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作者: 李磊 李悦 张菲菲
摘 要: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及投资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的专业核心课地位和职业能力支撑作用,同时根据对学生和行业的调研结果,针对青年一代价值观亟待引领、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以及教学信息化不足3个教学痛点,本课程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考核与评价六个方面进行5轮改革和创新。实践证明本课程的改革有方法,创新有实效,效果易量化,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3-0035-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llege's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the training goals of investment professional talent,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status and curriculum support for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s on students and industries, the course reform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urgent need to lead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values, improve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and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The course curriculum should adhere to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output-orient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carry out 5 rounds of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in terms of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reform of this course is methodical, the innovation is effective, the effect is easy to quantify, and the course reform has a strong promotion value.
Key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Securities Invest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主要研究证券投资的运行及其规律,是投资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投资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之一,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本课程共48课时,第四学期开课,先修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课程的重点是投资分析方法和组合管理方法,难点是不同方法的具体应用,本课程主要通过案例探析、任务驱动、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分享交流、模拟操作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及投资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证券投资学课程用了5年的时间,根据每一轮的教学效果、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持续改革和创新,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特征,从知识、能力、素养与思政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包括熟悉财经热点,了解行业和学科前沿;掌握基础的证券投资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重点掌握组合投资的理念和方法。能力目标包括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财经热点;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和理论分析投资领域相关问题;能够根据投资分析框架,撰写投资分析报告;能够以客户为中心,权衡收益和风险,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素质与思政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家国情怀;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的教学痛点
通过对学生进行“开课前调查”,以及对证券公司、投行、银行、信托公司等行业中高层人员进行“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对证券投资有一定的了解,对课程有浓厚兴趣,但对实践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他们有在线学习经历,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行业企业则需要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重的应用型人才。
结合当今的社会环境、教育教学环境、以及95后学生的特点,教学存在的痛点首先是青年一代面临比较多的诱惑,正确的价值观、投资观、竞争观和职业观需要不断引导形成。其次,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不感兴趣,课堂参与度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比较差;学生对于实践有畏难情绪,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比较迷茫。最后,教学信息化不足,跟不上新时代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不断更新,95后的学生喜欢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
四、创新的理念和思路
针对以上教学痛点,本课程的创新理念和思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二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理论和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创新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多元交互评价机制;多种途径深化校企合作,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和探索未来的职业方向。三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创新教学活动,提升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并及时更新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加入行业和学科前沿,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模式创新
根据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的教学目标,我院证券投资学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理论课时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1。首先,课程以校企合作单位的真实项目为依托,以任务为驱动,进行项目式教学(宏观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个股投资分析报告、资产配置项目);其次,结合课程三款教学软件(虚拟交易所、证券行情软件和金融数据库)进行实践和竞赛,开展沉浸式教学。最后,课程的实践部分采用了角色扮演(宏观经济分析师、产业分析师、财务分析师、价值分析师、技术分析师)汇报这种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2],即每个小组以一支股票为主线,形成一份完整的投资分析报告,然后按角色依次汇报,每人不超过5分钟,每个小组不超过30分钟。根据评分标准,老师现场打出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同时进行小组互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创新
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课程主教材选用了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主编的《证券投资学》教材,吴晓求教授是中国证券理论研究、证券教学和教材体系的重要开拓者,是中国经济学界在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由于本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且课程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证券经纪人”“投资分析师”和“投资顾问”三个不同层次的岗位,重构了课程内容,因此辅助教材选用了证券从业相关的3本教材,分别是《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和《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本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同时结合生活中的投资学,引导学生在投资中要校正心理偏差,端正投资心态,成为理性投资人。因此为学生挑选了3本课外教材,分别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和《生活中的投资学》。
其次,通过小组“一周财经要闻评析”活动,引入经济社会财经热点,通过分析当前经济金融现象、事物和问题对投资的影响,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新闻,在点评时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国情怀。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国家命运、行业前景和投资绩效是密切相关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具体融入见表1。
再次,对课程的基础内容模块进行重构,根据“证券经纪人”“投资分析师”和“投资顾问”三个不同层次的岗位要求,打破原来的课程章节结构,按照岗位重构了教学内容。
最后,对教学内容更新迭代,加入了行业和学科前沿知识、新闻、文献、视频等,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提升了课程的挑战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另外,课程配套了大量的优质教辅资源,包括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参考用)和超星线上课程(自建课程,开展线上教学)、课程配套专业教学软件、上市公司的公告年报、分析师研报、投资经典视频、行业学科前沿等。
(三)教学活动创新
每次课的前10~15分钟,进行小组“一周财经要闻评析”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信息查询、信息检索和关键信息提炼能力,提高财经新闻敏感度。另外,课赛结合,课证结合,以赛和证促教、促学、促改,实现了“教、学、改”三方面的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了诚实守信、正确的竞争意识和投资理财观。课程实践部分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小组大作业汇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演讲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课程中还引入职场精英进课堂,通过讲座或现场教学讲解投资分析知识和方法,通过录制视频或语音留言分享企业每周的投资思路。通过与职场精英的分享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了解了企业的真实需求并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对专业充满信心,减轻了未来的就业焦虑。课程实践部分的考核,通过不同分析师角色的扮演,进行小组大作业汇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演讲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整个课堂设计的思路包括上课所需的硬件(电脑、手机、网络、投影仪、传统教室、金融实训室、多功能教室)、软件(慕课和超星课程平台、三款课程软件)和课程资源(视频、微课、案列、研报、行业学术前沿、题库、行业法律法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导学单自学、完成任务、提交结果)、课中(重难点探析、任务驱动、学做结合、课赛结合、总结提升)和课后(拓展、提升);多元交互课程评价,包括对“教”的评价和对“学”的评价;课程思政(价值投资理念、诚信品质、正确竞争意识)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以一次90分钟的课堂为例,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见表2。
(四)教学组织创新
教学组织创新的具体方法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传统课堂进行重难点探析,在金融实训室进行投资竞赛和投资分析报告撰写,在多功能教室进行小组大作业分角色汇报,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相结合,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合作,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同时关注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形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形态。
(五)教学方式方法创新
结合前面所述,本课程运用了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开展线上与线下密切结合的全过程教学活动,融入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小组教学、体验式教学、沉浸式教学,同时课赛结合,课证结合,并邀请企业精英共同培育课程,共同指导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理论、实践和就业的三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