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理据的《军事英语听说教程》教材内容体系构建及教学实践
作者: 汪静静
摘 要:掌握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新时代一流军事人才的必要能力,军事英语教材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军事英语听说教程》教材为对象,从社会理据、教学规律理据和测评理据三个方面剖析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依据,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教材内容体系。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得到在ESP理据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需要围绕教材主题、筑牢军语意识,立足军事英语术语教学、促进听说为主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创新测评手段、全面客观评价学习者的军事英语水平。研究成果能够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军事英语;教材;内容体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6-0117-05
Abstract: It is imperative for military personnel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SP in military scenarios in modern era. Military English coursebook has been developed for specific use of military language program. With Campaign--English for the Military: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its ESP rationa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eds,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principles. Supported by teaching experience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effective coursebook teaching practices should be conducted by cultivating military English awareness,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bilities with focus 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reating effective assessment methods to offer an all-round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learners' Military English proficiency. The study will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improving Military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ilitary English; coursebook; content system; teaching practice
经贸、商务、科技、法律、医学、工程、交通、新闻、教育、文化和外交等诸多方面的全球化发展诉求突显通用英语落地于专业或职业需求的重要性。在此趋势下,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教学必须转型,以满足专业或职业的特殊需求,达到服务职业和专业的专门用途目的。因此,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的存在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ESP已是一种世界现象,研究与实践覆盖领域广泛,随之而来的ESP教学也面临特有的问题和挑战[1]。蔡基刚[2-3]指出,ESP是一种世界外语教学的普遍现象,是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中国外语教学最有实践价值的领域。事实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出现关于ESP著作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知名学者卢思源、杨惠中等人已开始引进并宣传ESP理念。21世纪以来,ESP研究与实践是我国大学英语研究的热门主题,涌现出大批论文与专著。
ESP区别于EGP的关键之处是,它与某种特定职业或专业学科相关,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语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指向性、针对性、目的性和实用性。由此,教师、学生和教材三大要素是ESP教学的核心支撑。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质量生成的基本要素。
为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加强建设世界一流军事人才方阵的指示精神,军队院校加速推进军事英语教育转型建设,在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教学实践改革和军事英语教材建设是两大主流。通过查询文献,与2010年之前零星的研究局面相比,十多年以来军事英语主题学术论文有308篇,近三年的文章占三分之一,反映了军事英语教学研究上升的趋势。2010年后,占一半比重的164篇论文聚焦先进教学理念的应用、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模式设计、教学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从语言能力培养角度看,听说能力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在军事英语教材建设方面,军队院校近五年来陆续公开发行的军事英语教材约30余部,涵盖视听说、阅读、翻译、写作、外事和战争文学等不同语言能力和内容,其中以听说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培养是教材开发的重点。《军事英语听说教程》(Campaign——English for the Military: Listening and Speaking)[4]基于ESP教学理念设计教材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展相关研究,以《军事英语听说教程》为对象,剖析了教材的ESP理据,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教材内容体系,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ESP理据提升军事英语教学效果方法。研究成果能够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ESP教材的理据
对于军事英语教学来说,深刻理解ESP教材的理论依据才能在军事语境下实现新时代教学理念的实际转化和目标达成。
(一)ESP的社会发展理据
ESP的社会发展理据是军事领域时代发展的需求。首先,不同于EGP漫长的发展史,ESP是特定社会发展背景的新需要。二战结束后,人类社会经历重创后进入全球科技与贸易加速发展期。技术与贸易的迅猛发展带动国际交流需求的增加,也刺激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和专门英语教学需求。社会发展背景与需求是ESP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根因。最初主要由科技英语和商务英语为代表的ESP发展体系越来越庞大,从而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独树一帜;其旁支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独立。这些说明社会动态发展下的ESP体系是开放、包容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和“科技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体育英语”等语言变体一样,也存在着“军事英语”这一英语变体[5];军事英语是有内容明确、特点鲜明且内容丰富的科学实体[6]。
其次,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部队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舞台,参加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或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多样化的非军事任务越来越多;多国联演联训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军事组织是英美为首的北约(NATO),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合作与交流的工作语言基本是英语。受此影响,从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利益到在国际舞台上承担大国义务,执行多元化任务,英语已成为衡量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组成,是执行国际任务的军队人员培训和军事院校人才培养的必修课。
总之,从ESP的社会发展规律角度看,军事英语是时代产物,定位为专门服务军队职业发展的ESP课程,满足军事人员在特定职业领域任职需要和遂行相关任务时运用英语的需要。军事英语是军事语言的子类,是在英语语言体系下,体现军事语言的一切文体系列特征,表达与一切军事领域有关的内容,广泛用于各种军事教材、军事著作、军事学术论文、军事情报、军事通信、战略战术及军用公文等,在英语军事集团内部发挥语言交际功能[5]。国内外关于军事英语的论文、专著和教材均以此为研究背景,也是教材内容取材来源,是军事英语有效教学不可脱离的基础。因此《军事英语听说教程》教材的社会发展理据是新时代军事发展需求。
(二)ESP的教学过程理据
从教学角度看,ESP建立在满足学习者特定需求的课程设计基础之上,与其他语言教学一样,也关注语言学习[7]。但是,ESP不同于EGP的关键在于其聚焦学习需求,关注与职业需求的关系,而非个人所需或基本需求。英语在军事领域的专门词汇、专门短语和专门句群以及形成的特定思考方式、特定表达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构成了英语的军事社团功能变体——军事英语[8]。因此,军事英语教材直接呈现了军事英语语体,教材的有效使用需要遵循ESP教学规律。
首先,ESP强调语言的交际应用,为教材开发和使用提供了理据,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满足学习需求是首要考虑。这解释了军事英语教材侧重听说能力培养的特点,也是ESP有效教学应该遵循的主要规律,即ESP教学需要侧重任务型、情景式等教学法。
其次,不同职业英语变体构成不同的语域,不同语域有其特定的语法和词汇特征,教材便将这些与学习需求关联的语言特征作为制定课程大纲的教学依据[7]。因此,从学习者专业领域取材是保证教材和课程开发关联度的惯用做法。军事英语教材以听说训练任务主打,但是语体特征鲜明,词汇是掌握此语体特征和提升听说应用能力的基础。
因此,ESP教学虽强调听说为主的交际能力,但首先需注重应用能力的生成基础,包括体现特定语体特征的语言基础,如专门词汇、短语与句群。这是《军事英语听说教程》教材有效使用的另一教学理据。教材的使用不能一味地延承EGP的听说教学法,而忽略了帮助学习者了解和习得军事英语语言基础特征的环节;应在有效讲授语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听说能力训练加强对外军事活动中特定术语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三)ESP的测评理论依据
ESP并非指某种特定语言或教学方法,也不特指某种语言教学材料;本质上是基于学习需求的语言教学方法[7]。因此,因需而生的ESP很容易被想当然地认作是以达成需求即可的一种教学模式,易于产生一种认识误区,即ESP是实现特定需求的速成式教学。事实上,ESP应该被看做一种过程性的教学方法,而非终结性的教学结果。在高期盼需求伴随下,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关键在于掌握和瞄准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持续了解学习并对教学适当调整,推动知识向能力转化,能力逐步提升。测评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指挥棒和驱动力。
ESP教学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测评;针对ESP的测评,即LSP(Testing Language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语言测评的重要分支,其测评内容与方法均源于ESP的语用语境[9]。与EGP的测试目的不同,ESP课程的测评目的性尤为突出,包含对学习者的测评和课程的测评[7]。对学习者的测评指的是,评估学习者是否具备了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任务的能力;对课程的测评指的是,评估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否实现。因此,《军事英语听说教程》教材的测评理据,可定位为测评听说能力为主的全过程考核方法,具体包括循序渐进开展听说能力融合的词汇语用测试、听说能力为主的交际任务测试等。在测试过程中搜集教学反馈,掌握目的达成情况,构建教学全过程闭环调节系统,指导教学实践的调整和改进。
二、《军事英语听说教程》教材内容体系构建
为丰富我军院校和部队军事英语教学内容,推动军事英语教学转型,国内军事英语专家借鉴西方国家军事英语教学与培训的先进ESP理念和成果,将北约军事人员英语培训教材Campaign改编成《军事英语听说教程》,主要选取原生教材的听说内容,进行改编、替换或增减,使得教程的听力内容、练习和口语活动充分契合中国学习者的特点与需求,教材内容体系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