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提问”撬动深度学习
作者: 张齐华
摘要: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基于学生提问展开数学教学,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以学生提问为支点,通过前置学习任务中的独立提问、小组共同学习中的相互提问、全班组际对话中的互动答疑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卷入学习,撬动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出问题;学生提问;深度学习;《轴对称图形》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促进儿童社会性素养发展的‘社会化学习’范式建构”(批准号:SJMJ/202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基于学生提问展开数学教学,是触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一方面,学生有价值的提问,往往发生在已知与未知的交界处,发生于“最近发展区”,对学生而言具有适切的思维挑战,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由于推动课堂前行的问题不再由教师主导,也并非来自教材、教参等课程文本,而是来源于学生自己。这样的问题与学生息息相关,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考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当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或同伴互助,最终由学生自己解决时,这样的成功体验是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因而,由学生提问展开的数学学习就具备了深度学习的特质。
近几年来,笔者带领小学数学团队开展的“社会化学习”课堂变革实践,正是以“学习地图”为载体,以“小组共学”为路径,以“组际答疑”为核心,借助“学生提问”这一关键因子,通过“前置学习任务中的独立提问”“小组共同学习中的相互提问”“全班组际对话中的互动答疑”这些连续性的学习活动,着力撬动课堂中学生的深度学习。本文介绍一个具体案例。
一、教学过程
(一)独立探索,在深度研究中引发个体提问
师(出示学习单)课前,同学们独立完成了这个学习单,提出了学习过程中属于自己的问题。比如,有同学提出:“除了对折,还可以用什么更快捷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同学提出:“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两条对称轴吗?”有同学提出:“学习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用?”……看得出来,大家在独立研究的过程中,既形成了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理解,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困惑。在老师看来,这就是有意义的学习,也是有深度的学习。为大家“点赞”!
学习单的内容如下:
【我的目标】
1.能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认识对称轴。
2.能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我的研究】
1.图1中的哪些现象是“对称”的?在()里打“√”。
你是怎么判断的?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把一张纸对折后,照样子(如图2)画一画、剪一剪。
(1)剪下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折时,折痕所在的线是它的对称轴。
(2)你能像这样,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剪出3个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吗?
记得把作品带到课堂上来,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剪的,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
3.图3中的五个字母,哪几个是轴对称图形?在()里打“√”,并说明理由。
4.关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习单给出了本节课基本的学习目标和指引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探索新知识、建构新理解、生成新经验)的学习任务。学生在独立完成学习单的过程中,由于经验、思维与能力的不足,自然会产生认知失衡,也就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组内交流,在持续对话中生成小组提问
师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中先分享自己的思考,再带着自己的问题碰撞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产生出的新问题,可以提交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小组交流,持续约15分钟。教师巡视。)
一个四人学习小组的交流过程如下:
生(1号)今天,我们讨论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先来看学习目标。(解读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来看“我的研究”第1题的第一个图形。谁来说?
生(4号)第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拿笔画一画,它的中间有一条对称轴。
生(2号)大家还有别的方法来判断吗?
生(1号)如果把这只蝴蝶剪下来,对折一下,两边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生(2号)我来总结一下:只要找到对称轴,或者折一折两边重合,就可以认为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谁来说?
生(1号)它是轴对称图形。把这片树叶左右对折,两边完全一样。
生(3号)我还有一种方法。我在树叶的中间画一条竖线,发现它正好是树叶的对称轴,所以我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
生(2号)我想补充一下:这里画的不是一条直线,应该这样画。(示范画点划线)第三个图形,谁来说?
生(3号)我觉得它不是轴对称图形。虽然外面的圆圈是对称的,但里面的字母不是对称的。
生(4号)因为它不能平均分成两半。你看,假如从中间画一条直线,它的两边是不对称的。
生(2号)最后一个图形,我来说吧。我觉得它是轴对称图形。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两边应该会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2题。谁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4号)我的作品是一个京剧脸谱,它是轴对称图形。
生(2号)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生(4号)我先把它对折,然后只要剪一边,它的两边就都出来了。中间的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生(3号)我剪的是一个杯子。我的方法和他差不多,也是先对折,然后只剪了一边,就剪出来了。
生(1号)我剪了一个南瓜脸。我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画了半个圆;剪完以后,再给它画上眼睛和嘴巴。它是轴对称图形。
生(4号)我想补充一下:画眼睛和嘴巴的时候,两边一定要一模一样。
生(2号)最好是在对折后,先把一只眼睛和半张嘴画好,这样剪出来的图形,才能保证是轴对称图形。
生(3号)我剪的是一个长方形,我觉得长方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生(1号)我有质疑。你在长方形的右边写了你的姓名,这样两边就不对称了。所以,长方形上最好不要写姓名。
生(2号)如果要写姓名,左边和右边要写同样的姓名,左边的字还要反着写。
生(3号)谢谢你的提醒。
生(2号)我剪的是一个胡萝卜。我先拿一张彩纸,把它对折,然后用铅笔画出胡萝卜的半边,把它剪下来,就成了一个完整的胡萝卜。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生(2号)那么,我们来说第三题吧。第一个字母,谁来说?
生(1号)它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的上面和下面是完全一样的,可以重合。
生(3号)我有质疑。它竖着看,左右两边没法重合啊。
生(4号)我有个提醒:只要能分成一样的两半,它就是轴对称图形,不管它是左右分的,还是上下分的。
生(2号)我觉得有道理。那第二个字母,谁来说?
生(4号)第二个字母是轴对称图形。虽然它横着、斜着对折都不能重合,但它竖着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生(2号)我在第三个字母上画了六条线,横着、斜着、竖着都不能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3号)我有补充:如果“S”上面的半圆和下面的一样,那它就是轴对称图形了。
生(1号)我没听懂你的意思。
生(3号)我是说,如果这个字母变成“3”的样子,那它就是轴对称图形了。
生(2号)有道理!第四个字母,谁来说?
生(3号)第四个字母是轴对称图形,虽然它上下对折不能重合,但是它左右对折能重合。
生(1号)最后一个字母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不管左右对折,还是上下对折,哪怕斜着对折,都不能完全重合。
生(2号)大家说得非常好!我来总结一下。判断一个字母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只看一个方向,而要多试几个方向。只要有一个方向上对折后能重合,它就是轴对称图形。最后,让我们交流一下自己提出的问题吧。
生(1号)我提的问题是:学习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用?
(没有同伴解答。)
生(2号)既然没人解答,那我来说说我提的问题:汉字、字母、数字、图形旋转半圈,能重合吗?
生(齐)什么意思?
生(2号)比如字母“C”,旋转半圈后,能重合吗?
生(1号)可以重合。只要是轴对称图形,不管旋转到哪个方向,都可以重合。
生(2号)不对!你看字母“T”,旋转半圈后,上面一横转到下面了,没法重合了。
生(4号)但是,字母“S”是可以的——旋转半圈后,它是能够重合的。
生(2号)看来,有些字母、图形旋转半圈能重合,有些不能。下面讨论谁提的问题?
生(3号)我带来了两个问题: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轴对称图形对生活有什么帮助?
生(2号)你这两个问题是一样的呀!一个意思。而且,和前面同学的问题也很像,没法解答。
生(4号)我来说一下我的问题: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两条对称轴吗?
生(3号)当然可以。
生(2号)不信的话,我现在给你画一个。(画出一个长方形)你看,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吧。它横着对折,竖着对折,都能够重合,所以它有两条对称轴。
生(2号)现在看来,1号和3号同学的问题没人能够解答,我们小组就写这个问题了。
(组长把1号和3号同学的问题写在便签条上,交给教师。)
在组内共学中,学生可以初步交流各自的思考,从而提升认识,形成共识。同时,也能初步交流各自独立研究时遇到的问题。这时,部分问题可以得到解答,部分无法解答的问题则成为小组的公共问题,为下一阶段组际之间的答疑互动提供了素材。
(三)组际答疑,在深度联结中深化数学理解
师老师转了一圈,发现我们班几乎每一个小组都能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有效交流,有对话、有追问、有回应、有总结。这才是小组交流应该有的模样。当然,组内交流后,各个小组也在个体提问的基础上,提出了代表小组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汇总出示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如图4所示)快速浏览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你能读懂别的小组的问题吗?
(学生快速浏览。)
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这些问题大概可以分为这样几类。先看第一列:如何判断是否对称?怎样找对称轴?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能斜着吗?怎么剪轴对称图形?这是一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问题。再来看第二列: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吗?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六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圆有几条对称轴?这些问题都指向对称轴的条数,尤其是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究竟有几条对称轴。它们都是好问题!继续看第三列,前两个问题的视角已经从数学转向现实生活了:生活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学了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用?最后一个问题更有深度:除了轴对称,还有别的对称类别吗?这个小组显然不满足于研究轴对称了,还想向数学学习的更深处挺进。真好!接下来,我们就按从易到难的顺序,集中全班的力量,一起来回应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师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或者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找它的对称轴?对这一组问题,是直接回应,还是先在小组里二度讨论?