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与鲜明特色

作者: 孙淑秋 付庆

摘  要: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构铸成 “办什么样的思政课”“怎样办思政课”“为谁办思政课”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集中体现“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底线意识与强化责任担当相统一”“合力推进与抓住关键相统一”“推动改革创新与遵循基本规律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习近平;思政课;逻辑体系;鲜明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3-0011-05

Abstract: Xi Jinping's important statement on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 statement has rich connotation and profound insight. It consists of a set of rigorous logical system of "What ki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o develop" "Ho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develops"and "For wh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develops". It shows the distinct feature of "unification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goal orientation" "unification of bottom line consciousness and responsibility strengthening" "unification of integrated improvement and critical importance priority" and "unification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promotion and basic principle obedience".

Keywords: Xi Jinp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logical system; distinct feature

一、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

“办什么样的思政课”“怎样办思政课”“为谁办思政课”是办好思政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一直以来也是各级各类学校和思政课教师面临的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的重大现实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对事关思政课的这几个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明确的回答,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办什么样的思政课

1.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这一论述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思政课的政治站位和建设旨归,为学校办什么样的思政课提供了方向指引。首先,学习好、坚持好、践行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思政课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精神结晶,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增强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其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新时代办思政课的必然要求。思政课不是别的什么课,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基础性课程”[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有助于培育一批批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的新时代青年。

2. 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3]”这就表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具有的政治属性是其根本特质,开设思政课是为我国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有用人才,而不是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对立者和反对派。另一方面,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德智体美劳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诉求,思政课作为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理应承担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责任。思政课育人只有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多方面的统一,才能培养出勇担时代重任与民族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怎样办思政课

1. 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思想无不打上道德教育的烙印,在古代常用仁义礼智信等来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个人是否具有德性修养的衡量标准。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新时代在迈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更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落细。针对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目标与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5]”“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6]”等。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做出了思政课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精准定位,道明了思政课的实质与灵魂,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在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责任重大,其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不可替代的。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更是把它作为办好思政课始终要遵循的核心理念。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仅是办好思政课的内在要求,更是其应有之义,一方面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育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当前学生在自身内在思维活跃和外来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容易被不良风气与价值观带偏,亟需给予培育引导,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地发展。另一方面,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有志青年投身其中,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概而论之,“立德树人”不仅科学有力地回答了思政课“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更解决了“怎样办思政课”这一问题,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一步和重要一招。

2. 打造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作为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中坚力量,既是学生心灵的美容师,更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与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展现密切攸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这不仅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与其未来发展的殷切期盼,更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就要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种素养”,为打造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具体来讲,这六种素养寓意深远,含义丰富,涉及到思政课教师建设的方方面面,所谓“政治要强”,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敢于做党和国家的发声者,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既能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又能勇于同错误思想做斗争,让思政课的底色永葆鲜亮。所谓“情怀要深”,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清醒地认识到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者是有机统一体,在何时何地都能心系祖国、心怀人民、心连社会,密切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做时代的同行者。所谓“思维要新”,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有勇于破旧立新的创新思维,深谙并熟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用知变、善辩的精神创新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新颖丰富。所谓“视野要广”,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专业知识要扎实,在国际、历史等其他方面也要广泛涉猎,见解独到,能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授道理。所谓“自律要严”,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能严于律己,做到自我约束,始终保持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言行一致,积极传递、弘扬社会正能量和社会主旋律,做学生的典范。所谓“人格要正”,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有高尚正直的人格,亲其师才能听其言,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自身只有具备充盈丰满的人格形象才能感染学生、感召学生、感化学生,赢得学生喜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六个要求既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南针,又如稳定器和压舱石。

3. 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

古人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同样,思政课的开展也应掌握育人之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5]。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思政课是一门时代感与时效性强的课程,全国大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只有不断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升思政课课程魅力,增强思政课教育效果,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与期望。然而,在思政课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校仍仅仅把课堂教学作为唯一的授课方式,并采用“灌输法”“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其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学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格局大、目光远,思政课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只让学生束缚于教室,也要善于发掘校园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特色文化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育人;善于发挥英雄人物和时代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善于运用新兴媒体等高新技术开展教学;善于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来达到教育目的,逐步建成“三全育人”强大的教学场域。“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盐”溶于各种“食物”中,才能补足精神上的“钙”,因而,要摒弃思政课“一言堂、单向式、一元化”教育教学方式的痼疾,坚持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创新,让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深刻了解学生的社会关注点、知识渴求点、现实困惑点、未来迷茫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课,还要尊重学生的语言习惯和个性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思政课。

4. 发挥党在思政课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更需坚定地发挥党在思政课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他多次在会议上,从党和国家未来及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党在思政课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党在思政课建设中领导的工作任务和明确要求。一方面,要发挥党在思政课建设中思想上的领导作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秘钥在于发挥党在思政课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的思政课不仅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核心重任,同时它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课程,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党委要抓住党对思政课建设思想政治上的领导权,保证学校正确的政治办学方向,让思政课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切实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用科学的理论教育人,用正确的思想感化人,用正确的方向引导人,实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要发挥党在思政课建设组织上的领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1]”各级党委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战斗堡垒,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在思政课建设中应守一方土、尽一份责,牢牢掌握党对思政课建设的主动权,使教育领域成为国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

(三)为谁办思政课

1. 为党育人

教育蕴含着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6]”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我国的思政课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领导下不断发展完善,始终践行着为党育人的初心。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期,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办好讲好思政课的意义更加重大,更要把思政课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看待。针对“为谁办思政课”这一办学方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诸如“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等多种相关论述,归根结底,就是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