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问题靶向性解决的教学及实践
作者: 刘克思 张蕴薇 周群摘 要: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是一门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和写作能力的方法课程,对研究生科技文献获取能力增强、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升和正确学术价值观形成意义重大。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对课程认知度和兴趣不够、教学方式与课程设计凌乱、思政教育融入不足等问题,该文从教学方式、课程设计及教学思政融合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靶向性的探索和实践,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科技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科研写作相关能力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研究生;科技文献检索;论文写作;教学探索;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0-0134-04
Abstract: Scientific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paper writing is a method course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writing,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gradu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cquire scientific literature,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cademic paper writing, and form the correct academic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such as the lack of students' awareness and interest in the course, the messy condition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course design, and the insufficient coupling between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implemented specific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s in curriculum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teaching and politics teaching. These practice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interest in the curriculum, enhanced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paper writing, cultivated students' correct academic behavior,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further improve their ability related to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ture retrieval; paper writing; teaching exploration; values
2014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1],要求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就是一门培养高校学生科技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技能的课程,其契合了大学人才培养中的信息获取利用能力、学术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学术道德规范等的培养目标。在大学教育之前,文献的科学利用及科技论文写作一直是涉及较少的方面,但进入大学阶段,对这方面能力的要求基本一直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增强学生科研写作能力,形成严谨的学术素养。因此,该课程已成为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在有些院校已成为研究生的必修课。
科技文献检索方法的了解和利用是高效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文献的前提。论文是科学技术最前沿信息交流的载体,而论文写作技能是准确规范表达科研思维和结果的基础。因此,把文献检索课与论文写作紧密结合,既传授查询所需知识的技能,又传授论文写作技能,两者可以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许多学校遵循了这样的考量,在课程设计时就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时,不同的任课老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如李玉中等[2]采用“兴趣+任务”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李庆飞等[3]通过调整开课时间叠加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谢贤安等[4]通过聚焦专业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时,首先调查了学生层面和原课程设计层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从学生认知度和兴趣、学习架构构建、关键学习要素强化、综合训练实施及教学思政融合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靶向性的探究和实践,结果显著提升了学生科技文献检索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这里我们把在该课教学探索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实施的策略及结果成效等进行总结,期望能为同样开该类课的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前,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为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的公共选修课。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该课程正式成为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博士的必修课。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颁布,提出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开始考虑对这门课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在2019年秋季课程讲授开始和结束时,通过匿名的方式收集2019级78名研究生对该课程各方面的看法,包括对课程的认识、课程的必要性、课程架构的设计、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及课程与思政融合等方面。在对这些学生的看法归纳总结后,发现虽然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该课程在学生层面和课程设计层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缺乏认识
从反馈来看许多研究生并没真正意识到该课程在能力培养上的重要性。一些学生修学该课程是因为必须要修;一些学生对科研不感兴趣,认为以后会较少用到科技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相关的专业化技能;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文献检索很简单,根本不需要专门学,常规搜索引擎就可以解决文献检索问题,且将百度、必应和谷歌等综合搜索引擎作为其解决学术专业问题的首选解决方案,认为通过这些已能很好地解答自己的问题,不需要专门学习专业的文献检索工具;还有一些学生了解一些如知网、万方、维普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但只会通过一个个词语查找需要的内容,完全不会相关搜索技巧。这些看法总体反映出许多学生认知不足、能动性不够、相关知识匮乏和检索技巧单一的态势,需要实施针对性教学策略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方式与课程设计显零乱
许多学生认为,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几乎课堂中的所有时间都是只听到老师对知识的输出,并且讲授内容多聚焦在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上而相对忽视实用性的操作和实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接受的知识碎片化严重,没有构建一个相对合理且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架构,整体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些困难。课程设计中先讲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再讲主要科技文献数据库相关知识,再讲中文论文写作知识,最后讲科技文献检索技巧与方法,许多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设计很跳跃,无法形成逻辑性的链条,增加了接受的难度。同时,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实施扁平化教学,对所有相关知识不分轻重地倾授,学生认为在较短的时间内知识密度过大且不知晓各类知识的相对重要性,削弱了对关键知识的掌握度。课堂上师生交流也太少,缺乏提问、互动讨论等相关环节,导致课堂气氛沉寂。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参与度不够,影响了其专注性,而且这个课程学习了大量的碎片化的理论知识却不知如何使用。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技能课,需要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和训练,才能达成课程的目标,所以重新对课程及课堂进行了设计,针对性的解决这些主要问题。
(三)教学中思政部分缺乏
“教学”是知识内容的培养,“思政”是思想品德的培养。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程中融入一定的思政要素,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5]。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教育部相关文件也要求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就是要求我们强化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知,回答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目前高校本科教育中的思政融入相对较好,但研究生的专业教育中思政融入就相对较弱。在课程内容的不同环节上,过多地强调了专业知识的传授,较少向学生展示思政相关的内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在课堂中没有思政教育内容,没有觉得教师所展示的思政内容与专业传授知识之间有任何联系。这说明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思政教育与其的有机融合,降低了思政教育在价值引领上的作用,也降低了二者的协同效应及思政对专业教学的加成效应,需要对专业课程体系内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最终实现课程教学中专业知识传授、正确价值引导与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二、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针对收集的这些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2020级开始进行了以下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一)增加实践和互动,提升学生的认知度和兴趣
在课程讲授中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进行“珠链式”教学,以理论知识为线,以示例、实践和互动内容为珠。在每个关键的理论知识点,增加相关的示例内容、实践内容和互动内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认知度,通过多样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选取与学生科研学习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示例内容、实践内容和互动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在某个关键的知识点,除了课堂上讲授和示例外,老师抛出一些小问题和同学们互动,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促进思维碰撞,增强认知度和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后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与老师或上课的同学互动讨论,加快问题的解决。
(二)优化调整课程设计,提升课程的逻辑性和实用性
针对教学方式及课程设计略显凌乱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课程的逻辑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1. 构建递进式学习及课程架构
该课程主要包括科技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两块内容,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逻辑及接受程度四个方面,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根据课程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调整了各部分内容的授课顺序,构建了“专业文献库的了解—文献检索工具学习—文献归类工具学习—中文论文写作学习—英文论文写作学习—论文写作常用软件学习—综合性学习效果评价”递进式课程内容架构。课程的开始,首先讲授涉及农业和自然科学的国内外常用的重要文献数据库及其特色,如主要的中文文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主要的外文文献库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及Springer link等。通过文献数据库的介绍,使学生能够知道未来用什么数据库查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在了解文献数据库后,紧接着的课程内容就是讲授主要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可以较快较准确地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学会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巧后,接着就学习如何高效科学地对所得的文献进行归类,比如讲授常用的文献归类软件工具Endnote、NoteExpress等的使用技巧;在掌握了获取文献和整理文献的技能后,下面的内容就开始讲授中英文论文的写作。由简入繁,先讲授中文科技论文及学位论文的写作,接着讲授英文论文的写作;学会了中英文论文写作相关的知识后,为提高写作的效率,介绍一些论文写作常用的软件工具,如英语语法纠正软件Grammarly等;最后,对所学的知识通过综述作业进行综合性效果评价。综述是了解某一个研究点的历史现状、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等很好的载体。写好一篇完整的综述,需要查找大量的相关文献,需要按照文章的书写方式对这些文献进行逻辑归类及归纳总结,这一个过程要用到文献库、文献检索工具及技巧、文献归类、研究论文写作及论文写作辅助软件等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所以可以对学生课程所学进行很好的评价。这样整个课程讲授及学习过程,就形成一个有机的递进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