑物抗震性能优化以及海绵城市等均体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也展示了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需完善工程人才“创意-创新-创业”的培养模式,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创新进取。

(4)过硬的职业技能,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土木工程行业工程实践性强,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涉及面广,涵盖了工程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力学计算、绘图以及施工等流程,为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施工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5)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具备学会自我学习和有效学习的重要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注重工程实践,技术革新较快,为适应新形势下工程需求,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

三、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学习存在的问题

为了获得当代理工科大学生对工匠精神了解情况,采用现场调研方式,以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土木工程专业四个本科年级在校生共643人,2017级、2018级为普通本科班,2019级、2020级分为普通本科与专升本(两年制),具体人数分布如图3所示。以工匠精神关注度、工匠精神接触来源、工匠精神理解为调研内容,643人全部参与调研,通过归纳分类,获取工匠精神调研数据。对于工匠精神关注度,结合图4数据分析,2019级、2020级普通本学生关注度均较低,占比分别为15%、8%,高年级(2019级)学生比例相对(2020级)增高,专升本学生关注度较高,占比分别为70%、46%;2017级、2018级普通本学生工匠精神关注度提高,占比分别为49%、32%,但比例仍不足50%,总体工匠精神关注度偏低,与新工科建设理念不匹配。对于工匠精神接触来源分析,具体如图5、图6所示,当代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关注度不高,与当代教育体系、教学环境、培养理念、教师教学方法以及工程实践平台相关联;通过调查分析,2020级普通本学生工匠精神接触来源稀缺,少数学生了解工匠精神源于媒体宣传,但2020级专升本学生工匠精神关注度提升,源于工匠精神接触来源增多,专升本学生专科阶段大部分为高职院校,职业院校培养理念更倾向于工程实践,注重职业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塑造,多层次多角度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培养。2019级普通本学生伴随课程学习、校园文化、主题班会等方面的进行,工匠精神关注度有所提升,对于2019级专升本学生,随着毕业实习与企业求职开展,工匠精神接触来源更为丰富,关注度比重增加到70%,但存在尴尬局面,即学生知道工匠精神却不理解工匠精神真正含义,以及工匠精神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2017级、2018级普通本学生伴随专业课、思政教育、党课培训、毕业实习等新来源的开展,工匠精神在高年级关注度提高,但整体关注情况存在不足,工匠精神理解有待提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