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认知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者: 周融 刘登峰 黄强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建设目前还处于摸索和起始阶段,高校授课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执行者,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知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开展与效果,该文针对高校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知现状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课程思政教学认知的现状,思考今后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专任教师;网络问卷调查;培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7-0037-04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lso at the beginning and groping stage. College teachers are the important executors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cogni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is paper aims at the cognition of full-time teachers of colleges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ased on internet surve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it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ought the routes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s in the future and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ll-time teachers; internet survey; training; teaching
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某大学任课教师开展问卷调研,调查分析了专任教师目前对课程思政建设认识现状,为后续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改进目标和努力方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有益启示。
一、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通过网络对某大学专任教师发放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519份,提交问卷教师人数占学校专任教师人数1/3,问卷反映情况基本可以体现出高校教师总体状况。
二、参与调查教师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年龄构成情况看,35岁以下教师占29.29%,36~45岁的教师占45.09%,46~55岁的教师占19.65%,56岁以上的教师占5.97%,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下年轻教师阶段;教龄主要集中在0~5年和16~25年,分别占比30.64%和22.74%;从教师学位看,博士学位以上占比有68.21%,硕士学位占比27.75%;从职称看,讲师等中级职称占比最高,为49.71%,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占比33.91%,教授等正高级职称占比10.21%。共有16个院系部门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教师有59.34%承担的是专业课教学,有25.82%的教师承担的是公共基础课教学,11.95%的教师承担的是院级选修课;所教授的课程以理工类为主,占比77.07%(见表1)。
三、问卷调查结果
(一)教师党员比例较高,对课程思政了解的人数比例高
参与调研的519名教师中,中共党员人数最多,有379名,占比73.03%;教师对课程思政概念、提出背景和意义了解比例较高,76.3%的教师表示了解。不同政治面貌教师对课程思政了解程度比例不一样。表示“了解”的中共党员比例最高,为78.63%,民主党派居第二位,为68.97%,群众最低是70.27%;表示“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占比情况,民主党派占比最高,分别为27.59%和3.45%,群众居第二位,分别是28.83%和0.9%,中共党员占比最低,分别是20.05%和1.32%。课程思政建设是将融入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达到政治教育功能的过程。由于共产党员经常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及党支部会议等活动,学习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较多,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及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相对了解比例就高于民主党派和群众。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提出概念背景意义有了解,知道课程思政是通过专业课程的教授,潜移默化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敬业精神等家国情怀,达到政治教育功能,这也是今后教学育人努力发展的方向,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学校高比例教师了解数据表明,课程思政建设的宣传和普及具有普遍性,有一定的教师基础。
(二)教师普遍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性且在主要教学环节中加入了思政元素
对与所授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表示“非常重要,应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安排设计思政元素”,占比61.27%;对教学环节中加入思政元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92.29%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课程思政元素;44.51%的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少部分教师在软件平台、线上教学等新式手段方面(18.5%)和课后作业(16.76%)及考试等考核评价(10.79%)加入了课程思政元素;还有2.5%的教师在其他环节加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如课程大纲的修订和新技术讲座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教师教学最主要的两个环节,也是教学最常用的手段和方式,因此,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加入课程思政元素比例较高;而在软件平台、线上教学、课后作业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比例都相对较低,不足20%,在课程思政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教学手段方式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是一种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蕴含的思政育人功能,是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今后努力的一个方面。
(三)缺乏专门的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和相关教材,但教师编写相关教材意愿较高
在对教师所教授的专业课程,是否有专门的课程思政研究团队调查显示,67.25%的教师选择“没有”;仅17.53%的教师选择“有”;还有15.22%的教师选择“不清楚”。在对教师所授的专业课程,是否有融入思政元素和遴选相关课程知识点及知识体系建设的新版教材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选择“没有”(52.79%);但在对教师是否愿意编写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思政教材的调查显示,超半数教师表示“愿意”(53.18%)。
调查结果显示,对所教授课程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及相关的教材建设还比较匮乏,还没有引起相关重视。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可以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使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的课程思政系统化、完整化,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效果;编写教材是一个复杂且艰辛的工作,课程思政相关的教材现有版本较少,也是起步初始阶段,与一般教材相比困难和盲点较多,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在编写课程思政相关教材方面,应出台更多政策支持和奖励措施,鼓励更多教师编写专业课程思政相关教材,并对外推广,扩大影响力,促进整个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和课程思政相关的教材建设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四)教师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的频率较高,对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涵盖较少
在对教师关于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的频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学期参加3次以上培训学习的教师比例达到54.34%,超过半数,可见教师参加思政理论学习培训的覆盖面和频率都较高;但在对教师所接受的思政培训学习内容是否涵盖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调查显示,54.72%的教师认为只涵盖小部分内容;32.76%的教师认为经常涵盖;目前,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频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参加培训学习的效果,但更多是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涵盖面较少。
(五)教师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形式单一,针对课程思政专项培训或学习较少
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组织的主题学习活动(70.71%)和党组织生活(62.04%)是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最主要的学习和培训形式,红色旅游圣地参观学习占比49.9%。在对教师是否接受过专门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专项培训或学习的调查结果示,66.47%的教师选择“否”;33.53%的教师选择“是”。据了解,大多数高校开展的教师岗前培训形式也比较单一,以培训老师授课为主、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甚少,教学内容枯燥,应用性也比较弱[1]。可见,高校教师学习培训形式单一,不够丰富和完善,针对专门的课程思政教学的专项培训还未普及,大部分教师还没有通过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主观意识,获得相关课程思政知识技能,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因此,在后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应加强课程思政专项培训促进课程思政建设,针对课程思政特点、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高校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项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和能力,达到更好的课程思政教育功能,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质量。
(六)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根据表1结果显示,教师认为所教授的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目前面临的在四个方面都有困难,56.9%的教师选择了由于课时限制,在课程思政元素量的把控上存在困惑;55.75%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课程思政相关的考试考核方式及评定办法还不明晰;44.83%的教师选在挖掘相关思政元素支撑素材和案例存在困难;32.76%的教师认为不知如何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通过表1,在对教师关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帮助的调查研究显示,73.99%的教师认为是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方法;61.85%的教师认为是课程思政元素的相关教材;56.26%的教师选择了课程思政内涵理念等前沿知识的学习培训;49.71%的教师选择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说课与评教活动。这四个因素,教师选择比例都较高,这也为高校后期在对教师课程思政培训方面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四、分析与建议
(一)加强高校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必要性,应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主观认同和内涵认识,充分了解在所授课程中,如何发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作用,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观能动性[2]。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也提到,要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3]。可以通过建立新型教师培训模式,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4],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对培训内容的价值认同,对自身的不断反思,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将自身价值观点与培训内容和培训目的相融合,加强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并落实到专任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