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提升教学机制研究
作者: 王飞 段联峥
关键词:农林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教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6-0012-07
2019 年9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作为农林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落实回信的精神,要明确思政课肩负的时代使命,解决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章结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全国5 所农林院校学生思政课有效性进行实地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重点了解掌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机制方面提出农林院校学生思政课有效性提升机制,不断满足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调查问卷共发放13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07份,有效率达96.8%。问卷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
一尧农林院校学生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
(一)学生方面
1. 学生认为思政课很重要
见表1,调查结果表明:有31.4%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很重要,有52.7%的认为重要,有12.2%认为无所谓,有3.7%的认为不重要和很不重要。
2. 学生比较喜欢思政课
见表2,调查结果表明:有15.9%的学生很喜欢思政课,有45.8%的喜欢思政课,有28.1%的学生无所谓,有10.2%的学生不喜欢和很不喜欢。
3. 学生学习思政课有积极性
调查结果表明:有84.0%的学生选择上课时我会认真听讲;有83.1%的学生不会旷课;有82.0%的学生老师不点名都来上课;有78.7%的学生上课不会迟到;有72.5%的学生上课时会认真做笔记;有70.3%的学生学习思政课时有清晰的目标(其结果之一见表3)。
4. 学生学习思政课有收获
调查结果表明:有91.9%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有助于自己认识我国的国情和发展;有87.0%的学生觉得思政课的学习对自己个人成长帮助很大;有84.6%的学生认为学了思政课后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有了提高;有81.0%的学生会自觉在工作学习中运用思政课的基本知识;有76.6%的学生认为自己思政课成绩还不错(其结果之一见表4)。
(二)教师方面
1. 教师教学认真负责
调查结果表明:有97.0%的学生认为教师认真备课;有91.4%的学生认为教师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有97.5%的学生认为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其结果之一见表5)。
2. 教师教学内容新颖
调查结果表明:有96.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有83.0%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时很投入;有97.4%的学生认为教师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其结果之一见表6)。
3. 教师教学方法多样
见表7,调查结果表明:有97.5%的学生认为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有96.3%的学生认为学生向教师请教时都耐心解答;有95.8%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上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80.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其结果之一见表7)。
4. 教师教学效果满意
见表8,调查结果表明:有90.4%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效果;有96.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课能听懂(其结果之一见表8)。
二、农林院校学生思政课教学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方面
1. 思政课学习目的不明确
见表9,调查结果表明:有71.5%的学生认为是完成学分能毕业;有59.5%的学生认为是通过考试;有34.6%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将来的就业;有42.0%的学生认为是学校课堂纪律要求必须上课(其结果之一见表9)。
2. 思政课学习出现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5 门思政课的学习都存在困难,其中,有46.2%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很难学和难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认为学习困难的比例在思政课中最高;有23.8%的学生对形策与政策课的学习认为学习困难最低(其结果之一见表10)。
3. 思政课学习存在压力
调查结果表明:有8.3%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压力很大;有32.1%的学生认为较大;认为一般的占50.7%,较轻松和很轻松的占8.9%(见表11)。
4. 思政课学习具有功利性
调查结果表明:有71.5%的学生经常在考试前才开始复习思政课;有46.7%的学生认为即使平时不学习临时突击也能通过考试;有37.5%的学生参加考试只要能通过就行不追求好成绩(其结果之一见表12)。
5. 思政课缺乏相互交流
调查结果表明:有93.5%的学生认为学校思政课教学规模主要以大班为主人数太多(120 人以上),缺乏相互交流(见表13)。
(二)教师方面
1. 思政课课堂管理不够严
调查结果表明:有69.5%的学生上课会玩手机;有58.2%的学生认为每次上课都会有同学迟到、早退或旷课;有22.9%的学生认为教师不管学生来不来上课,都能让学生通过考试(其结果之一见表14)。
2. 教师教学内容太枯燥
见表15,调查结果表明:有59.7%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太枯燥。
3. 教师教学方式太陈旧
见表16,调查结果表明:有23.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太陈旧。
4. 思政课成绩评定不合理
见表17,调查结果表明:有87.7%的学生认为成绩考核评定不合理,没有体现思政课教学过程的考核。
(三)学校方面
1. 思政课管理重视不够
见表18,调查结果表明:有15.1%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对思政课的管理很重视;有49.3%的认为较重视;认为一般的占31.5%,认为不重视和很不重视的占4.0%。
2. 思政课安排时段不合理
见表19,调查结果表明:有87.8%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思政课的上课时段不够合理,主要集体中在课外活动时间。
3. 思政课学习氛围不够好
见表20,调查结果表明:有44.7%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学习氛围不好。
三、提升农林院校学生思政课有效性教学机制研究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农林院校学生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如何提升其教学有效性,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合格人才,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对农林院校学生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学生思想实际,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积极推进农林院校学生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满足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学校方面:加强领导管理机制
1. 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2]。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学校党委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履行好党委的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在落实中见成效,下大力气抓好思政课建设。学校党委要充分认识思政课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特殊作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思政课建设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教师评价、教师激励、教师待遇、教学资源开发与配置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为搞好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物质保障。
2. 要合理安排思政课上课时段
思政课作为每一个学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大学知识结构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思政课很重要。学校教务部门要遵循学生思想、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思政课教学的上课时段,突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把最好的时间段安排给思政课,让学生集中精力学好思政课。
3.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学校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优先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各门思政课教师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为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业务水平、能力水平的提高搭建了科研平台,增强了思政课教师学科的归属感。思政课教师聚焦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树立科研支撑教学的理念,把思政课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中,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 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这个社会环境就是学校环境。主要包括优良的学风和教风,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养成、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大力加强育人环境的打造,努力建设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教风,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保证思政课教学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5. 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学校要制定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方案,把“立德”作为教育的灵魂,把“树人”作为教育的生命,具体落实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明确专业课教师、专业课程的育人任务,发挥育人作用,真正做到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始终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形成协同效应。
(二)教师方面:健全教学运行机制
1. 认真备课撰写好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农林院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认真研读统编教材、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正确把握统编教材的框架结构、基本理论体系、章节逻辑层次,对统编教材的各章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农林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各专业的不同特点,融入到教材的各章节教学中,形成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学生思政课教案,充分体现农林院校学生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用新颖的形式、鲜活的案例、学生喜欢的话语讲好思政课。
2. 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作用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把理论讲到学生的心中并理解掌握,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对思政课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相关内容的接受程度,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2)运用恰当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要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环境的需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树立“思政课+”教学、“互联网+ 教学”理念,主动融入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参与式、互动式、讨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积极与学生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3)重视课堂严格管理。思政课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双方展开的互动过程,只有学生的充分参与,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充分参与,离不开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重视,教师要坚决执行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考勤,严管手机使用,提高抬头率,减少低头率。(4)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开展教学。当前,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政课要定期梳理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入到教材章节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聚焦现实问题,着力解疑释惑,增强思政课的实际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解决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真正体现关注学生的需求,这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