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 刘志远 李舒雨 刘智宇
摘 要:过程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旨在探究过程性评价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实验心理学进行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教学改革,发现过程性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对课程的满意度和现实问题解决等能力。特别地,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服务社会的热情。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启发式教学;虚拟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6-0048-04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process evaluation in teaching activities was prominent. 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ocess evaluation on the course inexperimental psychology. Through th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process evaluation, we found that students' initiative for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ctivities, satisfaction with this course and practical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particula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based on process evaluation wa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evoking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applying psychology knowledge to serve the society.
Keywords: process evaluation;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teaching reform; heuristic education; virtual simulation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2016年8月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同年12月,中宣部、中央综治办等22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2030年的基本目标为“符合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加大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心理学专业人才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基础和支柱课程之一,是一门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基础[2]。实验心理学课程对学生心理学研究思想的形成、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及将所学知识回报社会等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一些教师对实验心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例如,有些教师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单向灌输学习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了MOOC等多功能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增强了师生即时交流反馈的互动[3-4]。罗红格等[5]发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对分课堂”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魏玲、段海军等[6-7]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利用数据分析和编程等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上,先前一些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侧重于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目前,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评价体系改革的研究较少[8]。大部分实验心理学授课教师将结果性评价,如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忽视了对学生完整学习过程的评价[9]。高凌飚[10]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反思现有知识的局限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11]。近年来,国内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评价。例如,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到“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12];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又进一步指出在教育评价过程中要强化过程评价[13]。这一系列政策的发布足以说明过程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推动心理学本科生知识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根据实验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对授课班级实施了基于过程评价的教学改革。
一、基于过程评价的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整体思路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过程性评价的无缝连接(如图1所示),改革思路如下。
(一)在课前,学生基于Blackboard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在Blackboard平台观看课程视频,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另外,阅读平台课程资源中的相关文献,初步了解理论知识的原理和应用,为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报告做准备。
(2)学生在Blackboard平台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虚拟仿真实验,通过生动形象的虚拟仿真实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学生在Blackboard平台的“互动讨论”版块留言,提出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问,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课堂活动。
基于学生在课前对Blackboard平台中相关任务的完成度,如观看视频时长、文献阅读程度和虚拟仿真实验是否成功完成等,教师对学生在课前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二)在课中,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1)教师根据学生在Blackboard平台“互动讨论”版块的问题留言,开展有针对性的启发式教学活动,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2)学生分组报告课前阅读的文献及小组内商讨的问题解决方案等。
(3)组间对分组报告的内容进行辨析和讨论,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教师最后对辨析和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
基于学生在小组报告、组间辨析等一系列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在课后,学生进行以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研究实践
(1)学生完成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设计,将研究设计发布在Blackboard平台的“互动讨论”区,引发在线讨论,最终投票评选出最佳研究设计。
(2)学生根据最佳研究设计,利用E-prime软件编写程序,开展创新性研究实践,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总结和凝练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撰写研究报告。
(3)教师选择经典的应用型科学研究,让学生对研究进行重复,学习严谨的解决问题思路。
基于学生研究设计的投票得分、实验实践活动中研究报告质量和重复性研究活动的完成度等指标,对学生在课后知识应用实践模块的表现进行评价。
最终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60%)和期末考试成绩(4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前过程评价(20%)、课中过程评价(20%)和课后过程评价(20%)的分数决定,以上每项均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
二、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研究对象
选取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16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本科生80名,以传统教学模式授课,作为对照组;2019级本科生80名,授课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作为实验组。
(二)研究方法
为了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课程满意度和能力提升方面进行测量,在课程结束后对2018级和2019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三个维度,共16项条目,每项条目均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计分法(1—5),具体如下。
维度一:旨在测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包含运用课程知识进行实践的积极性、与同学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参与课堂小组报告的积极性、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及阅读经典和前沿文献的积极性(1表示非常不积极,5表示非常积极)。
维度二:旨在测量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包含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教学材料的满意度、考核方式的满意度、小组合作的满意度及课堂氛围的满意度(1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
维度三:旨在测量学生能力的提升程度。包含软件运用能力的提升、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举一反三能力的提升及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1表示完全没有帮助,5表示非常有帮助)。
为了探究过程性评价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采用SPSS26.0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每项条目的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三)结果
1.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结果发现,实验组在运用课程知识进行实践的积极性(t=6.11,p<0.001)、与同学交流合作的积极性(t=5.669,p<0.001)、参与课堂小组报告的积极性(t=6.378,p<0.001)、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t=6.169,p<0.001)及阅读经典和前沿文献的积极性(t=6.356,p<0.001)分数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明过程性评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参与实验心理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 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结果发现,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t=5.134,p<0.001)、教学材料的满意度(t=4.084,p<0.001)、考核方式的满意度(t=5.827,p<0.001)、小组合作的满意度(t=5.848,p<0.001)和课堂氛围的满意度(t=5.562,p<0.001)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表明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基于过程性评价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更高。
3. 学生能力的提升程度
结果发现,实验组在软件运用能力的提升(t=5.687,p<0.001)、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t=6.175,p<0.001)、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t=5.877,p<0.001)、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t=5.547,p<0.001)、举一反三能力的提升(t=5.188,p<0.001)及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t=5.906,p<0.001)分数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表明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更有帮助。
三、讨论
过程性评价并不是只聚焦过程不关注结果的评价,而是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10]。其还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诊断、反馈和改进等功能,是一种发展的、动态的评价方法[13]。本文对过程性评价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发现过程性评价在实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