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实战化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职业认同感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
作者: 陈勇
摘 要: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的全面提升,有赖于学习质量的提升。该文基于实证研究表明,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的使用具有正向影响,有助于提升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感知作为其中的中介变量,一方面对深层法的使用具有正向影响,提示教育管理者应更加关注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课堂感知在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只有落实到课堂教学,学生对于职业的热情才能真正转化为自觉主动的学习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课堂感知;深层法;学习质量;学习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2-0128-05
Abstract: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depends on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quality.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shows that professional identit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use of deep method,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police students in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one hand, teaching perception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use of deep method, which suggests tha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optimizing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in class. On the other hand, teaching perception plays a partially mediat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 deep approach. Only when it is applied to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their careers can be truly transformed into a self-conscious and active learning effect and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learning.
Keywords: professional identity;teaching perception; deep method; learning quality; learning perception
公安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与基础,是国民教育中唯一具有武装性质和纪律部队特点的特殊教育类型,具有鲜明的公安行业特色。加强公安院校实战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公安人才培养体系,锻造具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和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必须更加重视和关注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以下简称“学生”)的学习质量。近年来,随着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全面准确深入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106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等文件精神,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潮流,主动顺应公安改革大局需要,将本科教育放在公安院校建设发展的核心地位和战略地位,突出实战、实用和实效导向,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公安院校的普遍共识。但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公安院校在实行“严进严出、严格管理”政策之外,还需要重视和关注学生在学习具体情境中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才能真正做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众多研究已经证明,深层学习方式是一种体现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方式,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即学到了什么,而并非是结果,即学了多少。学生在运用深层学习法进行学习时,不仅是对现有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抽象,还包含了对原有知识框架的连接与重构,因而采用深层学习法的学生会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1]。也正因如此,不少研究者都将这一概念作为大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2-5]。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已经证实深层法受到学生对教学情境的感知、学生学习投入程度和学生已有观念等多因素的影响[6-7],但在职业因素对学生深层法的使用影响上关注还不够。基于此,本研究从职业认同感入手,探讨其对大学生深层法使用的影响,旨在为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建议。
二、研究假设
(一)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的影响
职业认同感是指职业从事者能够全身心地接纳所从事的职业,又能够对所从事的职业做出积极的感知和评价,具有长期从事该职业的内在心理体验。职业认同对工作绩效具有较好的直接预测作用。有学者发现,拥有内在职业目标的学生,即更倾向于从职业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社会影响力和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学生在学业上更为勤奋[8]。职业目标与本科生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9],内在的未来目标对提升个体幸福感有正向作用[10]。而职业认同感作为个体对未来所从事职业在其自身内部的统一与整合,不仅包括对职业的认知和情感,还包括实践层面的职业行为及对自身与职业适切性的自我评价[11]。所以,职业认同感高的学生应然具有内在性的职业目标。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H1: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二)学生学习感受的中介作用
课堂感知是大学生学习经历调查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对所处的课堂环境的感知情况,也是学生与所处课堂环境及人物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个人特质[12]。这一指标呼应了当代教育大环境下对学生感受重视的潮流,重点关注“学生学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众多研究证明,对于课堂体验感好的、正面的评价会促使学生采用深层的学习法,并在学习中收获更多[13-14]。优质课程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和任务挑战及学校所能提供的对于学生学习的支持将正向影响学生的学习收获。同时,课堂感知作为一个具有个体特质的主观性的变量,受到学生先有学习经验和个体特征(如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影响[15-16]。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和情绪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实现依赖于该场域中教师和学生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内部驱动力,能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倦怠感,促进他们更好地吸收学习材料、适应教学环境和增加课堂学习投入。学习动机的形成因素很多,其中,具有高职业认同感的学生会因对职业的清晰认知和明显正向情感倾向而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感受。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第二至第四个假设。
H2:职业认同感对课堂感知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H3:课堂感知对深层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H4:课堂感知在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对三所公安本科院校的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32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剩余有效问卷61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7%。样本涵盖大一学生229份,大二学生178份,大三学生140份,大四学生67份;其中男生占比81.6%,女生占比18.4%。具体样本分布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 深层法量表
本研究中的深层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满足兴趣和好奇心为目的,旨在寻求对观点和意义的理解而非简单机械的记忆。量表采用比格斯学习过程调查问卷(Study Process Questionnaire, SPQ),抽取其中有关深层法的题项,共计6题。
2. 课堂感知量表
本研究中的课堂感知考察的是学生对于课程总体情况的感受,而非局限于某一门具体的课程。采用MarammByrane等研发的课程体验问卷(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CEQ),共17个题项,包含好的教学、清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评价和适当的负担四个维度。
3. 职业认同感量表
本研究中的职业认同感量表是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类比学生专业认同量表设计修改完善而来。共包含20个题项,涉及职业认知、职业行为、职业情感和职业适切性四个维度。
(三)研究框架
本研究首先采用Spss23.0对课堂感知量表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法,在删去不合理题项7、11、14后,强制析出四个因子,得到好的教学(题项1~6)、适当的负担(题项8、9、10)、合理的评价(题项12、13、15)和清晰的教学目标(题项16、17)四个维度,KMO=0.762***,共可解释63.001%的变异量(详见表2)。对职业认同感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去不合理题项7、20后,得到四个因子,KMO=0.965***,共可解释86.553%的变异量(详见表3)。
其次,采用AMOS24.0对职业认同感、课堂感知和深层法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检验。根据本研究假设,列出研究路径图如图1所示。
四、研究结果
(一)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的影响
将职业认同感作为自变量,深层法作为因变量,检验研究假设H1: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该模型关键拟合指标结果如下。GFI(拟合度指数)=0.954,IFI=(增值适配指数)0.973,TLI(非规范拟合指数)=0.946,CFI(比较拟合指数)=0,973,NFI(规范拟合指数)=0.971。路径结果显示(图2),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的影响系数为0.57,路径显著,说明职业认同感对于深层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研究假设H1成立。
为进一步观察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将职业认同感的四个维度因子对深层法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业行为和职业情感对于深层法的使用没有显著影响,但职业认知和职业适切性对深层法的使用具有显著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427和0.385。
(二)课堂感知作为中介的模型
将课堂感知变量引入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结果如图3所示:GFI=0.994,IFI=0.910,TLI=0.970,CFI=0,910,NFI=0.901。路径结果显示,职业认同感对于课堂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影响系数为0.66;课堂感知对深层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影响系数为0.45,由此证明本研究假设H2、H3均成立。
根据温忠麟等的建议,当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总效应显著,且引入中介变量后,该效应仍然显著,则为部分中介。本研究中的课堂感知在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假设H4成立。同时,除了关注中介变量是否显著,还应关注中介效应量的情况。未引入中介变量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系数为总效应c;引入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系数为a,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系数为b,a×b为间接效应;此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系数为直接效应c'。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为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百分比。故本研究中课堂感知在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的影响中占52.1%,说明职业认同感对深层法的影响有一半是通过课堂感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